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皇家式藏书楼建筑——文渊阁为例,从屋顶、台阶、屋身、建筑装饰的颜色、院落组织五大元素的空间特征来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礼制等级与文化表现,并联系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形制,探讨因形制要求带来的等级要求.基于礼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现象,它不但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而且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  相似文献   

2.
邓玉平 《大观周刊》2011,(28):192-192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以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可以说当今室内设计与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有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室内设计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设的延伸、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和革命博物馆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继承和发展了原历史革命博物馆的空间格局,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老建筑和谐共生,是天安门地区地标性建筑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展览主体为国博新馆建筑,展示了新馆建筑的诞生过程,体现新老建筑的对比与变化。其展陈设计,充分考虑建筑作为展示主体的空间特性,将城市和建筑空间格局引入展厅空间,以达到城市与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形态上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陈璐 《兰台世界》2012,(13):16-17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毕生致力于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教育和保护事业,在我国古代建筑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文物保护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伟大贡献。一、身体力行的建筑研究者梁思成是"戊戌变法"主要参与者梁启超的儿子,自童年时代,受父亲影响和督促,  相似文献   

5.
屏风是起到在室内分隔、挡风、美化等作用的古代家具。因为古代建筑大多是土木结构的宽大房舍和院落,有了屏风这种器物,室内的空间可以随意间隔,起到了隔挡内外的作用。因此,屏风就更加普遍地出现在古人的各种生活场合中。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建筑的基础,城市的发展是建筑发展的根本动力。建筑是城市功能的体现,是城市空间功能重新划分的结果。本文以西南地区城市近代化为例,说明城市发展与建筑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同时阐明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影响下,西南地区城市建筑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辽代佛塔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且在很多方面都保留了唐代的风格,这为研究佛塔建筑的发展及源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辽代佛塔结构合理、造型优美,这为后世的造塔艺术及风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公元10至12世纪,在中国北方出现了大量的体型庞大、形式美观并具有华丽装饰的辽代密檐砖塔,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瑰宝,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社会背景。辽代佛塔虽然经历了上千年的  相似文献   

