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祥的燕子     
我家搬进新房的那年春天,房檐下来了一对燕子。那是清明过后的一个周末,我从镇上的中学回来拿一周的饭食,刚走进院子,就听见优美的呢喃声,抬眼看见一对燕子站在阳台的晾衣绳上亲昵的交谈。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过路的“客人”在此歇脚呢!母亲说:“这是我们老家的那对燕子,看我们搬家了,也跟着搬来住了!”我朝着母亲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窗户上面的房檐下,燕子已用细腻的灰泥垒了一道浅浅的房基了,但我不知道它们是不是我家老屋檐下的那一对儿。母亲说;“肯定是!不信你到老屋去看看那对燕子还有吧?”我去了老屋,果然不见了多年一直在老屋檐下居住…  相似文献   

2.
许红舟 《河南教育》2013,(11):23-23
铁肩担道义,丹心育英才。我家从我的母亲起,到我和妻子,两代人都是教师,我们一起执着地追寻着中华教育强国梦。教师要做到比学生的亲生父母还亲我母亲出身地主家庭,家境较殷实,从小读过很多书,后来被我们村小学邀请做代课老师,开始了一辈子的教书生涯,当时,她在农村教书,住在学校的一间破屋里,工作和生活搅在一起。母亲把学生看得和自己孩子一样重要,学生也把我家当成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3.
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朴实.她比所有普通人更普通.人总是容易把眼睛盯在别处,而忽视眼前的.于是.便也容易失去弥足珍贵的.希望我的觉醒不会太晚. 我们家除了母亲.谁都出去旅游过.每次全家出游,母亲都会一个人留在家里,有时我随口说:"妈,一起去吧!"母亲就会说:"我不去.我走了猪怎么办?没人看家……去吧!你们快去!"听母亲这么说,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扔下母亲,出去观光去了.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居然把这当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4.
我有两个好友,前不久她们两个吵架了,这给我带来了麻烦。一个打电话约我去公园玩,另一位到我家来,听说我明天要去公园,便约我明天一起去看电影。我央求她一起去公园,她说不可能;我又央求另一位一起去看电影,她也说不可能,她们势不两立,并都要我作出选择。夹在这两人中间,真是难为死我了。——汉堡包  相似文献   

5.
老手表记     
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和我很要好.我们两家住在同一条老街上,几乎门对门,挨得很近.她常来家里找我,一起复习功课,一起读诗,一起聊天,一起度过青春期最美好的日子. 高二暑假过后,她来我家,我忽然发现她的腕子上戴着一块手表.那个年月,手表是稀罕物,所谓"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三大件之一.大人戴手表的都很少,我家生活拮据,...  相似文献   

6.
张老师到我家去过。”“张老师也到我家玩过。”孩子们边玩玩具边漫不经心地说着。这时吕倩茹走到我身边说 :“张老师 ,你为什么不到我家去做客 ,有好几个小朋友都说你到他们家去了。”我摸了摸她的头 ,让她坐到了我身边 ,又招呼其他小朋友过来 ,我们围坐在一起聊了起来。“小朋友 ,你们喜欢老师到你们家做客吗?”“喜欢。”“前几天 ,张老师已经去过好几个小朋友的家了 ,还有好多小朋友的家张老师过几天再去 ,你们欢迎吗?”“欢迎。”“那么 ,小朋友知道张老师到你们家干什么吗?”“做客。”“对 ,小朋友只说对了一点 ,还有一点 ,张老师…  相似文献   

7.
家有考生     
那天晚上我有事到同事燕子姐家去,敲了半天门燕子才把门打开. 她面红耳赤,情绪激动.我走进客厅,见燕子的老公老王正坐在沙发上紧绷着脸在生闷气.  相似文献   

8.
往事回忆     
童年的记忆1932年,我出生在上海。那时鲁迅住在大陆新村,和我家有一定距离。据我母亲回忆,我父亲是经常去鲁迅那里的,而我母亲和孩子每周六都会去一次。三个孩子一起去怕太吵闹,父母每次只带一个。因此,我要三个星期才能见到鲁迅一次。海婴比我大三岁,我每次去鲁迅家,就是和海婴一起玩。当时我还太小,懵懵懂懂的,对事情没有什么记忆。鲁迅去世时我才4岁,对人的死亡似懂非懂。母亲抱着我去给鲁迅送葬,我认为鲁迅伯伯睡着了。  相似文献   

9.
燕子劫     
去年春天,我回到老家温州乐清。村子里,绿树环绕青瓦粉墙,总会看见燕子在屋檐下衔泥筑窝。在一片呢喃声中,它们那黑色的羽毛闪着金光,剪刀尾有力地修剪着春风。老家的人们都喜欢燕子,视它们为“福鸟”,尽管燕子的粪便有点讨厌,但老人们看到燕子在自家做窝都乐滋滋的。我家的堂前檐下,有个燕子窝,一对燕子飞来飞去勤快地营造着这个“家”。忽然有一天,那只母燕子在窝里不出去了,奶奶说它在孵小燕子。果然!小燕子出生后才两三天,便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张开乳黄色的嘴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它们的母亲却又在空中、田野里飞来飞去,回来时口中叼…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一位客人,她就是燕子姐姐.(画面上飞出一只羽毛黑亮、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口衔课题<说说我的家>:"我是燕子姐姐,我想到你家去做客.做客前我想先了解一下你的家,可以吗?谁说得好,我就去谁家做客.")同学们,想和燕子姐姐交朋友吗?那就向燕子姐姐说说你的家吧!  相似文献   

