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服务类广播热线节目在疏导听众的灰色情感,释放听众郁闷情结,缓解听众心理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介乎“心理咨询”和开放式谈话之间的节目中,主持人通过语言对听众的引导直接关系到节目本身的社会效应。如果主持人不善于把握和引导,很容易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主持人必须学会恰如其分地掌握和控制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晚间广播节目乃“最后的心灵触媒”。情感话题的私密性契合了广播的匿名性而在夜间繁盛,而广播的夜间“情感倾诉”节目也暗合了听众的社会心理与当下的中国国情。繁盛而不泛滥是媒介中人的困惑所在,本文从广播的介质特性、当下国情与听众的普遍的社会心理角度分析了“情感倾诉”节目兴盛的原因,并从话题选择、节目内涵、目标定位等角度分析了该类栏目今后的走向———注重阳光导向,培养听众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即“好情感是金”。  相似文献   

3.
黄卉 《新闻通讯》2009,(5):45-46
广播情感节目曾经是听众参与度最高、电台“影响力”最大的节目类型之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已经历了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与眼下正大行其道的电视情感节目相比,广播情感节目好像已经有点式微。无论在节目的数量上还是在形态上都已呈现出“淡出”的景象。但作为一种节目类型,它正在经历着一场从形式到内容、从单一到多元、从疏导到渗透的发展变化。作为一个对情感节目情有独钟的主持人,现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自己对情感节目的类型、情感节目的发展以及走向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办好服务类节目光有“热线”还不行,“热线”是客观的静态,需要有情感的人去运作,“热线”寸能“热”起来。这就要求作为节目操作者的主持人必须具备一颗“热心”。热爱听众“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主持人热爱节目才能办好节启,而热爱节目本质上又是热爱听众。服务类节目接触的都是听众的来电来信,要求为他们解决工作、思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持人应把为群众排忧解难、指点迷津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我收到的众多的听众来信中有人称我同志,有人叫我朋友,有人喊我大哥,有人唤我热心人、好人……他们把…  相似文献   

5.
听众信箱作为一个独立型的服务节目,在我省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凡是办得好的,大体上有以下特点:节目独立,对外挂牌;服务内容广泛;节目在编排形式和播出方法上有所创新。形成一介为听众回答问题、解答疑难、交流对话、释疑解惑的一个窗口.具体分析这几年我省各地参评的听众信箱,内容大体有五个方面. 一是针对听众在法律和政策方面提出的问题,对听众进行法律和政策教育。象大荔县站通过信箱回答听众“不种粮食,拿钱顶公粮行不行”?“想办工厂,在承包地里盖房许不许”?米脂县站通过信箱回答听众“自己办工厂,发展的规模大了,工人也多了,算不算剥削”?省电台回答听众“妇女改嫁能不  相似文献   

6.
马苏 《视听界》2013,(6):106-107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中给人态度敷衍、表达含混的印象,正是由于不用心、不用情。健康广播社教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可根据听众的心理特点、特殊需求、接受能力和收听习惯,塑造声音形象和锤炼语言;关爱听众,真诚地、深入地、到位地主持节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广播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播的户外直播节目已渐渐为老百姓所熟悉。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广播名主持人,现在要以“本来面目”出现在听众面前,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在主持人走出直播室之前,他们根据自己的节目定位需要,通过自己优美的声音、娴熟的主持技巧来表达节目内容,在听众中塑造着与节目内容相吻合的形象,让无数听众带着美好的想象走进广播。听众通过节目的热线交流等与主持人亲切交谈,因此有许多听众与主持人之间成了没见面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8.
王青 《中国广播》2013,(8):62-64
广播情感类谈话节目是广播实现“社会转型期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平台”功能的最佳节目形态,也是广播节目中最具人际传播特性、能够把人文关怀落实到听众个体的节目类型。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主导,怎样才能发挥好倾听、抚慰、引导的多重功能,作者认为,“重倾听,慎表态”是主持人在情感类谈话节目中应把握的基本话语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96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有这样一种看法:“未来广播发展将以新闻改革为龙头,以夜话和音乐节目为两翼。”这一看法将“夜话”节目视作电台非办不可的节目,恰巧与“电台不应该再办夜话节目”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而后者的出现原因在于有的电台夜话节目粗制滥造,缺乏吸引听众的魅力,甚至成了闲聊、漫谈、废话连篇的节目。人们不愿让这样的节目充斥空间、占领时间,渴望听到高质量高品味的“精品”。那么,未来的广播发展中有没有“夜话”的一席之地?听众究竟需不需要夜话节目?我以为:以夜话为主的“情感交流节目是…  相似文献   

