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情绪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对贵州省毕节地区309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希望、品行问题、多动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困难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亲社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增加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对留守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采用量表法,通过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发现留守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情绪控制、心理支援、生活信心、社会适应等心理发展上都明显落后于非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性别、留守时间、年级及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状况等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比较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和受到社会支持的差异,考查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和受到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维度和社会支持的工具性支持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留守儿童;(2)广西桂林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总维度和各维度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福建...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弹性理论视角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在逆境中的适应情况因其内部心理弹性,外部保护资源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其中社会支持是心理弹性最重要的保护因子之一,来自家庭、同伴、社会的支持有利于留守儿童的适应与心理健康恢复。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针对留守儿童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社会支持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5.
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对其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以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为对象,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在自我意识发展上并不比非留守儿童差;社会文化、年级、学校与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关系密切;民族杂居区留守儿童在心理和行为发展方面仍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张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97-198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农村父母外出务工,把子女留给老人,使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有些留守儿童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能与父母相见。儿童时期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的长期缺位给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价值观、心理、教育、生活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进而引起社会问题。本文基于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心理现状的研究,对绘画治疗在留守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安秀红 《考试周刊》2012,(1):184-185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热点。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健康、心理、教育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从留守儿童心理来看,存在着委屈难过、孤独、敏感自卑、逆反等问题。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教师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疏导通道、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8.
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区环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区环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对甘肃省西和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西和县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上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生活、心理上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较多。社会各界必须在政府的指引下,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现象,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作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开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不仅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幸福感,还可以挖掘留守儿童的潜在才能,增强其竞争力,更能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国家健康发展。实施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心理资本联动开发模式,可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安顺市西秀区G小学留守儿童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法制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缺失、社会辨别能力低、学法积极性不高、心理障碍多等四个方面。学校应从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法制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机制;以学法为契机,拓展宣传渠道,强化法制意识;提高留守儿童社会辨识能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增进法制与心理教育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失感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3.
赣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赣南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赣州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与正常儿童没有大的差异,但总分和因子分要比非留守儿童低,在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三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行为、焦虑、幸福与满足、合群等方面的因子分存在差异。说明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正常,但内心更自卑、抑郁、对人生态度更悲观,存在较多社会适应不良问题,性格更为内向和孤独。其中留守男生存在较多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问题,留守女生存在更多自卑、不满、悲观等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其教育才能有所成效。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现状、留守儿童的两种心理倾向,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最后归纳出用爱浸润孩子心灵,让孩子远离校园霸凌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安顺市西秀区G小学留守儿童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法制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缺失、社会辨别能力低、学法积极性不高、心理障碍多等四个方面。学校应从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法制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机制;以学法为契机,拓展宣传渠道,强化法制意识;提高留守儿童社会辨识能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增进法制与心理教育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失感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农村学校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场所,我们应有效利用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援助作用,切实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援助力度.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留守儿童"也就随之产生。父母关爱的缺乏、学校以及教师的忽视、社会过少的关注,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很多问题。所以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家长须关心、学校有义务、社会应尽责,使农村留守儿童与其他同龄儿童共同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更快,留守儿童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大社会问题,这样的状况在农村越发成为常态,尤其是给众多留守儿童带来了更多的心理负面影响,譬如亲情缺乏、合作能力不强,思想落后等,造成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许多疾病.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旨在全面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并深入探讨这些心理因素形成的内在原因,从多方面寻求解决留守儿童心理疾病的对策,更好的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