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级团队建设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建设最有利于班级学生个体发展的团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难题。班主任以学生个性特质和兴趣特长为出发点,以优化班级管理和实现班级个体发展为目标,建设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为引领的班级管理团队,能够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发挥班级德育的基础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应更换班级管理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德育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要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建立目标,明确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向;给学生班级管理机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参与制定各项制度,使自主管理更具创造性;推行班级多元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参与管理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下,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现,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掌舵人",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管理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民主的班级氛围;注重学生主体意志,师生共建班级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模式,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重视"柔性"管理政策,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  相似文献   

5.
人本性。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主体,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情感性。重视“感情投资”,以情感人,使学生因感到温暖而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从而形成一个充满温情、人人“爱家”“报家”的“家庭式”的组织。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权变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沟通办法与教育方法;对变化着的班级软环境,管理措施、手段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创新性。柔性管理追求以新奇制胜,以巧妙攻心,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等细枝末节,注重创造性地挖掘看似与学生的制度管理、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作为学校管理及实施德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的日常管理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受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管理、教师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的班级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实践参与,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下班级管理中尊重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掌握适度原则。学生是具有独特人格个性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是权利的主体,要转变班主任角色,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班级氛围。  相似文献   

8.
仲生国 《学周刊C版》2023,(7):163-165
新时期班级管理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最终成为追求积极向上的独立发展个体。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自我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及其优秀品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本文对当前初中生自控能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提高学生自控能力的策略,以期对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主体,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并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相似文献   

10.
马宏鑫 《考试周刊》2013,(86):183-183
班级管理应人人参与,初步形成科学、民主的班级特色,迈好高中阶段的第一步。学生应彰显个性,科学设计人生发展规划,做独特的人。在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中.要注重展示班级的特色风貌。班主任要用个性魅力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的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工作方法和作风等势必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到不容置疑的作用。但同时,作为班主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组成班级的重要元素,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学生是管理的对象,是管理的客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参与管理的主体。正因如此,我认为  相似文献   

12.
一、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潜能。这个时期,如果学生遇到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其一生。因而,担负班级管理主要角色的班主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班级管理理论片面强调管理主体一元化,认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忽略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这一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的管理魅力与班级管理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离不开班级管理.没有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成功的教学奇迹。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他的文化修养、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等会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成败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作为组成班级的重要元素,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学生是管理的对象,是管理的客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是参与管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蒋德厚 《中学文科》2009,(3):136-136
一、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是最重要的,它决定着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潜能。这个时期,如果学生遇到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其一生。因而,担负班级管理主要角色的班主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班级管理理论片面强调管理主体一元化,认为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忽略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这一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木桶定律"和"层次需要"理论,提出优化班级管理的"倾斜管理"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管理策略,把管理重点放在帮助后进生进步上;优化管理行为,消除影响班级建设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自学、自理、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及理想追求;帮助学生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创建设和谐的人才成长的氛围,提高班级管理绩效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关注人的个性和内在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个性得到不断完善。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在班级管理中注重人文理念,体现人文关怀,体现管理的人性化,注重情感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笔者经过多年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总结了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模式:就是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与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木桶定律”和“层次需要”理论,提出优化班级管理的“倾斜管理”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管理策略,把管理重点放在帮助后进生进步上;优化管理行为,消除影响班级建设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自学、自理、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及理想追求;帮助学生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创建设和谐的人才成长的氛围,提高班级管理绩效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张纯 《湖南教育》2006,(6):22-23
所谓互动策略,就是直接或间接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或方法,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发挥他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通过自身主体与学校、老师或其他外部世界的不断互动,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的环境。互动策略相对于控制策略而言,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民主管理班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实施和体现这一核心理念.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就必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其实质就是“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真正体现、学生个性的充分弘扬。实践证明,实施班级人本管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