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历史课标》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能让学生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老师的教学上来,各种“走私”现象自然就会很少出现。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历史课堂就会成为欢乐的海洋。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转化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他们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反之,就会导致学生在该门学科的学习中学习动力的缺乏和动力水平的降低。爱因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要培养会学习、会创造、会思维、会自主教育、会实践的高素质人才,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变革同步教学模式,构建能落实主体教育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主体教育培养目标是什么呢?主体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换言之,  相似文献   

4.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显然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然而,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其优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学习氛围,就有如如虎添翼。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就得到更好的培养,学生必将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5.
沈启文 《考试周刊》2011,(70):209-210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一旦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6.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要对学生有真情至爱,就能感动学生,进而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想感动学生,就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方式很多,但必须从细节着手。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应该给学生选择的自由,让学生通过观察、读书、思考有所收获后,开展集体讨论交流,能说的就说,能读的就读,能画的就画,会写的就写,会演的就演,提倡用个性化的方式来表达学习的结果,用不同方式来表达学习到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成熟稳定、积极的教学风格,能带领学生全身心地走进英语世界,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都不是,这二者实际是教学的目的。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没有责任感,知识学不好,能力也发展不好。而一个有责任感的学生,他自己就会认真学习。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唯恐学习搞不好;而有的学生得过且过,从来不把学习当回事,能偷懒就偷懒,能不做就不做。这些都是学生责任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一、让歌谣走进课堂小学英语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学生如果对学习的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歌谣那富有韵律的特点恰恰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口味,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所学语言,降低学习语言的难度,培养学习语言的自信心。用歌谣来进行英语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很轻松地就能获取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一、从故事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自发吸取知识养料的要求。繁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导入新课从故事入手,能使学生的思绪尽快回到课堂。求知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沈志雄 《农村教育》2006,(1):108-108
所谓课堂引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关。如果一堂课的引入能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学生就会兴趣大增.精神集中地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很多人认为:教师只要认真备课,讲课时尽量地把知识讲得详细、透彻,学生就能理解所学内容,就会运用知识,学习质量就会提高。但是有时事实并非如此,尽管教师下了堂上功夫,学生还是理解得不好,学习质量仍然得不到提高。笔者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单靠教师的积极性是不成的.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  相似文献   

14.
陈红 《甘肃教育》2002,(5):33-34
教学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特点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它能激发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就会鼓起勇气,"求中求和"。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教师的启发诱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事实证明,从课文的引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再到分析课文乃至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相互交流,学生就能从学会向会学转化。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学习能力,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启发诱导,激发兴趣课堂上如果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  相似文献   

17.
常青雅 《青海教育》2003,(11):26-2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能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很强烈,以学为乐。作为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上多下一些功夫。  相似文献   

18.
所谓“动”,指的是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而不要像过去那样只会听、会抄、不会开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任武 《时代教育》2007,(7Z):86-86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它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学生不是不愿学,而是不会学.即学习方法不对。初一时还能勉强死记硬背应付下去.到了初二,随着内容的增多、加深,学习就有难度了,最初养成的学习方法不当,学生就会越学越吃力,导致英语成绩开始掉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