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伏治友 《钓鱼》2009,(20):44-44
夏日的一天,四个老头一起钓鱼。由于气温较高,鱼不咬钩。四人中三个都没收获,唯独田老头连连上鱼。他一个人远远地坐在坝尾上,大家只见他上鱼,却不知有什么诀窍。直到中午,三个人实在憋不住了,便跑过去问他。他说,刚开始时他也没上鱼,也找不出什么原因。正在一筹莫展之时,  相似文献   

2.
小白饵     
张炎冰 《钓鱼》2011,(22):32
竞技钓鱼,谁抽大边谁占先。可是优势不是绝对的,当鱼吃惯了某种形状和味道的钓饵后,换一种饵它会犹豫、试探,甚至不再咬钩。如钓鲫鱼瘦水用浓香、浓腥,肥水用淡香、淡腥,颠倒一下瘦水用淡香,肥水用浓香,鱼的上钩率就降低了。竞技钓鱼首轮都是生口鱼,你用腥他用香,看不出明显优势,二轮过后回锅鱼多了,鱼的嗜口性就  相似文献   

3.
姚军 《钓鱼》2012,(5):46-47
都说鲫鱼好钓,可是在有些水域,鲫鱼却很难钓到。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同的水域鱼的食性有所不同。此外,就是相同水域,鱼的习性也会不同,常有人钓鱼的水域,鱼难钓,是因为鱼已不太有安全感,会对常用的饵拒食。  相似文献   

4.
仿生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0):13-13
70多年前,一位名为Rapala的芬兰渔夫在钓鱼时发现,鳟鱼、梭鱼经常掠食因虚弱、受伤而泳姿异常的上层小鱼。于是突发奇想,用松木雕刻咸鱼体,外裹锡箔纸并绘出鱼鳞,在“鱼”的下巴和臀鳍连接鱼钩,然后将假鱼抛至鳟鱼出没处再牵动鱼线,使假鱼产生与真鱼相同的泳姿。结果,鱼不辨真假将假饵当成了真饵。这种利用仿生学原理,以形象逼真,具有模仿生物结构、功能和动作的假饵就是仿生饵,现在已成为欧美钓鱼主流。  相似文献   

5.
搓饵基本功     
《钓鱼》2007,(11)
拉饵的出现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1989年开始的两岸钓鱼交流以鲫鱼为对象鱼,定位池钓并影响钓鱼比赛,按尾数计成绩。一尾鱼计1分(按名次分评定成  相似文献   

6.
饵区     
《钓鱼》2009,(4)
包括两个方面:诱饵的作用范围和鱼聚拢后的活动区域。传统钓鱼用"鱼粮",如米、麦、豆饼、豆渣、麸皮、糠、颗粒饲料等,诱饵下沉水底,为鱼提供一个聚拢就食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王佐政  施德祥 《垂钓》2001,(5):46-47
钓鱼要用竿、用钩,但诱鱼吃钩却要依靠饵料,如何选择与和制鱼儿最爱吃的饵料也就成了诱鱼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T尾鱼是路亚钓鱼运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软饵之一,很多新手都是从T尾鱼打开了路亚钓鱼的大门。T尾鱼操作简便、容易上手,当鱼活性够的时候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手法操作,简单的匀速回收即可,可以给新手足够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王书生 《钓鱼》2007,(7X):24-26
一提起钓鱼,钓友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多钓鱼、钓大鱼,尤其是在大中型水库钓鱼,谁不想擒个大物、破个记录、来个一鸣惊人什么的。但大鱼毕竟是少数,不见得你去了就能碰到,而且人常说鱼大成精,或许有时它就在你的眼皮底下,悄悄溜到你打的窝子边,探探风声摸摸敌情,趁你换钩之际偷偷吃上两口又扬长而去了。  相似文献   

10.
调塘     
《钓鱼》2009,(3):25-25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钓鱼,先要了解鱼吃什么,特别是鱼塘,平时喂哪一种饲料,要投鱼所好,比赛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搓饵基本功     
吴芜 《钓鱼》2007,(6S):16-17
拉饵的出现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1989年开始的两岸钓鱼交流以鲫鱼为对象鱼,定位池钓并影响钓鱼比赛,按尾数计成绩。一尾鱼计1分(按名次分评定成绩是后来的事),500克是一尾,50克也是一尾,当然是钓小鱼有利。可是搓饵慢,影响速度,于是就有了拉饵,但它出现在钓鱼比赛是在1998年,所以程宁很骄傲,他的“九八钓王”是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12.
野钓特效饵     
张仲斌 《钓鱼》2013,(14):46-47
我们一起钓鱼的一位钓友使用的诱饵和钓饵,钓鱼的上鱼率明显提高,使我迫切希望能够知晓其中的秘密。那位钓友稍许透露了一些内幕,说是在制造鱼饵时候,稍许添加一些"白蛋白、氨基酸"这样的鱼饵做诱饵,聚鱼多,聚鱼时间长;做钓饵的时候,鱼儿咬钩频率也能显著提高。听了他的透露,我当然感激不尽,但是具体的详细操作方法是个人小秘密,我也不好过分详细咨询。我又向他索要了一些鱼饵做诱  相似文献   

