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此前任何一个时期的法制类节目都没有能象现今一样的繁荣。报刊、杂志、网络中如此,电视节目中亦然。从中央级到省市级电视台,几乎没有一家未曾设置法制类节目。这固然有法制新闻本身所蕴涵的永远值得传媒追寻的趣味性价值因素,但更为贴切的现实动因还在于随着法制的建树、在本质上是法制经济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法律问题的关切度、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度不断提高。后者既是电视法制节目的群众性基础,也是近年来法制题材节目红火的关键所在。但在繁荣的背后,我们无法忽视它还并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数端“病灶”。若不对症下药,电视法制类节目不仅不能担当起说法、释法的社会责任,而且,受众对其良性发展的预期也将难以实现——节目自身会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和民主建设的进程,增强了国民的法制意识。如今,中央、省、市各级电视台都在不同时段播出法制题材的节目,在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自然法则作用下,法制电视人都在努力拓宽选题领域、创新表现手法来吸引观众的眼球。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让观众的眼球锁定在自己的节目时段,笔认为,在真实、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将冰冷、刚性的法制题材融入人精神,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法制的人关怀,将是法制电视人都应关注探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自黎虹 《军事记者》2002,(10):33-33
法制新闻是近年来报业的一个热点。从报道题材上看,法制新闻具有范围广泛的特点,从受众接受角度来看,则较少受到职业、性别、年龄、化修养等方面的限制,但与一般的社会新闻相比,法制新闻大都政策性强,严肃性强,如何选取最佳角度,写得生动好看,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介绍法制新闻的三种常用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也逐步走向完善,电视法制节目因其报道题材新颖,形式多样而深受观众的青睐。其中,电视法制节目的深度报道更是以分析法律问题,透视社会现象,揭示因果关系而成为法制节目的重型武器,因此我们对电视法制节目的深度报道进行理性的界定、评析及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各地电视台法制类专题节目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迅猛,法制类专题节目、法制栏目,甚至是法制频道已然成为各地参与收视竞争的重要砝码。在竞争过程中,法制类专题节目形式多样,其中,以中央电视台午间时段的以案说法类节目《今日说法》最有代表性,成为各省、市电视台法制类专题节目纷纷效仿的对象。目前,丹东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法制类专题节目《人民调解》,就是立足于"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的栏目定  相似文献   

6.
石秀兰 《中国广播》2007,(12):14-14
廊坊人民广播电台自2001年开办《法制广场》专栏至今巳有7年的历史。六年的实践使我们感到,作为市级电台的法制节目,题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选择好题材,并树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在众多的法制节目、法制频率的缝隙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点”。  相似文献   

7.
吴旭东 《视听界》2006,(3):75-76
一、选材注重取舍,体现法制含量的“深度”在众多的题材中怎样才能选择出适合电视法制节目制作的内容?这就需要选择有较高法制含量的题材,并进一步挖掘,用“放大镜”来观察题材中的法律点。前几年,我们曾做过一档节目《一根鱼丝引发的官司》。从表面来看,一根鱼丝哪有什么法律含量?但经过深入的采访发现,这起由一根鱼丝引发的官司其实包含了许多法律问题。一名孕妇在饭店吃饭时,不小心将鱼丝扎在自己的食指里,随后她去当地的医院就诊。这家医院未能及时治愈伤口,以致这名孕妇一次次用药治疗,最后不仅导致其手指残疾,还造成腹中胎儿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8.
徐丽  张云玲 《河北广播》2006,(6):103-104
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发出《关于开展抵制低俗之风专项活动》的通知,决定从6月29日起在全国开展抵制广播电视低俗之风的专项活动。这次专项行动的重点就包括治理法治类节目的低俗问题,治理一些节日导向不正、品味不高、格调低下、庸俗无聊等问题。所以,如何选择和操作好报道题材,对于办好法制节目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直接关系到节目的存在价值和后续工作的成败。一档优秀的法制节目,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题材的选择和加工。  相似文献   

9.
陈辉 《新闻实践》2006,(6):50-50
现在,各类媒体上公安法制题材的新闻越来越多。这些新闻对促进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群众道德素质,培养公民知法守法的意识,提高公众防范犯罪意识等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法制新闻相对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在写作报道上有  相似文献   

10.
李泽玲 《视听》2010,(8):21-22
电视法制节目有其特殊的报道领域和报道题材,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性、故事性和娱乐性。但是,也正因为电视法制节目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极容易走入低俗化误区,很容易背离法制节目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实质,出现诸多问题。要使电视法制节目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正确节目定位和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视音频兼备的表现手法和传播优势,才能让传播内容进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电视法制节目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娄云 《视听界》2010,(2):81-83
一、主要问题 (一)同质化严重 1.题材同质化 法制题材与其他的社会新闻相比,具有一定的题材优势,突出表现在它所报道的内容大多是生活的非常态,能较好地带动受众的知晓欲。法律包含的范围很广,可以分为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其中的每一部分又可以细分出不同的种类。所以理论上,法制节目可以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但实际上,大多数节目最常选择的是刑事犯罪、民事纠纷(特别是婚姻、继承)等情节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现代化步伐和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快.观众对于法制题材的报道与评论,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剖析的法制题材报道用语和内容不“合法”的现象,不打算面面俱到,提及涉及诸多法律方面的问题,仅限于涉及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方面的不当报道用语和不当报道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翟铮璇 《中国记者》2012,(4):111-112
国内外摄影大赛历届获奖作品中贩毒、枪击等题材经常出现,如何解读此类照片,如何拍摄与法制相关的题材,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女摄影家居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开始在我国荧屏上出现,在此后短短的十几年间迅速普及,成为大众收视的一个热点。调查显示,随着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法制新闻的概念和产生 法制新闻就是以法制事件、法制问题、法制动态为依托的新近发生的法制事实的报道。 法制新闻在国外,一般是按社会新闻处理的。在我国,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无法制新闻一说,那时有关法制方面的报道,也基本上属于社会类新闻,而且由于当时的法制建设薄弱,这类新闻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7.
《文涛拍案》作为2003年凤凰卫视中文台冲击“播”中的重要节目,以另类选择的姿态刷新了我们对电视法制节目的认识。《文涛拍案》内容和形式的特异性无疑给电视从业者一些有益的启示,从而对我们的包装意识、资源整合意识起到强化作用,并对题材选择的拓展具有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十几年来,我国的电视法制节目经历了发展初期、快速成长期,现已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电视法制类节目也遭遇到严峻的现实困境:除几个有品牌影响力的法制栏目外,大多数台法制节目特别是地市级台的法制节目都处于勉强维持播出的状态,节目发展后继无力,法制新闻工作者队伍松散,素质不高。突出问题表现在:形式上较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人文价值的缺失、低俗化现象、舆论监督功能的滥用、法制含量的缺失、题材窘迫通病等诸多问题。集中在  相似文献   

19.
面对故事化的浪潮,如何讲好法制故事,已成为了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不可回避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十五年的从业经验与感悟从“主持人在法制故事中应发挥的作用、主持人在法制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和主持风格”等方面阐释了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应如何讲好法制故事.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电视法制节目竞争激烈的时代,公信力对于电视法制节目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它是电视法制节目吸引受众眼球和耳朵并取信于受众的法宝,是电视法制节目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更是电视法制节目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前提条件。电视法制节目的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电视法制节目的权威性、美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