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刀会》通过选用重大事件构成矛盾尖锐、冲突激烈、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通过独具一格的间接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行动、神态等直接描写,通过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等侧面烘托,使关羽大忠大义、大智大勇的盖世英雄形象丰满突出、栩栩如生、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塑造了近千个人物,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技法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这些技法主要有:运用“性格强化法”,突出人物性格的一个方面,使其个性鲜明;通过人物周围的环境、人物来进行衬托、泻染,于“无”处写人,突出人物的精神人格;用“正衬”“反衬”等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个性差异;用“略貌取神”的方法,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突出其神韵风采。  相似文献   

3.
一、以人物衬人以人衬人,就是以次要人物来村托主要人物。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第8册)一文中,通过对次要人物渔夫一次次屈服于他的老太婆,不敢违抗她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中讲道:“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器与大度之类。”由此表明,运用衬托手法是一种刻画人物的好方法,作者可以用其他一些不同类型的人物来陪衬或对照主要人物,以突出主要人物;虽有正衬和反衬之分,但目的是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突出,思想  相似文献   

5.
“衬托法”是指在一篇文章中,为了使某一事物或某一思想表现得鲜明突出,而用其他事物或思想来作陪衬的一种写作技法。衬托法运用得好,可以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深化。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总评中说“文有正衬与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其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托孔明为加倍乖巧,其正村也。”除了毛氏所说的正衬、反衬两种形式外,通常见到的还有旁衬和上下左右衬。正衬法。所谓“正衬”,就是“以美衬美”,是一种用性质相同的比较美好的客体(人、事、物)从正面衬托更加美好的主体(人、事、物)使主体显示出超越一般,异  相似文献   

6.
导语 人如其面,精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让人物个性突出,给读者难以磨灭的印象.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外在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写作方法.在写人记事类文章中,外貌描写是最常见的写人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比描写要求我们将两种人物、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以突出各自的不同特征;也可以将同一人物或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情况进行对照,以突出其变化的悬殊.对比描写在文艺作品中有着极广泛的应用,不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叙事写人,都可以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下面我们来看看名著中的对比描写实例.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思路:本次习作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运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学会多种途径收集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相关材料。学习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表现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某一方面的鲜明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的挖掘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事先让学生观察和了解自己身边一个熟悉的人,他们的身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或与之不同之处,从而塑造不同个性的人物特点。在课堂中运用和借助思维导图,打开学生头脑中直线的想象和固有的模式,让他们的思维具有创新性,开拓性,从而又离不开思维导图的中心目标。  相似文献   

9.
“烘云托月”,即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以某些事物作“云”,以突出主体事物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月”,从而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这种手法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衬托法。衬托法能使主体突出,形象鲜明,给人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好的艺术效果。衬托手法有正衬反衬之别,最常用的是反衬。在古典诗歌中,主体与衬体之间,可以分为人衬人、物衬人、物衬物等。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用皇宫中所有的美女作为陪衬来衬托杨贵妃的美,这是人衬人。杜甫的祖父杜…  相似文献   

10.
<正>写作目标:1.学会认真观察,抓住人物特征。2.学会运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特点。3.善于选取典型事例,以事写人展现人物个性,表达自己的情感。审题指导:七上第三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写人要抓住特点”,这一单元的写作目的是要指导同学们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人,从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除了要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还要写出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同时以事写人,从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 教学目标: 1.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并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表达.  相似文献   

12.
衬托作为艺术表现或艺术构思的一种手段,常用来表现人物之间、情景之间、事理之间的种种映衬关系,在运用上有正衬、反衬之分。衬托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大致有以下三种。一、用其他人物形象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这又有两种方法:一是正面烘托,衬托事物与被衬托事物属于同一类型;二是反面衬托,以哀衬乐,或以是衬非等。《三国演义》中,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来共商国是,先有徐庶、司马徽的介绍,后又遇着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等人,这些人个个品貌非常,气度不凡,刘备几乎把他们当作了诸葛亮。诸葛亮人未出场,而其才、…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史记》在塑造人物时,大量地运用衬托这一艺术手法,并且灵活多变:或让人物两相对照,相互衬托;或虚实参用,以实托虚;或以宾衬主,对人物进行侧面烘托;或引用歌诗,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大衬托下包含多层小衬托。他之所以如此不吝笔墨大肆运用衬托手法传写人物,是有着极为复杂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的。由于善于吸取前代成功经验并加以发展,衬托艺术经他而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习作内容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尔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尔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5.
习作内容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尔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尔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习作内容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尔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尔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7.
习作内容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尔见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尔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被称为"象征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多运用象征的手法,在做到突出主题的同时,把文本置于一种让人想象的状态中。运用重复人物对话的方法使象征不断深入,更好地突出了主题,烘托出一种生动感人的舞台效果。  相似文献   

19.
习作要求: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这样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的某一特点。写完以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今年江西省开始实行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教程,按照新课标的提纲,里面要求教师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的讲授,让学生学习历史人物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正确认识个人与衬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就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情感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