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人生读书识字始。”汉字是人们阅读汉文最基本的客体。阅读过程的顺利进行,阅读理解的步步深人都是从认识汉字开始的。新课程在识字要求中提出了“多认少写”,阅读既以识字为基础,又与识字相生相进。因此,夯实识字这个阅读基础,突破阅读的难点,就必须遵循汉字的特点,遵循汉字的认知规律,从而优化识字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课标要求,文章重点阐述了阅读帮助识字与识字促进阅读,识字促进习作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熟读成诵有利于小学识字教学。低年级是识字阶段,新教材变过去识字晚、识得少、识得慢为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从心理的角度看.小学生的求知欲十分旺盛,记忆力处于黄金阶段。但对单调而枯燥的事往往缺乏兴趣和耐心。小学一年级要求的识字量达550个.靠单纯的识字教学是很难完成的。因此,新教材变先识字再阅读为先阅读再识字、边阅读边识字。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提出了在语境中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就是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理解篇、段、句的阅读过程中识字。  相似文献   

5.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开启了新一轮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幕。其中识字教学部分的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小学阶段识字量的大幅提升。识字量的大幅提升旨在促进学生尽早进入独立阅读阶段,但无疑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量,实现课程改革提倡的“多识字、快识字”,进而实现“早阅读、多阅读”的目标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仇欣虹 《双语学习》2007,(7M):76-77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识字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识字,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使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中,增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张田若 《教育史研究》2006,(1):17-18,35
作者从回顾李秉德先生生前教导入手,分析了自己对李秉德先生识字教学思想的理解:坚持小学低年级要以识字为教学重点;主张充分利用儿童已经发展的口头语言,提速识字;重视识字与阅读的联系,但要避免片面理解,有时识字可以暂离阅读;要利用汉字规律识字。  相似文献   

8.
王新 《辽宁教育》2004,(9):30-30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方可进行,习作也是如此。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中,要求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近20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量的1/2还多一些。要完成这样大的识字任务,必须提高识字的效率,为学生提早阅读、获取更多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应遵循弦子的身心特点,培养其识字兴趣,让学生喜欢汉字,会识字,多识字,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为更广泛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规定,一年级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780个。据统计这780个字的覆盖率可以达到小学生常用阅读材料的50%左右。再加上孩子们在学前已有的识字基础,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中,  相似文献   

11.
邱淑明 《福建教育》2005,(10A):36-36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郑荻 《今日教育》2004,(11):19-19
识字本身不是目的.识字最直接的作用是学会阅读。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这两年我们遵循了“阅读识字,提早读写”的识字教学思路.经实践证明这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思维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为有效最为基本的手段,就是尽早地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就是立足于阅读。而现行的识字效率极大地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小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施行,阻碍了少年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推行集中识字是为了弥补随文识字的不足。推行集中识字是切实可行的,必须采用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3~8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在识字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阅读,学生难知妓意而兴趣索然。正如清文字学家王筠所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  相似文献   

15.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围绕着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的宗旨,对识字教学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尝试,积累了些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学生们需要在中国几千年萃取的文化精华、文化底蕴中茁壮成长。因此,阅读就显得尤其重要,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一定的识字量是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把低年级的识字量提高到1800字,这有利于学生尽快更多地识字。为尽早阅读、写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  相似文献   

18.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起点和启蒙教育的开端。小学新课程的识字教学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为阅读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强弱。《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科教学。识字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生字。学生对学习生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总结,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