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写报纸”     
把出版社刚印出来的《滴水集》捧给母亲,母亲的手哆嗦着,在封面上摩挲着王志强的名字,眼里就有些水雾洇上来:“好啊,出书了,我说什么着来,还是‘写报纸’有出息吧!”“写报纸”一直是王志强小时候的梦想,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仅仅读过完小的母亲就用她当年的辉煌经历教育王志强。母亲曾经写过一首诗,被老师推荐发表在报纸上,当时还年轻的母亲说,“写报纸”是她唯一可以炫耀的辉煌,所以她渴望她的儿子也能够“写报纸”。母亲在说这些的时候,脸上奕奕生辉。“写报纸”成了王志强报答母亲唯一的方式。王志强当了25年兵,在部队…  相似文献   

2.
前年底我家属临时来队,事也凑巧,来队的第三天,基地宣传处要我到海军报社学习,看着疲倦的妻子和刚满3岁的儿子,我真不忍心让他们回去。等我给妻子说明情况后,她却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永军,你去学吧,俺娘俩明天就回老家,到报社学习是领导对你的信任,俺苦点累点没有啥。”听说要回去,儿子不干了,他拉着我的手说:“爸爸,坐火车人多,俺妈和我是站着来的,我不回去,不回去!”我没法回答儿子,只是紧紧地把儿子楼在怀里,眼眶里浸满了泪水。妻子决意第二天就走。坐在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上,儿子问我:“爸爸,咱今天上哪儿去?”…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     
缘(散文)晓丁依稀记得上五年级时,有一天母亲翻阅着报纸对我说:“滨呐,长大以后,妈妈能在这上面看到你写的文章吗?”母亲一定想不到她随意一句话,促成女儿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护校毕业后分配到晋南一座小城,火热的军营,启动了我的思维,尽管我还不懂得主题结构,只知道写了一篇又一篇。一天,好友送来一张《健康报》的稿费汇款单,这是一月前完成的小散文《产房随笔》,没想到宣传干事略加修改后寄往报社,竟被采用了,版面上还加了围框和题图。初尝成功的甘甜,手中的笔就把不住关了,开始把那些难以称之为“文章”的文字四处…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5.
小的不做,大的又做不来,这是一些人的一种通病。我想起了我自己写稿的一些经历。记得我工作后,也是我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在山东省教委《中学生报》“青春短笛”栏目里发表的一首自由诗,一共16行,150多字。那时我的学生都争相传阅那期报纸,读那篇稿子。一位老哥说:“这样的稿子也能发表,好,咱也写!”我还半带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有些稿子很容易发表,就看你写不写。你只要写,就能发表。”而我,  相似文献   

6.
有位母亲,儿子因车祸丧命,同车人亦受伤不轻。幸存者说,是她儿子无证驾驶惹的祸。交警信了,母亲却不信:她知道儿子胆小,不会轻易开车。多次找交通大队喊冤,交警说除非拿出有力证据.否则不能更改结论。于是母亲就到80里外那个出事小镇去.一家一家叩门.寻找目击者。家里没钱.母亲只能步行.走一次差不多要花一天时间。  相似文献   

7.
当兵第三年的一天,连队文书将全班新兵的邮件交给我,我这个新兵班长发现新战士叶凤德家里的包裹单内装何物一栏写“新华词典”。我找小叶了解,才知小叶的文化基础不牢,母亲为了使儿子尽快提高文化水平,便寄来一本“新华词典”,并在字典的扉页上附着一首“知儿文化低,字典寄给你;愿你随身带,常拜无言师”。我凭着自己平时看报积累的一点敏感,认为临近春节,父母给千里之外的儿女南吃穿的多,而小叶的母亲却奇来一本“无言老师”,多么鲜明的对比。于是,我立即写了一篇《一件“特殊”的包裹》的稿子。寄出不到10天,《福建日报》、…  相似文献   