10.
美化听众心灵的社会课堂——情感交流热线节目的导向情感交流热线节目虽然没有新闻类谈话节目那样强烈的政治性,但也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的导向性主要反映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听众通过热线,向主持人诉说了种种痛苦、矛盾、忧思与企盼,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我该怎么办?”这许许多多“我该怎么办?”虽然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但也有它的共同点:话题大多是围绕人生、理想、事业、爱情、婚姻、家庭、伦理、道德、情操展开,较多地反映在情感上的撞击与波折;生活中的困惑与矛盾;观念上的冲突与变化。情感上的撞击与波折,表现在如交友、觅偶、失恋、第三者插足、婚姻的破裂、家庭的不幸等;生活中的困惑与矛盾集中在求学、求职、择业、下岗、病残,以及兴趣爱好、理想追求、物质利益、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之间  相似文献   

11.
现在,许多广播电台大都办起了“夜话”节目,诸如《夜色阑珊》、《相约今宵》等等。这些直播节目如果办得好,既能与听众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同时又能“释疑解惑”,开启心智。因为“夜话”节目大都涉及恋爱、婚姻、家庭,特别是夫妻情感等,所以节目有相当数量的听众。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2.
尽管近几年城市电视台自办新闻节目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面对中央台、省台各类新闻栏目的挤压和同一城市有线、无线的相互竞争,各城市台都有一种沉甸甸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于是,为了生存与发展,各城市的新闻节目都在不断改版。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改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真正找到适应自己生存发展之路还相差甚远。大部分的改版只是在原有的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上作修修补补,进行“小炉匠”式的调整,或是一味地跟随、模仿大台的套路, 中央电视台推出《焦点访谈》,各台也办什么《××视点》、《××观察》、《××聚焦》,不惜代价地与中央台“拼”、“抢”黄金时段。栏目创办初期,靠一时的新鲜、短期的努力, 博得观众的喝彩;但时间长了,限于各种条件,节目很难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形成常态。  相似文献   

13.
在新近出版的《新闻工作手册》中,专门写了一段“节目主持人”的条目释文。撰稿人于礼厚和我一致认为:“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别于新闻通讯和文章的播报者。主持人是以他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听众或观众的人。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他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次节目的各个部分,但也可直接向观众和听众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节目拉近了电台与听众心理上的距离,使听众感到有了一个和自己交流的具体对象,感到可亲、可近,从而在听众中产生一种吸引力。重庆经济广播电台成立一年多来,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在重庆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广播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采用了听众喜爱的主持人节目的形式。听众来信写到:“主持人在节目中和我们谈心,为我们服务,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那么,是不是采用了主持人节目的形式就一定能够使听众感到可亲、可近了呢?也不尽然。有的听众曾对我说:“主持人使人  相似文献   

15.
李蔚 《声屏世界》2010,(12):29-30
在法制类电视节目中,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法不容情”。这是由法律所具有的客观、公正、严肃性所决定的,谁也不能因情感而任意改变。但是.“法不容情”不排斥法制节目主持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法理之中.也不排斥主持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主持之中,因为情感语态的表达更容易使法制节目的内容被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节目的竞争。在这个听众为王,市场为主导的广播年代,各频道纷纷采用节目“末位淘汰制”和频道“改版”的手法,对节目进行大浪淘沙式的更新,创造新面孔,以适应听众不断变换口味的需要,适应广告买方市场的需要,希望目标听众一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自己想听的、好听的节目,并且锁定本频道,“一直  相似文献   

17.
广播谈心节目自推出以来,迅速受到听众欢迎,受众在这里倾诉烦恼、分享快乐、交流情感。它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人,尤其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和发展,关心人的生活与命运,通过热线电话和听众谈问题,拉家常,叙友谊,讲道理,使积存多年的矛盾得到解决,持续很久的疑惑最终化解。广播谈心节目之所以能够被听众称誉为“梳理千家事,温暖万人心”,是和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自然流露的“真、善、美”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广播改革大潮中涌现的谈话类热线直播节目,引起上上下下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本文对热线直播谈话类节目中的“谈心节目”一作者称作“情感交流热线节目”,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文章从“标志社会进步的精神窗口”、“发挥广播电台的独家优势”、“美化听众心灵的社会课堂”、“有待深入开垦的精神沃野”四个方面,分析了“情感交流热线节目”产生的动因、节目的特色、节目的导向与节目的功能。作者还着力就决定节目成败优拙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热线点歌作为互动直播方式之一,用音乐和电波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得到听众热烈欢迎。但随着各地电台对点歌节目一哄而上,主持人对点歌节目缺乏理性思考,单调的“你点我播”的节目形式,使得点歌节目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热线电话铃声不绝,参与听众不见减少;另一方面主持人和听众对点歌节目越来越感到乏味,越来越缺乏热情。  相似文献   

20.
《神州夜航》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一档情感类节目,在我国广播情感类节目市场中运作较为成熟。其运作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善于从听众心理需求与节目定位寻找选题;二是通过广播声音结构、节目结构等方面的合理组合有效提升了节目品质;三是借助主持人的亲和力成就了节目与听众之间的高度沟通与融合。本文认为,通过分析其运作模式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广播情感类节目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