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以及身体实修等方法,反思中华传统武术技击相关研究争鸣后发现:目前学界对于中华传统武术技击的讨论在本源性暴力可否表征传统武术技击、致命之招是否为技击训练的关键、技击实践与文化理论研究何者为根、传统武术的本质与价值是否随历史发展而波动等方面仍然存疑。中华传统武术技击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唤醒身体实修感知,深化武学研究认知;体认武艺训练过程,重塑武者内在自信;感悟中华文化思维,实践传统哲学智慧;细化实战格斗要素,推动武术“由技入道”。提出传统武术技击能力的提升进路:从复杂到简约,提炼科学的核心技法理论;从散乱到系统,建立完备的技战训练体系;从讲手到实战,开发舒适安全的实战器材;从封闭到开放,阅读试敌过程的对抗节奏。  相似文献   

2.
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竞技体育的;中击和影响,武术以一种新的形式和状态出现在历史“武”台,即现代武术。现代武术源于传统武术,但又不完全与之相同。故文章通过武术资料的查阅,以及对一些专家的采访,经过研究分析相关内容,将从技术体系的角度对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在技术体系方面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传统武术没有国家的统一的训练目的,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中庸式”的平衡,在由训练过程中侧重于实战意识的培养,套路的创编则处处以技击、实用为指导思想。而现代武术的训练有明确的目的,即为夺得锦标、获取功利,对实战意识并不重视,套路的创编则以“高”、“难”、“新”、“美”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直观的形体表演美。  相似文献   

3.
刘连洋 《精武》2006,(8):12-13
笔者前几日曾与台湾的韩基祥先生在网上畅聊了山东武术与宋太祖长拳。韩先生是武林名宿“千手擒拿”韩庆堂先生之孙,得家传“北少林长拳门”武术真传,并对在台湾流传的山东武术多有研究。以下是依据交谈内容所归纳的两点: 1.山东武术与少林门在现今的北派中国传统武术中,著名的武术流派多是出自山东省与河北省。所以北派中国武术依其发源地来区分,也可以细分为山东拳派与河北拳派。两省的传统武术都有悠  相似文献   

4.
潘双喜 《精武》2005,(10):44-45
在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中,少林医药文化与禅、武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记载,金朝末年,少林住持志隆禅师在少林寺创设“少林鹊局”,为武僧医治习武、实战所受之伤,同时还为俗家人看病,.本文介绍的点穴之法即是历代僧人修身慕矬的健身之术。  相似文献   

5.
史明 《精武》2007,(10):46-48
少林三十六抓解脱法属少林正宗法脉,它同少林三十六路跌打法均属少林秘传宗法绝技。一向只在少林寺和少数武术世家中代代相传秘密演练,得之者视若枕中之秘,决不轻易示人。由于该套技法综合了少林宗法中精华技法,加之历经历代少林高僧实战搏杀,擂台较技之心血凝结,故其在实战中威力颇大,常能出奇制胜,扭转乾坤;且手法简洁干练,灵活多变,实为少林正宗法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粱焕枝 《武当》2004,(11):35-36
咏春王梁赞传下来的咏春拳有佛山咏春和古劳咏春。佛山咏春实作训练正如黄淳梁先生所讲:“是两只手练不是两只手用”。其意应是在实作训练中,双手攻防变化,始终是两只手一起用,而在实战攻防中亦始终是一只手防一只手攻:这种攻防兼备的打法,本门古劳咏春称之为“一出一入”打法。是符合咏春拳近体搏击实打原理的。佛山咏春拳  相似文献   

7.
《武当》2008,(11):8-9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相似文献   

8.
现代散打技术与传统武术套路不论在表现形式上或在技法上,都各自有其运动的风格特征和训练特点,应该传承各自的优势,吸收他人的技术特点加以改进,以防止传统武术套路与对抗性练习发生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9.
云烟散人 《武当》2004,(9):40-40
武当太乙散手为武当太乙铁松派武技功夫,在手法上讲究封闭擒拿,在腿法上讲究踢弹扫挂,于实战中尽显威力。试举数例与同道共研。  相似文献   

10.
兵家对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兵法和传统武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军事运用与技击实战看,兵法不管从战略和思想文化哪方面出发,都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对其中的战略文化对传统武术思想的发展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陈惠宇 《精武》2009,(7):50-51
太极拳归属于传统武术。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以提高人体整体机能的和谐统一,并发挥超常机能为追求目标。而现代体育的目标则是通过运动训练,使身体或器械移动的速度更快、高度更高、距离更远。两者的目标虽有不同,但作为体育运动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复杂的刺激,这不仅体现在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上,练习强度、频度的多变性上,而且也体现在对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激素水平和血液循环等方面影响的复杂性上。  相似文献   