8.
刚迷上“爬格子”那阵子,我的写作热情很高,尤其是到报道组以后,更加勤奋,几乎每晚都要写作到一两点钟。由于我写的稿子没有感动过自己,自然也就打动不了编辑,结果“报道员”的头衔扛了几个月,竟然毫无收获。一次,我听说有个女兵连队的指导员,不顾“小家”顾“大家”,整天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一天她回到家,替3岁的儿子过生日时,孩子却叫她一阿姨”。于是,每逢周末,战士们便将她“撵”回家。采访到她的事迹后,我很受感动。回去后顾不上吃饭,连夜动手写稿,将采访的材料整理成为一篇1000多字的通讯。稿子发出没几天,便在《…  相似文献   

9.
接受采访任务时,我们电台领导说:“程芳明这个同志值得宣传!”来到蓉江镇广播电视站站领导头一句话就是:“程芳明工作上无可挑剔!”可是,当笔者找到程芳明向她说明来意时,她却说:“我不值得宣传,不要写我!”这一推一挡的两种态度,更加激发了笔者深入采访的兴趣。和所有跟程芳明打过交道的人一样,笔者先感受到的是她的那一份——浓浓的广播情程芳明年幼的女儿一直有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停电。因为只有停电了,妈蚂才有时间去陪她。她曾经对程芳明说:“妈蚂,你再也不要做播音员了。自从你做了播音员,就没有带我去散过步,看…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推出一组“母与女的故事”,其中有一对是在人民日报社当记者的母亲和我这个人民出版社做编辑的女儿.《新闻爱好者》杂志的同行赁着职业和敏感立即来信约我写写母女两代对新闻事业的“贡献与情结”.说到贡献,让我颇为惶恐,因为我的工作年限虽不短,但作为职业编辑的资历却不算太长,实在没什么业绩好写,至于母亲,确是无愧于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作为在人民日报工作40多年的高级记者,她在1991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而有关她的文章,她自己和别人都已写过不少,似乎也用不着我来写.  相似文献   

11.
老乔每有新作,我总找来拜读。一则读文如睹人,会会文友;一则看点门道,获点人生感悟与艺术享受。近日读了他的散文《妈妈》,胸中便涨满了春江般的亲情与激动。先是为“妈妈”自然、质朴、亲切的心性肃然起敬。你瞧,这位母亲平常得“连救助别人的好事也很少做过”。因为过去“她太穷了”,但她人穷心善,把人当人看,平和公道无私的行止,叫村里人无不称赞她“真是个善人”。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时时膺记在外当“公仆”的儿子是否“变了”。当得知儿子当选为县长,她连夜把儿子招回来叮咛不及:“这可不是玩的,你要是觉着没有这个能耐,赶紧回去给上级说说辞了,别误了公家的大事!”儿子临行,她又语重情长地呜咽着说:“你当县长了,妈妈也不求享你的福,妈只求你一件事,别叫人们提着你的名字骂你妈,行吗?”  相似文献   

12.
1999年第10期《新闻爱好者》杂志发表了我为纪念新华社河南分社成立50周年撰写的《难忘的年代》一文后,时隔50载的故友陆续来信、来电。 最早来信的是,远在新疆工作的赵青同志,她在信中说:“看到你在《新闻爱好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万分激动。当年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眼前,我闭上眼睛又像是见到了那些穿黄军装的与穿灰军装的老朋友。开封中山路中段那所旧址仍记得很清楚:咱们分社在后院,河南日报在前院,同志们之间团结友爱的情谊,使我终生难忘。”家在许昌的赵岚同志来信说:“看到你写的文章,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害…  相似文献   

13.
我知道这话说出来近于无知,谁不知道没有一二三的框架,也能把文章写得很好。然而,作为编辑却经常面对着这样一个现实,即许多来稿的行文动辄就来个一二三,不仅如此,有的还在大一二三里套中一二三,中一二三里套小一二三。似乎离开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三是什么,第一如何、第二如何、第三如何,首先、其次、再次……就不会写文章了。面对这一情况,我想任何一个对写文章还讲点技法的人,都不可能不生出一点感慨。对于文法问题先人多有著述。三国时代曹丕就说:“文本周而末异。”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  相似文献   

