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传统诗教”强调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功能,忽视美育促进个性解放、情感鲜活、人格自立、精神自足的发展功能;自“五四”以来,随着以文言为载体的古典诗词的教学和写作日渐式微,传统诗教难以为继,这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危机有着深层联系。全体性否定论哲学视野下的“当代大学诗教”尊重诗词审美教育的民族性格,在批判中创新,通过人类精神标高感召大学生,体验古今中外优秀诗作,滋养灵魂,感悟人生真谛,提升境界,培养大学生文雅的气质、平等、自由、创造的精神和独立人格,发扬民族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2.
韩山师范学院诗教之开展,建立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之上,与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结合,成果丰硕,效果突出。韩山诗教的实施路径如下:一是改革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诗词写作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并形成相互补充的课程群;二是以诗歌机构、学生社团为阵地,为学生的学诗开辟第二课堂;三是架设大学—地方—诗界、学界的桥梁,挖掘和整合诗教的学术文化资源,使诗教之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3.
让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加强诗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诗词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诗教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绩。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诗教工作经验,推动诗教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向前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诗教工作的首要成就,是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在许多学校的师生员工中,开始引起了对诗教的重视。大家认识到,中华诗词是植根于民族语言民族风情、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先进文化,具有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替代的教育功能和艺术魅力。中华诗词是建设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振兴诗教是我国学校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贵州安顺地区学校诗教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了我国传统诗教的起源和振兴贵州安顺地区诗教的内容等,探讨了振兴诗教的一些具体做法.旨在巩固安顺地区诗词进校园活动的成果,提高语文教师的诗教水平,推动中华诗词在校园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诗教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借鉴传统诗教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做好诗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主要包括语文学科内的诗词教学、诗词专题课程、古诗词主题实践活动三种形式。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教师还要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综合设计教学目标,按"诵读、想象、联想、表达、体悟"来组织教学环节,以意象、意境、典故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词意蕴,做到"以诗会人"与"知人论世"相结合,链接生命体验,涵养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阮素芳 《文教资料》2007,(19):15-16
中国是一个有诗教传统的国家,诗教在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情绪、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人文素养方面有巨大的作用。作为传播古典文化的教育者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如:研究性学习,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等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将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2004,(1):52-52
由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诗词协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校园诗教经验交流会,于12月6日上午在南京华江饭店开幕。江苏省原副省长、江苏省诗词协会会长凌启鸿致开幕词,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梁东在开幕式上作了《诗教,为了民族的振兴》的主题报告。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人民日报副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高校素质教育委员会主任杨叔子等专家作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旨在总结开展校园诗教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广校园诗教,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领导、诗词组织和诗教先进单…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思政”体系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优质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涌现出来。诗词教育和思政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但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毛泽东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长征时期创作的诗歌为“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提出“以诗教诗”的育人路径。“诗教”与“思教”的融合,不断扩充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关系入手,针对中学语文教学忽视古诗词教学的倾向,以我国的诗教传统和辉煌的诗词成就,论证重视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必须.又根据教材中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论证中学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和美育教育;有利于尽快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相似文献   

10.
“诗教”传统由来已久,经历了数千年的承传和演变后,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君子儒”“诗教”重点在“以诗为教”,汉以后诗教的重点则向诗歌的欣赏和创作倾斜。“诗教”传统的延绵不绝使其成为国民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中华民族人文品格影响深远,弘扬“诗教”对继承优秀文化基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恒 《广西教育》2008,(26):40-40
中国自古即是一个注重诗教的国家,诗词文化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承数千年的宝贵传统。因此,开展“诗教进校园”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基于诗词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诗词教育应该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和教学外逐步推开、深入。具体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诗教已经有良好的德育育人基础,但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媒体平台大行其道。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与实践已经十分紧迫。依托传统诗教优势,借助诗歌教育的优良传统,将大学诗教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微媒体、手机媒体平台的建设,拓展德育教育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微博、抖音等为平台,贯穿大学诗教,打通大学生德育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诗歌创作》课程教学通过对传统“诗教”方式进行“扬弃”,把传统“诗教”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弥补传统教育上的政治教化的目的,并通过诗歌品读欣赏、亲身创作的感性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其审美、创造、想象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学着眼语文教学改革或学校文化建设,开展以大量背诵古诗文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经典教育”,已有不少成功的探索和实验。在此基础上,能不能再大胆的向前走一步:把诗词诵读、欣赏、写作结合起来呢?石麟小学自2006年起,开展的“诗教”实验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没有诗的生活是单调的,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苍白的,没有诗心的语文老师是乏味的。这不是危言耸听!陈钟梁先生说: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应当站在诗人的高度,用浪漫主义色彩去教诗。要启发学生从诗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读出自己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我极为赞同。语文新课标规定初中生要具有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这不是单靠串讲古诗词译文或者架空分析写作特点、艺术特色所能培养的,教者必须首先要有诗心,让课堂诗意盎然,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诗词作品散文化。诗词是凝练的语言艺术,但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诗教"的现代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梳理传统"诗教"理论,对传统"诗教"性质、目的、原则、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为传统"诗教"的现代转化研究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其次,选择"诗教"经典文本,建构当代"诗教"文本体系.最后,探索当代"诗教"的实践路径.要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7.
"诗教"的雏形始于孔子"以《诗》执教",据《礼记·经解》记载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对"诗教"含义的阐释、实施的原则及其总理念均涵盖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这对当今语文诗词教学的施教过程和实质都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诗词教学在诗教传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学生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诗词教学必须改革,要注重师生的创作实践,要通过恢复吟诵、互相点评、古今对比分析、广泛阅读及利用网络资源等手段提升学生欣赏与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诗歌王国,自古重视诗教,但是近年来由于中考的导向作用,诗教渐渐被人们冷落。最近由于郑州连年开展青少年诗词创作比赛,诗教又引起了学校及教师的重视,我们又看到了诗教的希望,诗教本来是不该被冷落的。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诗教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教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孔子诗教以诗经为范本,浸润着礼、义、德、行、教化的教育,深为整个社会所看重。也有一些学者对孔子诗教观持不同看法。该文旨在对孔子诗教的形成、功用及特点作简要阐明,以期获得对孔子诗教观有较深入的认识。文章从“诗教”的历史渊源、《诗经》与诗教、诗教与乐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