12.
少林武术不仅拥有刚劲有力、变化无穷、立足实战、注重技击等特征,还蕴含着尚武精神、侠义风骨、慈悲谦让、刚健有为、谦和忍让的中华民族精神。显然,开展以少林武术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爱家的民族情怀。为此,要将少林武术训练、少林武术礼仪、少林武术竞赛等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完善少林武术传承机制、加强少林武术文化教育、举办少林武术赛事等方式,传承少林武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学院派的软肋 通常,我们把篮球教练员分为两类:一类是实战派,也就是所谓的“行伍派”,专业队员封山后担任掌门;另一类是学院派,校园精英毕业后拾起教鞭。一般来说,实战派教练员出道较早,江湖阅历丰富,以经验见长;学院派教练员饱读“球经”,熟谙篮球专业理论,以理论见长。二者互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在中国,由于包括体育院校在内的高校和运动技术学院、专业队长期各自为营,高校缺乏高水平的篮球竞技,体工队缺少科研和学术交流,学院派和实战派如同“井水”和  相似文献   

14.
刘瑛  邢岩 《中华武术》2006,(12):54-55
中国传统武术训练中,有许多训练手段,各门各派也各有其自家门派的训练手段,真可渭丰富多彩,因其门派所练要求不同,所以训练手段也大不相同,但总归无外乎有“功法训练”“套路练习”“拆招喂手”等四大类,而对于这四大类之训练顺序和侧重,各有不同,有的门派以“功法”为主,有的以“套路”为主,而我认为,无论什么门派以什么类别人手训练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对于“功法”“理论”“套路”“拆招喂手”等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见解,因为传统武术训练中,“功法”训练乏昧,“理论”学习之深奥难懂,“套路”学习单调重复和“拆招喂手”很苦。现代人,是少有人将它系统的学练下去的。而如果传授者在训练中正确分析和研究,将不会失去传统武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世界围棋有三大力量——韩、日、中。三方风格各异,皆拥高手坐镇,隐然世界棋坛三足,其势正如昔日江湖左右风云变幻之三大门派——少林、武当、丐帮。 韩国棋坛有如少林。巍然一寺,人不过数千之数,但上至方丈,下至火头僧,皆是会家子。更有无数俗家弟子(业余选手),在江湖练家中号称“密度最大”。其风格乃典型外家硬功,十八横练,硬桥硬马,金刚猛扑。讲究先发制人,以声摄魂,以变乱目,以力取胜。此门功夫人门极快,一般数年即有小成,所以韩国低段门人出师较快,一、二段,十几岁的行走江湖也有较强战斗力。派中四大超级高手李…  相似文献   

16.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少林大金刚拳》连载完毕后,于2008年第1期推出中国少林著名拳法——少林五形八法拳(第二路72势)。原“第一路108势与实战术”已于1983年在《中国武术》(英文版)、《武术健身》《中国体育》连载,得到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好评。此拳共分四段,其结构严整、技法精湛、风格古朴、动势强悍,实战技术简洁、全面,实用性强。 此拳法由北派少林拳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会长秦庆丰先生主笔,动作照片仍采用三十年前作者原照,并加以图解、技术要点提示,及实战用法说明,从研修与自学角度便于读者较深层次地理解、诠释拳术内涵,提高少林拳法的实际演练能力和技战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少林禅、武、医的关系与联系进行综合性研究,探讨了少林禅武医的起源与发展,论述了历代高僧的艰辛参禅习武行医经历和现代学者的研究现状,旨在完善少林传统武术文化体系,弘扬中国传统国粹,让少林禅武医文化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8.
刘连洋 《精武》2005,(7):38-40
《少林衣钵真传》是一本与《纪效新书》、《苌氏武技书》一样,对我国传统武术有着深远影响的古谱著作。只是由于近代形意、太极等流派的兴盛,而该谱义仅流传于螳螂门中,所以研究者极少:因笔者喜欢对螳螂拳史、拳理、拳功的研究,所以对该谱多有涉猎,以下为笔者一愚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1.养生对武术的主要影响进行技击实战,健康的身心是首要的。以技击为核心的武术能够接纳养生,这是一个必然的前提。武术训练的事实证明,融合养生术以后的武术内功训练,对于提高习武者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确实有着更为突出的效果。2.养生对武术之影响的历史意义无论是作为手段,还是作为目的,传统武术对古代养生的引进与消化,给武术发展带来的更多是益处与实惠。养生观念对武术的改造,是有极为重要的事实基础作为支撑的。武术本来就有“动以养形”的强大功能;当其中加入  相似文献   

20.
本技击院位于福建省宁德地区,院长黄淮系古田县松吉乡浣溪人,曾担任河南嵩山少林塔沟武校教练,擅长硬气功与散打,93年荣获沈阳国际秧歌节硬气功表演赛特等奖、安阳市散手擂台赛56公斤级冠军。中华养生益智功创始人张宏保大师拍摄《横空出世金麒麟》一部影片中,派人聘请其扮演少林武僧,在影片中表演拳击、肘击、头击花盆,表演少林拳等镜头。现回故里,发扬传统武术,以技击为主,集散打、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