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春联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免不了要贴对联。这种对联,叫春联。大年三十贴上,初一开门一瞧,哈,沿街过去尽是崭新的对联。在农村,老百姓贴对联,除了图个吉利,还有辞旧迎新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我从小就喜欢对联。那时家里穷,特别盼着过年。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对联。对联一贴,年味儿就浓了。我跑到大街上看对联,读读这家的,瞧瞧那家的,心里甜滋滋的。大年初一拜完年,我又跑到大街上看,遇到好对联,一遍又一遍地读,对那些字写得好的,还摇头晃脑一笔一画地模仿。  相似文献   

3.
有一年春节前,书法家王羲之先后写了几副对联贴在门上,都因为他的字写得好,对联的意思又新颖吉利,被人悄悄地揭走了。到了大年夜,门上仍空空无联。最后,他精心构思了一副对联,将对联拦腰剪断,先贴上半截:  相似文献   

4.
对联种种     
春联:欢庆春节、新年时贴在门上的对联。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楹联:指旧时庙宇、寺院楹柱上的对联(有时也将对联统称为楹联)。寿联:祝贺寿辰用的对联。婚联:祝贺结婚时用的对联。  相似文献   

5.
春节趣事     
正月初二,我要随爸爸到外公家拜年。 外公是个退休教师,性格幽默,不仅我喜欢 到他家玩,全村老少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 来到外公家门口。我一下被外公家门框上 贴的对联产生了疑惑 对联的横额“福禄寿喜” 贴倒了!而且上联“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相似文献   

6.
一、身边对联俯首拾初感知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诗句",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或"对联"。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对联。生:过年的时候,大门上贴过对联。师:嗯,那是专门为迎春而作的对联,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08,(5):51-51
张氏父子在外地行医,医技高超,却遭当地医霸刁难。没办法,父子决定返乡。临行前,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副对联,然后悄然离去。对联为:  相似文献   

8.
大力猫混混     
《小学生》2005,(Z1)
暴OK,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嘿毅大力,对联写好了,快贴蘸赢我咋觉得这对联有点别(bi色)翔(niul_滋瓣大力猫混混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一些店铺贴的对联,引人注目,一副好的对联,又是一则广告,用得精巧典雅,不仅能美化门面,且能招徕顾客。如颤料店的对联:“青黄赤黑白,紫绿朱蓝镫。”澡堂的对联:“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东升客满池。”乐器店的对联:“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馄饨店的对联:“宇内江山,如是包括;人间骨肉,  相似文献   

10.
春联的由来     
每逢年终岁首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贴上红艳艳的对子,领袖像的两边也要换上新的对联。这「对子」、「对联」就是人们常说的春联。  相似文献   

11.
李良旭 《少年月刊》2014,(11):32-33
祖父读过几年私塾,在村子里,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他特别喜欢写对联,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就会请祖父写上几副对联。那大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红红火火的,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祖父每写好一副对联,总是对着对联,轻轻吟咏着。听着从祖父口中吐出来的那朗朗上口、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对联,我感到祖父很了不起。我抬头看着祖父,心想,如果我也会像祖父那样写对联就好了。  相似文献   

12.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对联。你见过这副对联吗?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羡四君。  相似文献   

13.
对联,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古人在学习语文时,把它作为一种词语的基本训练;解放前,不少农村学校还沿袭这一教学方法;可解放后,在中小学几乎无人教学生学习对联。因此,许多人仅知有对联,却不知其特点。以致在年节婚嫁时,门上虽贴了对联,开会时,会场上虽挂了对联,大多不合其要求,它只能叫作标语。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新年     
挂起红红的灯笼 贴上喜气的对联 绚烂的烟花 照亮每个人的笑脸 快乐的人们 心里的盼望  相似文献   

15.
对联小知识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城乡人民所喜爱。对联也叫楹联,楹是指堂屋前的柱子。那么,贴或挂在柱子上的对联,就叫楹联。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春节就有悬挂桃符以驱鬼求吉的风俗。大概由于桃符是在一年送旧迎新之际用来消灾免祸的,  相似文献   

16.
家风有韵联中传 文洪德斌 ① 父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以种地为生,是个地道的农民.他年轻的时候读过高中,有点文化,再加上毛笔字写得不错,常为左邻右舍写些对联,成了乡邻们眼里的"秀才". ②父亲很重视家风教育,除了言传身教,父亲还喜欢给我写些对联.他写的对联也不装裱,就贴在堂屋两侧的墙上,或者贴在我卧室的门上、书桌对面的墙上,抬头可见,陪伴着我成长的岁月.  相似文献   

17.
卖对联     
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对联。妈妈对我说:“你已经10岁了,可以去锻炼一下自己,上街去卖卖对联呀!”我想了想,点点头。这天一大早,我和妈妈出发了。  相似文献   

18.
嗅到的芬芳     
小时候我住在奶奶家。奶奶家附近有一个院子,风吹日晒,木头院门已腐朽得要掉下木渣,不知多少年前贴在门框上的对联只剩下零星的几小片,因为粘得很紧,一直留在那儿,但对联的红色早已辨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巧解对联     
清代,以诗、字、画闻名的郑板桥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常常拿卖字画得来的钱周济百姓。一次,郑板桥去扬州南门外的文峰塔游玩,走到南门街,看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蹊跷的对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相似文献   

20.
言志联品赏     
少年时代的苏轼,由于广读诗书,博通经史,又擅长作文, 因而一度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并得意地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上,让过往的人都能看到。从对联中的"遍"尽"两字,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苏轼是比较狂妄的。对联贴出没几天,一位老者专程登门"求教",他想请苏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