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和冲击下,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不仅扩大和深化了表现领域,获得了批判传统文化的理论支持和精神资源,而且改变了传统历史小说注重情节演绎的叙述模式,拓宽和丰富了历史小说的写作途径与探索空间,实现了历史小说在文体和审美形态上的创新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历史小说是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成为新文学小说一个重要的门类。其时历史小说理论建设抓住了"历史"与"小说"关系的关键,创作实践则以现代意识重新表现历史和历史人物,体现了古今历史小说质的区别,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热点,在新历史小说中,历史被解构,时间被消退,呈现出一种“空间化叙事”的特征。论文认为,新历史小说的空间化叙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时间的断裂与错位,用私人故事消解公共历史,以及历史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新历史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的亲密关联及其异于传统的文学观念,它确实激发了女作家主体创造的激情,给女性历史小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造空间及创新景象.但是它也给女性历史小说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因此,要辩证地看待新历史主义与1990年代后女性历史小说的这种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与特定时代的禁欲主义倾向相应,革命历史小说借助于革命意识形态的权威力量在对身体进行铭写时,难免将身体政治化和革命化;但是,革命历史小说还是对身体的自然欲望进行了书写,为身体的凡俗欲望争取了话语空间,体现了对凡俗人性的珍视。  相似文献   

6.
与特定时代的禁欲主义倾向相应,革命历史小说借助于革命意识形态的权威力量在对身体进行铭写时,难免将身体政治化和革命化;但是,革命历史小说还是对身体的自然欲望进行了书写,为身体的凡俗欲望争取了话语空间,体现了对凡俗人性的珍视。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小说基本是在西方新历史主义冲击下的一场文本"狂欢"。进入新世纪,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取得巨大成功,它们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开拓了文学的发展空间。但这些所谓的新历史小说在写作上存在着消解历史、游戏人生的不严肃态度,丧失了文学的纯粹性,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市场经济的附庸品。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历史小说的创作题材,因此历史小说不能完全离开历史随意地创作.然而,同是历史小说却可以有不同的样式,这关键要看小说家从什么角度切入历史.施蛰存与冯至的历史小说为我们提供了深入认识历史小说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吴趼人一生创作了《痛史》、《两晋演义》、《云南野乘》等三部历史小说,并在《两晋演义序》、《历史小说总序》、《月月小说序》等评论中专门阐发了他的历史小说观。其历史小说作品及其历史小说观,对明清历史小说创作及其理论既有所承继又有所革新,显示了晚清历史小说创作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学前30年的历史题材小说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功利性。新历史小说的出现是对其的颠覆和反拨,具有鲜明的特点:1.从政治本位过渡到民间立场。这涉及到新历史小说对时间、空间以及历史真实性的表现。2.从阶级党派斗争过渡到人性欲望的张扬。这涉及到对边缘人物的生存及命运的书写。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同样以历史为题材,但是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形态。在以传统历史小说的代表“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揭示出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创作情态,继而探索贯穿于新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叙事方法的颠覆性。叙事话语的颠覆不是作家哗众取宠的偶然创作个案,而是特定的现实语境给予了作家探究历史的独特的切入点,而这其中的主旨即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及人性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2.
凌力的历史小说忠于史实且高于史实,她的作品在语言特色方面具有客观的叙述,历史化语言等显著的特点,在现当代历史小说中具有典型性。本文通过凌力的历史小说与其他历史小说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当代历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崛起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本文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界定与概况 ,新历史小说的背景与渊源 ,新历史小说的理论根据 ,新历史小说的历史意识等方面 ,结合具体作品 ,阐述了当代中国新历史小说历史意识的嬗变与转型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小说在反叛革命历史小说的既定观念、规范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确证自身价值、意义,其代表作品从不同方面颠覆此前革命历史小说对历史与人的书写,呈现出一种新的历史观与艺术姿态。新历史小说对革命历史小说的反叛在刷新文学表达的观念、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偏颇与缺憾。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初的英国作家司各特和俄国作家普希金都擅长历史小说的创作,并对整个欧洲历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尝试对两位作家的历史小说创作做比较,以说明他们在历史小说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世纪出现的现代历史小说、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等几种重要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历史观念进行粗略地扫描,从中探寻20世纪历史小说创作观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周梅森的历史小说创作颇丰,且与传统历史小说有较大异处,曾在八十代初的文坛引起波澜。周梅森的历史小说代表了新时期历史小说转向的开始,他在历史中与现实对话,作品经历了由国民性反思到人性追问的变化,始终执着于打通一条历史与现实相接的通道,以文学的方式解决现实何以如此的问题,呈现另一种历史小说与现实的联结方式。  相似文献   

18.
1940年代上海文坛的历史小说创作领域先后涌现出以具有鲜明"海派"特质的"故事新编"小说引人瞩目的秋翁(平襟亚)、吕伯攸以及谭正璧、李拓之等四位卓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家。本文拟从分析"故事新编"小说的高度通俗性、市民性和李拓之历史小说的精英品质这两极形态入手,勾勒1940年代上海历史小说演进的基本线索,进而展现历史小说与1940年代上海之间丰富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真实性是关于当代历史小说的一个核心话题。当代历史小说的真实性包含了三个维度:第一维是历史小说所取的历史材料的真实,这很难衡量;第二维是历史小说与文化的契合,这与文化意识形态有关;第三维,即情感的沟通,因与主体性关联,所以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新历史主义影响,中国的历史小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历史小说不再描写阶级斗争,不再塑造英雄形象,而是转向民间,通过书写“家族史”、“村落史”、“个人历史”来“重组历史”、“解构历史”、“虚构历史”.这样的“新”历史小说成为新时期以来重大的文学事件.而今天,毫无疑问,新历史小说又发生了改变,本文即试图通过对《长城》杂志的一期历史小说专辑的分析,从中找到一些作家们历史观的转变以及近年历史小说创作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