14.
我写通讯报道已有五年多的时间了,在省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的稿件五十三篇,其中来信十八篇,小杂谈十篇。这些稿件有一个特点,就是抓的“新”,反映出了群众的心声。近几年来往我家送报刊的先后有三名乡邮员,其中两人十天半月不送一次,一人按时如数送到。经过询问,前者端的是铁饭碗(长期工),后者是“泥饭碗”(合同工)。前者自恃条件优越,干不干工资照拿,后者却不然。因此干得不错。我想铁饭碗砸不破,就不能加速四化建设步伐,以此为例,我写了一篇《莫让“铁碗”旱涝保收》的小杂谈,稿子寄出不长时间,就在人民邮电报上发表了。在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一天,我因自行车左  相似文献   

15.
从改稿谈起     
前不久,给某刊物写了一篇千把字的小言论。时隔小久,文章被采用了,按说应该高兴才是,但细细看来,被改得面目全非。对照原文,只剩下自己写的三二百字了,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由此使我想起著名漫画家方成的一次境遇。有家报纸的编辑约他写一篇讲幽默的文章,他写了一千四百字。文章发表后,他却傻了眼,连续看了三遍,才辩认出自己所写的十六个字和一个句点来。名家尚且如此,那“无名之辈”就更不用说了。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到一起,却使我想到一个问题。编辑对待稿件,应当尽量避免大动笔墨,一般情况下应该是能用则用,不能用拉倒。如果用一只模子去框一切  相似文献   

16.
进入乙亥年以来.陈爱美似乎交了大这.春风得意;佳音频传。先是论文在全省、全国获奖,继而破格晋升副高职称.去年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银奖.今年又荣登全国“新闻百佳”,而且是全国地方电视单位唯她一人入选.着实不易。因此,我便打电话和她约时间采访。因为彼此较熟,陈爱美快人快语:‘“写可以.不过得实在些。过去有位记者写我时说‘陈爱美多么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不就是说我把自己摆在不普通的位置上!其实我根本就没说这句话。”我说,“咱不吹,就写写你的平常事,家常事。”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如约赶到她家。…  相似文献   

17.
何林宗 《中国档案》2004,(12):50-51
今晚参加合唱训练回单位时,已经快11:00点了吧?刚才打电话回去,爱人说女儿雨竹已经睡着了。五岁的雨竹昨天在电话里骂我是“小头爸爸”,她妈妈哄她说我每天很晚回去,很早就走了。听说她还真像“大头儿子”一样,每天给我写了封信呢!……明天中午再加两小时的班,历史档案著录工作应该可以完成了,晚上是该回家一趟了……  相似文献   

18.
“洗”军报     
我有一张1994年的《解放军报》,虽然已经泛黄、皱皱巴巴,有的还字迹模糊、残缺不全,但我仍宝贝似地珍藏着。每看到这些报纸,一种愧疚的情感就悄然而生,脑海中还闪现出这样的一幕。1994年冬天,我所在的西安政治学院放假,我挑选了8份《解放军报》带回家,准备在假期抄录上面的文章。可回家不几天,发现辛辛苦苦带的那些军报不翼而飞!我赶紧问妈妈:“妈,您见到我的报纸了吗?”看我火烧眉毛的样儿,妈妈唤怪地说:“看你…··哦还以为房间着火了呢,你二姨家想整理房间顶棚,我看你的报纸又大又好,就……”“哎呀,妈,您怎么也不…  相似文献   

19.
闺蜜鸡汤     
有时,会收到闺蜜的短信:“给我打电话,就说是版面出问题了,快!”或者,就一个字:“妈。”我立刻心领神会,知道她又困于无聊饭局或是被不待见之人纠缠。于是,像个演员般,在电话这头扮演一个恨其不争的领导或是心急如焚的母亲,而且必须迅速进入角色,不能只是哼哼哈哈敷衍两句,唯如此,闺蜜才能在电话那头有逼真的发挥,安全脱身。  相似文献   

20.
钱财狂     
我妈拨个电话和我闲聊,说起大学时代的一个男同学,出差路经我家,还礼数周到地去看了她。我妈一直在啧啧赞叹,你那些同学,不栖读书的时候在我家吃了那么多顿饭。我这却却一个劲地追问我妈,他带什么了?把你乐成这样?我妈不疑有他,一五一十地和我背清单。我在心里飞快地把它们一一折现,然后暗地里出一口大气:这下才好,终于赚回来了。这个同学临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