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中国文物收藏热席卷全国,并蔓延到海外。日前全英华人收藏家协会在伦敦成立,协会名誉会长单声博士认为,收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收藏有很多技巧和难度、知识和故事。这股收藏热既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催生的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种国人文化意识改变,重新认识传统的文化现象。《收藏》作为《今日中国》杂志文化栏目的一个板块,3年前将收藏热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连续报道,旨在透过收藏这一视角  相似文献   

2.
漫叟谈诗     
李仲元 《文化学刊》2011,(1):165-171
(一)张先《十咏图》1955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出现北宋张先《十咏图》,流失多年后,又重现庐山真面目。北京故宫博物院以1800万元之高价入藏。真文物收藏之幸事也。张先,字子野,湖州人。  相似文献   

3.
《文化交流》2006,(1):82
2005年12月18日,一套收录全套大龙票、小龙票、蟠龙票等在内的国宝文物邮集——中华龙邮》在浙江省图书馆举行首发仪式。为纪念中国邮政开办110周年,在神舟6号飞船搭载“大龙、小龙、蟠龙”邮票成功飞天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印刷了《中华龙邮》首次向全球限量发行,经国内外公证机关公证,全球仅限量发售300套。集邮爱好者和文物收藏者可到浙江省图书馆二楼贵宾厅发行中心一睹“大龙”风采。邮品将由浙江省图书馆发行中心接受订购。据了解,这套邮集是一次国宝级文物邮品的大展鉴,由清代卷、民国解放区卷和新中国卷组成,汇聚了168枚旷世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人生际会,有时会碰上千载难逢的机遇,我收藏到刘贯道的《晴雪图》,就属于“千载难逢”的一次特殊机遇。20世纪50年代初的北京文物古董市场,是一处被冷落的地方,那里书画文物特多而又少人问津,原因是这些古代书画作品往往被人当作“封建没落文人的玩物”。这些从民间被清理出来而流入市场的字画,当时的文物商就像收废纸一样收进又以极低的售价标卖。那时有眼力的人只要有时间去搜罗,往往就有机遇得到传世之宝。我在北京王府井东安市场内的一家文物小铺搜寻古画时,店主把一幅绢本古代山水轴在我面前展开,推荐说:“这幅山水肯定是明代之前的画,…  相似文献   

5.
2002年隆冬,美国佳士得拍卖公司再次在香港举办拍卖会。让人惊讶的是,在这次拍卖会上,有件在100年前从清朝宫廷流失的《禹杭胜迹》册页(即西湖十八景),将在这次拍卖会上露面并被竞拍。 这一消息引起收藏圈内人士的极大关注,杭州籍企业家、收藏家其于先生更是按捺不住关切心情,他说:“描绘杭州的文物字画一定不能让它落到境外收藏家之手!”于是他撇下繁忙的国外事务,从美国洛杉矶直抵香港赶赴竞拍会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回合的竞拍之后,这帧在海外漂泊1O0多年,不知经过多少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书法墨迹,除去发掘出土的战国竹简、帛书和汉代木简外,历代流传于世且出于名书家之手的,以《平复帖》为最早,距今大约已有1700年。其作者陆机,字土衡,西晋时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史书上说他“少有异才,文章冠世”。陆机因官至平原内史<郡国中掌管民政的官员>,世称“陆平原”。《平复帖》缘于卷内有“平复”二字,是陆机向其友人问疾的书札。该卷前有唐人题签“平原内史陆机士衡书”,更有宋徽宗金书题写“晋陆机平复帖”6字。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评价《平复帖》时曾说过:  相似文献   

7.
博雅 《职业圈》2008,(19):91-93
马未都开讲了。最近,CCTV《百家讲坛》栏目正在热播“马未都说收藏”系列讲座。一夜之间,这位北京著名的收藏大家,成为了大众追捧的新星,他的粉丝们还有个统一的称谓“马扎儿,而“马扎儿”们最扎堆的地方,莫过于马先生创建的观复博物馆,据说这是新中国首家私立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中华瑰宝     
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大部分来自清宫旧藏,而宫中收藏的开始,可上溯至宋朝初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宋朝时期,宋太祖重视文教,建秘阁,将书籍真本和内府古画墨迹藏于秘阁之中,成为北宋宫中的博物馆。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部分书画和铜器,在当时已有记载。故宫承续的清宫旧藏,有的藏品出自清代宫廷,足以代表清代的工艺水准;也有的来自友邦馈赠、臣民献纳,珍奇稀有自不待言;弥足珍贵的是,  相似文献   

9.
初国卿 《文化学刊》2012,(6):189-191
暑热倦怠,拿出王羲之的《兰亭序》来看。此《兰亭序》为"坚净居丛帖"之《清乾隆内府摹刻落水兰亭并跋》。"坚净居丛帖"数种原本为启功所藏,北师大出版社的影印本精良考究,几与原拓相仿。每临习一过都要想一想这帖名中的"落水"二字,其中所包蕴的前尘影事一件件尤为让人感叹。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聚会“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在诗卷前写下一篇序言,即《兰亭序》。传说这篇手稿原迹已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殉葬品,埋人昭陵,后世仅有摹本和刻本流传。摹刻本有多种,其中摹本以冯承素的“神龙本”为佳,刻本以“定武本”最著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18日至24日,陕西省文物代表团应邀专程赴日本大阪,向日方赠送新发现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复制品)暨参加大阪举行的恭迎展出仪式。陕西省委外宣办派员参团出访。千年墓志见天日日本举国起热潮遣唐使井真成墓志是2004年10月由西北大学发现的,2005年我文物部门主办的《遣唐使展》在日本进行巡展,在日本掀起遣唐使热潮。2005年9月下旬,日本平成天皇偕皇后在中国驻日大使王毅的陪同下,参观了展览,仔细观赏记有“国号日本”的井真成墓志。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东京新闻》、NHK等各大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