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航天局计划2008年夏天发射一台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天文望远镜——赫舍尔天文望远镜,以捕捉130亿年前星系发出的光线,探索宇宙大爆炸的秘密。根据设想,赫舍尔望远镜将用于揭开宇宙星系的形成之谜。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07-I0008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仙女座大星系是银河系的近邻,科学家已经在该星系中发现了26个很可能是新黑洞的神秘天体,这意味仙女座大星系中隐藏着更多的“宇宙陷阱”。黑洞是一类拥有强大引力的天体,几乎不会发出可见光,只有当物质落入黑洞中时,会形成强大的.x射线喷流,大多数星系中央都拥有超大质量黑洞,它们就如同星系的“马达”,通过强大的引力场控制着整个星系,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超大质量黑洞较为容易被发现,而恒星级黑洞却是难以发现的“宇宙陷阱”。  相似文献   

3.
夜空为什么漆黑一片?我们可以看到夜空布满星星,那么所有星星发出亮光加起来为何不能把夜空照亮?德国物理学家奥伯斯1823年就提出了这个难题:如果宇宙无限大,而且布满了恒星或星系,夜空应当是明亮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天文学家多年来一直试图对这个称之为"奥伯斯佯谬"的问题作出解释。一种解释是:恒星或星系之间的尘埃挡住了遥远星体发出的光,从而使夜空看上去漆黑一片。但实际上,尘埃经过光的照射会增温,变得同光源一样明亮。另一种解释认为,遥远星系的红移使光从可见范围变成不可见的红外光。如果这个解释能够站得住脚,那么波长较短的紫外光也应当移到可见光范围,而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科学家们目前从两个方面对"奥伯斯佯谬"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超新星遗迹     
大质量的恒星寿命将至的时候是“不甘心”默默死去的,它们在临终前会爆发出最后力量,发出的光甚至胜过整个星系的亮度,这就是超新星爆发。爆发抛出物质和星际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了美丽的星云,遗留在宇宙中,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这些超新星遗迹,可以揭示当年超新星爆发的秘密。结合不同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这些星云如同宇宙中的五彩霓虹灯,正在发出从X射线、可见光直到红外线,各个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在天文观测当中,看到越远的天体,意味着它在时间上距离我们也越古老,也就是离宇宙大爆炸的起点越近。那些距离地球最远的星系,也就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刚刚诞生的幼年星系。 ■光芒微弱的幼年星系 幼年星系很少被看见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星系在早期发育时,只能发射非常微弱的光。根据现在的星系演化理论,在星系规模还很小的时期,最初的恒星的形  相似文献   

6.
暗物质是宇宙中一种神秘的物质,人的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它,因为它既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天文学家只是通过观察发现某些隐藏的物质产生了重力,使更遥远星系发出的光产生弯曲,从而推测在星系团中有暗物质存在,但他们一直没有找到直接的暗物质证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杨小虎的博士论文《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统计研究》中第4部分内容整理缩写而成。讨论如何利用星系-星系的弱引力透镜观测来获得星系光度-暗物质晕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介绍建立的条件光度函数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预言了给定质量的暗物质晕中所能形成的不同光度的星系的概率。这些结果给出了讨论星系形成理论中各种物理过程的判据。基于这个模型还预言了一些宇宙中光的分布行为:如宇宙中超过一半的光是来自质量小于1012太阳质量的暗物质晕中。  相似文献   

8.
<正>超大质量黑洞是宇宙中最强有力的怪兽,它盘踞在星系的中心,不断吞噬周围气体,发出强烈的辐射,在黑洞边缘可以产生贯穿星系数千光年的高速喷流,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09,(3):42-42
一个宇宙再游离过程,被认为是在宇宙足够冷却、以允许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后开始的。人们是通过观测在大爆炸之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天体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红移值z=6.42的类星体SDSS J114816.64+525150.3的宿主星系就是这样一个星系.现在研究人员已用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对其进行了威像,显示了一个存在强烈恒星形成过程的巨大区域。  相似文献   

10.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最新的宇宙研究可追溯到130亿年前,仅仅是大爆炸发生后的五亿年左右,这个时期内宇宙的第一代恒星和星系逐渐开始形成,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当第一代星系完全诞  相似文献   