13.
复合饵     
张炎冰 《钓鱼》2013,(4):14-14
鱼饵味、形、态缺一不可。池塘喂麦麸、菜籽饼、米糠等碎屑状饲料,用麸类饵,喂麦子、玉米等颗粒状饲料,则用米饭粒、浸胖的麦粒、玉米。不喂食的自然水域就近取饵,蚯蚓、水蛭、蚱蜢、虾、面团、煮熟的红薯等。钓缺少生活经验的幼鱼、小鱼用薯类饵,雾化招鱼,拉饵制胜。钓成品鱼因鱼择饵,味对了形不对,形合适味不对,  相似文献   

14.
严实 《钓鱼》2010,(10):16-17
传统钓鱼都是先撒诱饵,等鱼聚来了再用精致的钓饵挂钩垂线而钓。这样钓鱼虽显得闲适却难免被动,多为老年人采用,是为守势。现代钓鱼是快节奏,抛钩快、扬竿快、脱鱼快,弃攻为守或攻守结合。钓对象鱼1分钟抛钩7~8次,1小时钓150~200尾鲫鱼是中等水平。不管钓快鱼还是钓慢鱼,认准对象,用对钓饵是钓鱼最基本的入门功夫。  相似文献   

15.
晃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4):23-23
用商品饵钓鱼会遇到一种情况:鱼轻微触动钓饵,但不把它吞进嘴,浮标出现一次或两次微弱鱼讯后就没有动作了。此时钩上的饵还在,可是鱼再也不咬钩了。对此,有经验的钓手会拖动一下钓组,这样饵一晃动,鱼就咬钩了。  相似文献   

16.
@读了山西作者陈钢在《钓鱼》杂志上发表的《蜂蛹做饵》一文后,笔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忆起用蜂蛹钓鱼的往事。蜂蛹作饵,可以钓到鱼,这条经验早被人们发现认识。早在20多年前,我在一个山区工作,当地一个老农就曾经告诉我,可以用蜂蛹钓到一种称为倒刺纪的鱼。  相似文献   

17.
宫常 《中国钓鱼》2007,(1):23-23
自从速钓拉饵术的发明运用后,让许多钓鱼人拉得欢欣鼓舞、喜笑颜开,因为拉饵术在钓鱼中的快速高效是显而易见的。但大多数学习拉饵术的钓鱼人对台钓中如何掌握拉饵状态,只怕是一知半解,如果不能正确地掌握拉饵状态,那将大大地影响垂钓的实际效果。为了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现将本人几年来对拉饵术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台钓拉饵术是典型的诱钓合一法和进攻型动态钓法,它让钓鱼人不是在被动的守株待兔——等鱼盼鱼,而是诱鱼逗鱼钓鱼,因而说速  相似文献   

18.
敏荣 《钓鱼》2004,(22):30-30
钓鱼经常能钓得鲌鱼,但大多数都是个体在500克以下甚至更小。若想钓取个体在一千克或更大的鲌鱼,似乎是件很难的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市场上出售钓鱼饵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可谓应有尽有。但是选用哪一种饵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不同地区、鱼情、水情,以及气候等情况有选择地使用,不可盲从,照搬硬套,犯经验主义。我认为北方有很多钓鱼商品饵效果是很好的,但不一定都适用于南方。同样是钓一种鱼,用同样的饵料,也因鱼所处的环境不同,效果也不一样。我在选用钓饵上有过多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1994年10月15日,云南省钓协在昆明市以南7公里处的金鱼湖举办一场钓鱼比赛。这个湖的水面宽广,最深处约3米,靠近岸边水深一般在1.5米~2米。湖里有大量的野生鲫鱼和…  相似文献   

20.
贺建成 《钓鱼》2010,(23):46-46
三、热淡冷浓原则 炎热天的水温高,水底的微生物生长、发酵快,水质变浑变坏,在多数养殖水中,鱼的趋温本能和耐肥能力直接影响到鱼的摄食习惯,高温下的养殖水中。它们会对淡味饵更感兴趣,人们也会选择淡香淡腥之类饵料诱鱼钓鱼。比如热天钓鲫鱼、鲤鱼。就可以用糠饼粉、豆粉之类淡香饵打窝或用作卤饵钓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