8.
文物建筑类博物馆是指依托文物建筑建设的博物馆。它是中国博物馆体系中的重要类别。文物建筑再利用为博物馆,不仅仅是建筑本体的功能转换,也体现了文化空间价值观意义上的微观重构。文物建筑类博物馆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至今依然存在发展模式化、博物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建筑自身的地标化、景观化特色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共空间,成为社会公共文化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的图书馆为统治者私有,其性质明显地是一座保存藏书的仓库,能利用者也寥寥无几。因此图书馆建筑在结构上以书库为主,且造型与装饰上偏好豪华而庄重。后来图书大大普及,读者众多的公共图书馆也应运而生,于是阅览室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到了近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才逐步明确了这样的认识,即图书馆作为知识活动的中心机构,已成为社会上人们所积极利用的场所。结果在建筑造型上避免威严的庄重感,注意到了给人以轻松、亲切的感觉。馆内则使用丰富的设备,以造成舒适的读书空间。此外,在建筑用地环境及内部屋室功能等所有方面的设施,都要便于利用,这可以说是现代图书馆建筑最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黎玉洁 《兰台世界》2016,(11):146-148
唐宋时期,巴蜀建筑是古代建筑文化、施工技艺的重要时期。其不但携带了大量的人文历史信息,也是巴蜀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受社会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巴蜀建筑发展更为快速,建筑文化和技术传承了巴蜀地区千百年来的建筑技艺,出现了各种娱乐性等建筑。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图书馆的主要建筑项目和相关文献,提出21世纪初美国图书馆空间设计发展趋势是建设"生态友好"空间、儿童青少年空间、文化休闲空间和特殊人群空间,指出新世纪初美国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具有"平等"、"和谐"和"发展"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古代建筑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同时势必形成和产生大量的古建筑档案.古建筑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用途,记录建筑的年代、背景、建筑过程、建筑环境等信息的各种文字、网表、声像等文件材料,以及在对其进行普查、考古、勘察研究、保护维修的同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方面积累的资料、书籍和成果. 一、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立和保存的古代建筑物的文献档案,与悠久的古代建筑史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4.
辽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大量的古代建筑和遗址留存于世.汉寺辽塔、秦砖汉瓦交相辉映,牌坊陵墓、城池坛庙星罗棋布.这些年代久远、风格迥异的古代建筑是辽阳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当时辽阳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是这座城市最璀璨的明珠.如今,当您流连于雄伟古朴的殿宇亭阁之间摄影留念,慨叹古代匠人巧夺天工的建造才能之际,一定会为自己对古代建筑知之甚少而自责.如何为这些优美建筑拟写恰当、准确的照片题名,也是城建档案馆声像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辽代佛塔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且在很多方面都保留了唐代的风格,这为研究佛塔建筑的发展及源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辽代佛塔结构合理、造型优美,这为后世的造塔艺术及风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公元10至12世纪,在中国北方出现了大量的体型庞大、形式美观并具有华丽装饰的辽代密檐砖塔,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瑰宝,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社会背景.辽代佛塔虽然经历了上千年的沧桑,但是有关人类美学及建筑结构特色的因素永久地保留与传承下来,现代建筑的特色都可以从辽代佛塔中找到影子.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古代社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建筑文化,是值得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与构造、功能与审美上的完美结合,以其物质技术与思想艺术的高度统一,鲜明的民族特点与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论数字图书馆技术下图书馆功能与建筑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建筑信息基础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图书馆建筑是与信息技术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之一。数字图书馆技术下图书馆功能与建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图书馆建筑在布局与面积分配、馆内综合布线系统、家具及其它细微设计上的变化。努力探索并具体分析这些变化,对未来图书馆的建筑与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仓储建筑既是古代先民囤积物质的重要设施,也是个体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该类遗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筑史、建筑技术、储存物资类别、管理制度等方面,尤其侧重于秦汉以降有明确文献记载的具体仓储遗存研究,对于商周时期大型仓储建筑遗存的综合研究较为匮乏。本文以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分析目前所发现的商周时期大型仓储遗存的形制类别,进一步探讨各类仓储建筑的功能用途、性质作用,希冀为研究中国古代仓储建筑的演变以及复原商周社会历史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见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也是例证公共文教建筑设计衍变的重要学科切面。大历史观视角下,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追求堪舆志趣、文化意向、园林造景、传统礼法,昭显秘藏性质。近代中国图书馆建筑历经清末地方政府创办“藏用”图书馆文教建筑,新文化运动推动“新式”图书馆文教建筑设计,民国时期各地兴起“多元”图书馆建筑设计。其建筑叙事开始由“文献”指向“读者”及其阅读,完成从“私藏”到“公用”的设计转变。当代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发展创新分为3个时期:萌芽起步期(1949—1987),新中国图书馆为政治与科学服务的建筑设计;探索发展期(1987—2008),新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组织与传播的建筑设计;转型变革期(2008至今),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变革发展的建筑设计。面向未来图景的图书馆公共文教建筑设计,需要扬弃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文化隐喻、强化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前瞻性、重视图书馆新馆及旧馆改建扩建、实现图书馆建筑空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博物馆 ,多是利用原有的建筑物改建而成的。然而 ,即就是最早的以实现博物馆功能为目的而建造的建筑 ,亦并非能够与博物馆的目的和功能紧密结合 ,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但建筑物内部空间分配的不合理却是其主要因素之一。建筑空间的合理分配是以实现博物馆的目的和实施博物馆的功能为基础的。就一般而言 ,世界各国的博物馆有综合博物馆和专业博物馆两大类型。在专业博物馆中又有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之分。历史博物馆主要以收藏和展出有关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生平、文物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