11.
宇宙的最新地图囊括了巡天观测发现的数十万个星系,而成团的星系是从宇宙的原始涨落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深邃得让人难以想象,而散布于其中的星系是我们宇宙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它们热烈的光芒,让我们的宇宙变得美丽多姿。简单来说,星系就是由恒星、尘埃、气体组成的巨大集团。原则上,一个典型的星系包含有千亿颗恒 椭圆星系星,直径有数万光年。宇宙中存在有1000亿到1兆个星系,它们稀疏地分布于宇宙之中。星系自宇宙诞生后不久就在不断地成长、演化,并在今天的宇宙中形成了千姿万态的形状。可以说,宇宙中没有两个星系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星系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但是由于星系都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范围内形成,因此它…  相似文献   

13.
腾讯科技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最新的宇宙研究可追溯到130亿年前,仅仅是大爆炸发生后的五亿年左右,这个时期内宇宙的第一代恒星和星系逐渐开始形成,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当第一代星系完全诞生之后,早期宇宙的信息已经丢失,因此观测“宇宙扰动”的最佳时期应该是恒星开始形成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甚至将无法窥探到这一宇宙时期,形成“视觉空洞”。  相似文献   

14.
科苑集粹     
找到暗物质粒子暗物质是宇宙中一种神秘的物质,人的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它,因为它既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天文学家只是通过观察发现某些隐藏的物质产生了重力,使更遥远星系发出的光产生弯曲,从而推测在星系团中有暗物质存在,但他们一直没有找到直接的暗物质证据。日前,一个意大利和中国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I0011-I0012
[导读]美国研究人员利用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宇宙网络成像仪,拍摄到前所未有的星系际介质(IGM)图像,即弥漫在整个宇宙中连接星系的气体。原标题美首次获得宇宙星系际介质三维图像有助于加深对星系和星系间动态的认识科技日报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宇宙网络成像仪,拍摄到前所未有的星系际介质(IGM)图像,即弥漫在整个宇宙中连接星系的气体。  相似文献   

16.
彭文 《百科知识》2011,(10):16-17
一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一个距今135.5亿年的星系,这是已知最古老的星系。这一发现有助于揭开宇宙“黑暗时代”之谜。根据目前科学界普遍认可的大爆炸理论,宇宙是137.5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形成的。约38万年后,能量逐渐形成了物质,大量氢气弥散在宇宙中。  相似文献   

17.
<正>现有的星系形成理论认为,星系的质量同距离成反比,小质量星系形成于宇宙早期,再通过合并形成大质量星系,大质量星系只能在宇宙1/3年龄以后形成。然而这个现有的星系形成理论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从地面向上看,天空中布满了星星。稍有天文常识的人都知道、实际上这些恒星并非遍布整个宇宙,而是都集中在星系中。星系可以说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大天体了,而宇宙中类似银河系的星系不计其数,这些星系仿佛黑暗的宇宙大海中的岛屿。我们的银河系体型在星系中只算普通,直径也有几万光年。虽然宇宙中还有更大的结构,例如星系团等,但这些也不过是星系们通过引力相互凑在一起罢了。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2007,(9):6-7
近日,美国科学家对宇宙未来的景象进行了预测.他们认为,宇宙死亡和重生的循环是很可能的。当现在的人类文明消失,我们所处的星系死亡、甚至宇宙毁灭的时候,下一个宇宙的诞生和发展也许会重现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或者。当宇宙的真空突然变成某种完全不同的物质时,宇宙可能会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结局。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3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能够观察到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根本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引力把恒星束缚在星系内部.也无法将星系束缚在星系团中。因此,70多年以来,天文学家、宇宙学家和物理学家一直确信普通物质被大量的不可见物质所包围.这种不可见物质被称为暗物质(darkmatter)。据估计,暗物质占据了整个宇宙物质含量的90%,总质量是普通物质的6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占1/4.而更重要的是,暗物质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暗物质刚被提出来时仅仅是理论的产物,但是,前不久通过观察两个星系团的碰撞,美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