11.
希望     
自从母亲患病以后,原本在房檐上安家,每天都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燕子,到别处安家去了。母亲常常望着残破的燕子窝说:“燕子不进愁家门哦!”她又见屋后的香椿树,虽然春天已到,却迟迟冒不出芽儿,便接二连三地叹气。  相似文献   

12.
钢琴与妈妈     
每当客人来到我家,我便会弹上一首钢琴曲。这时客人就会说一些赞扬的话。我就对他们说,成功的里面凝聚着我妈妈的心血。孩子的成长,母亲总是最关心的,我妈妈也不例外。我之所以能弹钢琴,全靠妈妈几年来省吃俭用。每次我上老师家练琴,她都坐在旁边,拿著纸笔,把要点记下来。不论严寒酷暑,妈妈都送我去上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于几年前去美国探望我姐姐,因为心脏病突发,住院动了手术,不适应坐飞机,所以一直也没有办法回国。这一晃就三年,家人都很思念她,前几日去哥哥家吃饭,大家说起她来,想起母亲有个口头禅是"我的天哪",她说什么都爱加这几个字,我们都不太喜欢,曾跟她抗议让她不要再说了。然而有一天这句话突然莫名其妙地从我哥哥的嘴里飘了出来,被大家逮了  相似文献   

14.
燕到我家     
父母家的楼里飞来一对燕子。我去那天,这双燕子正旁若无人地搭建爱巢。据母亲说,天井里前些天有燕子吱吱喳喳叫,当时没理会,等后来看见时,它们已在楼道里飞进飞出地忙活开了。  相似文献   

15.
一她家和我家同在一个县城里,不过离得有点远。她爸和我爸是很要好的朋友,所以我常去她家玩。我们还一起爬过城外那座高高的山,一起光着脚丫跳进河里捉过小鱼小虾。小时候,我们总是手拉着手一起走,靠得很近很近,一根冰棍轮换着添着吃。当我长大一点了,大清早到她家去,叔叔不再让我跑进她屋里去叫她穿衣服起床。直到有一天,我的手不小心碰到了她的屁股,她的脸发红,很愤怒的样子,踢了我一脚,并且说我真下流!于是,我开始注意到她的身体起了微妙的变化,和  相似文献   

16.
燕子秋去春来,带去夏天的酷暑,带来春天的喜悦,燕子是庄稼的好朋友,所以人人都喜爱。 春分刚过,不计其数的燕子象受谁的派遣一样,来到我们周围,成双成对地分散到有人烟的屋檐下、阳台上筑巢安家,孵着小雏。我家的阳台上年年都有燕子来安家,我喜欢燕子,每当燕子来临时,我都要把阳台上上下下打  相似文献   

17.
19岁那年,我高考落榜了,复读需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学费。我的母亲读书不多,但是性格要强。一天,几个跟她平日很要好的中年女人找到她,商量着去城阳贩蛤蜊,据说用车子载两包回来,一天可以赚100多元。母亲心动了,非要去试试。她那年已近50岁,自己骑车子去贩蛤蜊让我不放心,我提出跟她们一起去看看。城阳离我们居住的小城有20多里路,我们准备好编织袋、绳子,我还特意跑到一个同学家,  相似文献   

18.
母亲和我就像一对刺猬,只要在一起,就会刺伤对方.我真的搞不懂,母亲为什么那么偏心,每次不管干嘛?他都偏向姐姐,这到底是为什么? 那天,姐姐不知因为何事?赌气不去上学.母亲走进我的房间,就问我:“是不是你惹她生气了?”可是,我怎么向母亲解释,她都听不进去,偏要把事情安在我的身上.我纳闷极了,说道:“我可以跟别的父母很好的沟通,为何与您却不行昵?难道我不是您亲生的?或是因为太亲近,太熟悉了,反而不知该怎样去爱对方吗?”母亲愣了半晌,默不作声地出去了.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我有一个要好的伙伴A,她家和我家住在同一条巷子里,大人之间来往也较密切。我们常常在一起玩,几乎形影不离,有时也发生一些矛盾,但是很快又烟消云散,重归于好。有一次,不知为啥我们又发生了口角,回家后,我把此事讲给母亲听,母亲当时没说什么,我也以为没事了。但过了几天,当我们又在一起玩时,母亲翻起了旧帐,她自认为是自己的女儿吃了亏,竟然不客气地批评了A几句。我当时的惊讶、难堪至今记忆犹新。看着伙伴无声地离我而去,我心里真是难过极了。说真的,当时我真有点恨自己的母亲多事,不近情理。后来有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妈妈的眼泪     
曾经很烦母亲,暑假、寒假我总是爱去姑姑家度假,为的是离开母亲。后来我真的去了姑姑家。母亲十分孤单,爸爸天天不在家,他在一家小煤矿上班,由于离家远。总是十天半月才回来一次。此后,妈妈脸上的笑容少了,不是因为不高兴,而是因为不舍得我。我很愧疚,也很后悔, 妈妈,对不起,请原谅女儿以前的幼稚和不懂事。无意间看到妈妈的日记,那应该是她平生第一次写日记,语句混乱,但句句都显示出了她内心的焦虑和挣扎。那是我家最困难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