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英国是一个具有良好教育传统的国家,有自己完整的教育体系。英国法律规定所有5~16岁少年儿童必须接受全日制12年义务教育。如果小孩不去学校上学,督学官员将上门问个究竟。如果没有充分理由,孩子的父母可能会被起诉。但是,孩子上什么学校,父母有一定的挑选权。如果父母想亲自教孩子念书的话也可以,不过应由督学来审核他们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英国学校分公立和私立二种,私立学校占9%。私立学校的收费很高,每年约7000英镑。英国现有公立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一个具有良好教育传统的国家,有自己完整的教育体系。英国法律规定所有5~16岁少年儿童必须接受全日制12年义务教育。如果小孩不去学校上学,督学官员将上门问个究竟。如果没有充分理由,孩子的父母可能会被起诉。但是,孩子上什么学校,父母有一定的挑选权。如果父母想亲自教孩子念书的话也可以,不过应由督学来审核他们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英国学校分公立和私立二种,私立学校占9%。私立学校的收费很高,每年约7000英镑。英国现有公立  相似文献   

3.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0,(12):51-54
女儿该不该晚上学一年呢? 我的女儿今年6岁了,她是9月初的生日,今年上小学了。但是我现在有些困惑,女儿现在上学年龄会不会太小了?上学后功课很紧,我怕孩子不适应。但是我又怕如果现在退学,再等一年上学的话,女儿在班里的年龄可能会偏大,她今后会不会有压力呢?请问我该让女儿继续念下去吗?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我班的学生王彩灵突然提出要中途退学,这使我大为震惊。王彩灵为什么要退学呢?我想起在她八岁那年,和她一样年龄的儿童大部分都背着书包上学了,可是她却因为家中弟弟妹妹多,父母亲整天忙于抓革命,促生产,不得不让她带着弟妹们。为了上学她向父母亲不知请求过多少次,但是都没有得到允许。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我校大搞教育革命,提出了学校为贫下中农子弟开门的口号,实行了“三许可”的制度(即贫下中农子弟因为家务忙许可迟到,许可早退,许可带弟妹们上学),吸收超龄儿童入学。小彩灵的父母看到学校执行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处处为贫  相似文献   

5.
陈强 《教育》2008,(2):63-63
笔者的美国朋友Randy有5个儿子,小的12岁,大的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这5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12年级,全都在自己家里上学,妈妈当老师。 在美国,学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选择权。他们既可以上免费的公立学校,也可以上付费的私立学校,还可以上“Homeschool”(家庭学校)。这种由父母在家中自主安排子女学习的教育方式兴起于20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宗教家庭。  相似文献   

6.
我孩子刚满5岁,我想让他今年就去上小学,因为我们这附近有很多孩子都是这个年龄就上学的。但是我又听说早入学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所不利,我举棋不定。请问:该不该让我的孩子现在就去上学呢?新疆读者李桂珍一些家长总有这样的想法:让孩子早上学接受教育肯定会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特点影响的时间累积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一对感情不合,矛盾重重而又理智的夫妻,作为一种解脱,离婚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这对夫妻已生育孩子,那么,父母亲的这种解脱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以孩子的某些牺牲为代价。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上和道德上畸形人的重要来源之一。父母亲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灾难。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4)
笔者的美国朋友Randy有5个儿子,小的12岁,大的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这5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12年级,全都在自己家里上学,妈妈当老师。在美国,学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  相似文献   

9.
如果留学生带家眷去美国,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在与留学生咨询顾问通信时,应该多多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诸如有几个孩子、年龄多大等等,以便对方及时提供相关的信息。 1.住房与孩子上学问题 有些大学给已婚学生提供的住房有限,留学生如果有孩子,恐怕就要在学校附近的社区寻找住处。 在美国,教育事宜一律由各州负责。所有州都规定6~16岁的孩子必须上学,有些州还规定孩子必须高中毕业,许多学校还为5岁的孩子办幼稚  相似文献   

10.
方兆玉 《上海教育》2012,(29):57-59,56
教育改变人生,我亲身经历了这个神奇的改变。今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加入到一场为期13年的国家教育圣战中来,为所有孩子赢得更好的教育、更辉煌的未来!1966年,一个5岁的英国小女孩跟随双亲移居到了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市,原因是她患有支气管肺病,身体孱弱,父母希望南澳洲温暖的气候有利于她的康复。小女孩的身体恢复得很快,父母亲于是决定长期定居下来。但是他们都出生于大萧条时期、成长于"二战"前后,教育程度不高,只能在当地找到精神病院护士和救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如果家长不能保证儿童的这项权利,该负什么责任呢? 英国最近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妈妈因她的两个未成年女儿长期逃学,而她没能制止,结果被法庭判了60天监禁。这位妇女名叫帕特里夏·阿莫斯,今年43岁,是5个孩子的单身妈妈。她的两个女儿——15岁的埃玛和13岁的杰基经常逃学,而她却没有执行法庭强制她必须让孩子上学的保证,从而被牛津郡地方法庭判决入狱。  相似文献   

12.
向警予烈士从小就热爱学习。她五岁便开始识字,但是,当时烈士的家乡溆浦比较闭塞,女孩子是不能上学读书的,如果违犯这条清规,轻则一顿毒打,重则系石沉潭,所以向警予的父母亲坚决不让她进校读书。天真烂漫的向警予哪管这些陈规陋俗,她摇着母亲的手,一个劲地叫:“我要上学!我要上学!”后来,在她大哥的支持下,终于在  相似文献   

13.
多与孩子交谈,这是父母与孩子沟通情感,加深对孩子学习、生活、思想情况了解的好方法。但是,不少父母亲却觉得一年365天,天天与孩子在一起,难以找到那么多交谈的好话题。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相互交谈的兴趣。白天,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各有各的事。晚上,虽然都回到了家,但除  相似文献   

14.
刘欣 《山东教育》2020,(1):20-21
教育是干什么的?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5.
家教名言     
建立家庭中的诚挚关系,这是 一种并不简单的艺术。但是,如果 父母亲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就具备 了教育孩子的一个最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在教育子女方法上,如果得当,孩子会终生受益;如果方法不当,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终生遗憾。下面就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一)求知欲强好问:孩子都很好奇,但是5岁孩子的好奇心同3、4岁表现不同。3、4岁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例如,看见什么都要去摸摸、弄弄。5岁幼儿则还要追个究竟。他不但要问“是什么”,而且要问许多个“为什么”。如果给3岁孩子讲故事,说“那个人是坏家伙”,孩子知道那个是坏人,也就不再问什么了。5岁孩子则不同,他们还要问:“他做了什么坏事?怎么坏?”5岁幼儿的好奇心已经开始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这使许多老  相似文献   

18.
家人生病了     
郭丽华 《父母必读》2010,(7):128-128
5~7岁 孩子生病,家人都忙前忙后照顾,但是如果大人自己生病了。往往因为怕传染给孩子,怕孩子会恐惧等原因而戴上口罩,远离孩子。  相似文献   

19.
当儿童用荒唐的行为,错误的举动,悖禽家长的愿望时,作为家长很可能会考虑采用惩罚手段进行教育。惩罚教育与孩子痛苦的情绪体验相联结,如果使用得当可以将孩子的错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是对孩子正面教育不可缺少的补充。但是,如果对孩子滥施“惩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体育课都是不可或缺的课程。因为5岁到11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体育锻炼自然是只能多不能少,所以任何一所学校都不会马虎大意。如果你走进一所英国小学,学生们上其他课程时大都是静悄悄的,而上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