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结”是个老主题,但此文能在运用材料上出新——以“放风筝”作载体。这一载体由“风、风筝和细线”整合而成,给“团结”主题以独特视角——各显其能,相得益彰。这是作者创新思维的丰硕成果!我们学生作文,其主旨大体都是前人说过的意思;但又必须创新,这就要借助个性化的材料,从某个特定视角凸显独到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正>新材料作文是当前一种重要的作文命题方式,写新材料作文时,怎样才能有效地把握材料主旨,防止审题失误呢?笔者的一孔之见是,分清材料类型,把握审题"抓手"——关键词句。这样,才能切正切准题意,建起思想的桥梁。一、寓意性材料,要注意找出揭示寓意的句子寓意性新材料作文找出材料所揭示的寓意是关键,这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芙蓉玉     
用芙蓉玉作载体出自信之意——意象个性化,借助虚构的爱情细节凸显自信的主旨——别出心裁。此文基本材料还可用来表现“鼓励他人”“为他人喝彩”的主旨;其变格途径是,主次易位——芙蓉变为次要人物,“他”变为主要人物,强化“他”说的“你红脸的模样真可爱”。  相似文献   

4.
出彩习作很有意义——根据高考作文题旨要求,变换主旨,从而取得优异成绩。本刊曾经介绍了八种变格途径。现针对"材料作文"新情况,推出下列习作变旨新措施——根据所供材料主旨,变换习作主旨。一、按旨重新选定事物属性习作所写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可依据高考作文题旨重新选定其属性。  相似文献   

5.
残缺的美     
编者推荐:此文从自然现象说起,再从艺术说到人生——步步深入揭示‘残缺的,也是美的’的主旨。还可锦上添花的是引用罗丹的话后,应紧接着表述‘发现残缺的美’意思的句子,引用苏轼‘词’前面的句子应放到所引‘词’句子的后面去。引用是为了强化立论者的新意,不只是肯定前人的见解。第一自然段中‘苹果’前应加上‘完整’词。  相似文献   

6.
黎明前一秒     
此文十分独特。第一,"娘"——既有虚象,也有实象——两者反复出现。第二,在特定的人、时、地、事写亲情的载体——"鸡蛋面"。有关"家里穷"的文字,宜删除。此文可变格用于以"等待"为主旨的材料作文:强化标题中的"一秒"——补充警方耐心等待的材料,增添读秒的细节。  相似文献   

7.
童话·蝴蝶     
编者推荐:此文很有力度的语句是"我得到了书,却失意了",它是在前文——"你把这个簪子送给她时,对她说‘如果你肯接受我,就戴上簪子;不肯,就把簪子还我’"和"当我与力擦肩而过时,我发现那个发簪插在她的头上"——铺垫的基础上形成的震撼力。此文很有戏剧性,巧妙地借"友情"作载体,揭示"要敢于袒露心迹"的主旨。标题应改为"蝴蝶簪",这是文中原本就有的意象。此文可变格用于以"两难选择"为主旨材料作文:"哥们儿"事先将送礼的对象,告诉"我";标题变为"谁是猪"。  相似文献   

8.
记叙性材料记叙的不止一人一事,表达的主旨也往往不是单一的,所以掌握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记叙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先采用列式法,杜绝立意脱离材料主旨的现象;其次,从列式中得出的几个“中心”进行整体思考,确定能涵盖材料、能揭示材料本质的主旨文章的立意。  相似文献   

9.
朱慧 《考试周刊》2013,(44):19-20
《致爱米丽》与《孔乙己》是二十世纪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与中国作家鲁迅所创作的两部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对这两篇小说的分析,从其表面的不同揭示了两篇文章所蕴含的相同的主旨——对封建制度、守旧思想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茶壶鱼”     
“茶壶鱼”——材料独特,无理而妙——承载了“不可绝望”的主旨:失落河中的茶壶能复得;“永远出不来”的“虎头沙”能出来!卒章“仆人去河边垂钓”,照应开篇“仆人……洗茶壶”——巧妙构思,强化主旨。此文主旨多元,可用于“有失有得”“能进能出”等多种话题作文或供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11.
豆腐西施     
此文将“微不足道”的材料整合出“心灵美”的主旨。所写的三个同“钱相关的材料,缺一不可:“拾起硬币”——重视劳动所得;“‘陪(?)豆腐”——得理让人,献出劳动成果;“送还一元钱”——不取非劳动所得。将“心灵美”定位于“尊重劳动”——主旨鲜明而又集中。  相似文献   

12.
供材料作文 (包括读后感 )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如何进行此类作文的训练呢 ?现就审题、立意、展开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理解材料的内涵,把握材料的主旨   所谓审题,就是理解材料内涵,把握材料主旨。这里所说的内涵,是指材料本身所包含的全部意义;而主旨则是指联系社会生活抽象出的道理,是指材料中最主要的意义。要写好供材料作文,首先须认真阅读材料,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再经过分析、判断或归纳、综合,才能理解材料的内涵,进而把握主旨。   根据所供材料的体裁不同,把握主旨要用不同方法。   1…  相似文献   

13.
守而不痴     
变格后作文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作辩证分析。例如:运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变格前作文因其主旨是“清醒出走”,故正入反出“愚痛”之意;变格后作文因其主旨是“坚守”,故正入正出“不弃”之义。“愚痛”和“不弃”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中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依据作文主旨选准某个侧面,作者运用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窗户虽然又大又明亮,却不及那个洞温暖——此句承上启下。通过洞与窗有关事物的比较,揭示主旨——幸福是一种感受,而不取决于财富。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选材     
<正>写文章就像盖房子,积累的众多素材就像一大堆水泥、砖瓦、木材等,必须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设计、一定的步骤加工组合起来才能成为房子。想要“建筑”好文章,需要精心选材。如何选材呢?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文章主旨,围绕主旨选材文章主旨是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主旨一旦确定,就对材料起统率作用——包括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安排等。选择材料时要注意:跟文章主旨无关的材料,一律不要;  相似文献   

16.
与山对话     
主旨“心理调适”——以“‘我’与山对话”作为意象——构思巧妙,载体独特。此文还需要升格:充实“与人发生冲突时内心矛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1)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相似文献   

18.
路与脚印     
编者推荐:变格前后两文人物未变,“踏雪”材料也未变,但是主旨发生了重大改变,其变格的途径是:改变人物的年龄,细节变化符合年龄特征——主旨改变合情合理。改变标题,也有助于凸显新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离而不弃     
这两篇相互变格文章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的属性作新的选择。例如:“树”的材料,变格一作文因其主旨是“回归”,凸显其“静静站立”;变格二作文因其主旨是“行走”,凸显其“把那枝叶伸向了天空,伸出了墙外”。又例如:对“生活在何处”的回答,变格一答曰“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变格二答曰“在我们的脚下,山那边的灯光微笑着召唤我们走过去”。两位作者能这样做——用新话题主旨去给课堂习作中的材料属性重新定位——思维品质具有变通性。  相似文献   

20.
幸福的距离     
主旨独特——在比较中发现幸福。但是,同阿维伙伴所作的比较,落入俗套——以“失学”来突出“上学”的幸福,这是“大路文章”的做法。宜选用“打工路上通罗马”材料来同“上学”作比较,从而凸显主旨——幸福就在身边。两个层面的比较,宜将“作文获三等奖”的比较提前,这有助于文意向纵深开掘。提升主旨的途径是,提高认识水平,将“幸福就在身边”的主旨推己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