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杨 《神州学人》2003,(10):3-3,14
有多少留学人员最后因为孩子而留在了国外?具体数字我不清楚,但应该不在少数。中国人重视子女教育,尽管有古训“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但到了具体事情上,为了孩子的前途,中国家长往往会做出很大牺牲,这一点在留学人员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少年儿童研究》2011,(7):57-58
我和我妻子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很大分歧。孩子刚开始上小学,我妻子就想周末让她到少年宫参加学习辅导班。孩子自己不愿意去,我也认为应该让孩子多玩,但说服不了孩子的妈妈,应该怎么达成一致呢?  相似文献   

3.
<正>一、课程与教学的不可分割有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同事的孩子在国外读小学四年级,假期回国,在办公室里玩耍。早就听说国外的数学教育要比国内难度低很多,这位特级教师就想测验一下孩子的数学水平。他出了一道题:"6×9=?",这道题在国内的话,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都能对答如流,因为二年级的孩子乘法口诀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是这个孩子看到题目后,思考了一会儿,说:"我知道怎么做,给我一点时间。"只见他在纸上画了六个点,又画六个点,密密麻麻画了九排,最后终于给出了"54"的答案。有的人听了这个故事,会嘲笑美国的数学教育比中国差了很多,也有的人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人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位7岁男孩的爸爸,父亲的身份加上职业角色,让教育成为我考虑比较多的问题。十年的少儿出版工作,读过、编过太多的国外优秀童书,对于国外的教育理念也略知一二,当孩子上了小学,我才真正地开始思考如何选择孩子的教育,站在我所从事的童书出版的角度去看当下的教育,从教育的角度反观我的童书出版工作。我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应该...  相似文献   

5.
<正>二十多年来,从中学到小学,从小学到幼儿园,有荣誉我让,见工作我上,虽然没有获得很多的证书,但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觉得干一天就要对得起岗位,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良心。这些年,从没有学生家长和我闹过意见,这些年我见证了一批批孩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这些年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让孩子学什么最具有终身发展意义?我们认为———有一个孩子很聪明,大家都觉得他应该取得最好的成绩,但他总在关键时刻让人失望。父母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进行培养,送孩子上各种艺术班和文化课,上学前班的时候,他已经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已经通过了初中毕业生才能达到的英语考试;他在课余获得的各种比赛获奖证书一个接一个。  相似文献   

7.
全体海外留学人员同志们、朋友们: 光辉的1993年已经过去,充满希望的1994年已经来临。值此新春到来之际,我代表国家教育委员会向在国外学习的全体留学人员及你们的亲属致以节日的问候。你们虽然远离祖国,身在他乡,但是祖国和人民时刻关心和思念着你们。 1993年我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出国留学是我国改革开放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向世界上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各类留学人员近20万人,其中7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别为了逃避教育制度送孩子出国到北京出差,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  相似文献   

9.
阅勘 《神州学人》2001,(2):22-24
参会海内外留学人员 1200多人参会海外留学人员 57%具有博士学位海外留学人员为大会提交项目919项全业代表达成的合作意向超过3000项次 科技部是主办单位之一,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此次亲临交流会,在开幕式上,她说:广州的市长们都说要为留学人员架设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我看,现在已经不只这么简单了,是一个多维的舞台了。人们都知道广州有个广交会,已经办了88届,称得上是个老店。如今这个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已经被称作“智力广交会”,虽然是新店,但也成品牌了…… 教育部是主办单位之一,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  相似文献   

10.
翔儿 《家长》2013,(Z1):57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孩子后面的人生。然而,现在许多孩子上小学后问题不断,有的孩子成天疯玩儿,有的孩子总是跟家长"闹情绪",还有的孩子厌学、逃课,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上小学了,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请认真阅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该书将告诉你怎样才能与  相似文献   

11.
宋亮 《教育》2012,(4):18-20
40岁的北京家长韩常林的儿子小涛已经进入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一年了。韩常林告诉《教育》旬刊记者:“我上小学的时候没有进过实验小学。小的时候,每次路过实验学校,看着那些学校的学生神情自信地走出来。我都很好奇——实验学校里面学的是什么呢?有孩子后我就想,我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12.
案例有位家长在网上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困惑:我是一个小学六年级女孩的妈妈。我女儿5岁上小学,上小学之前只上了幼儿园中班,连大班都没上就直接入了小学,没有经过学前教育。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拼音有困难,我就开始了家庭课堂的教学,孩子的困难顺利解决了,我也就从此踏上了漫长的“家课之路”。一年级的时候,和入学同步,在校外报名参加了电子琴班,半年后又报名参加了剑桥英语班。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几乎天天晚上陪着孩子练琴、学英语,有时也辅导一下功课……后来孩子年级升了,作业越来越多,晚上没有时间上“家课”了,但我们一直坚持至少在周六…  相似文献   

13.
草色记忆     
一个人真正的故乡在哪里?我以为应该是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976年后半年,我从小学五年级升入六年级。那时候六年级就已经是初中了,但我们完全不知道,老师和家里人也从来没有对我们说起过,所以我们还以为自己是小学生。直到两年后初中毕业,我仍然一直以为是在上小学。  相似文献   

14.
5位家长观点——观点一兴趣班应该上。对于孩子是否应该上兴趣班,我的本意是该给孩子一个快快乐乐的童年,但我的想法被一个刚上小学孩子的妈妈说的一番话动摇了。她说孩子进入小学面试时因为比不上其他上过兴趣班的孩子能歌善舞、博学多才而被刷了下来,所以这学期兴趣班一开,我就赶紧给孩子报名了。 中(一)班 袁奕敏的家长观点二上兴趣班不能跟风,我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很多父母都是出于攀比的心理送孩子上兴趣班。我相信对孩子的教育要符合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宝宝曾经读过一个兴趣班,但他似乎并没有多大兴趣。这个学期,面对各种兴…  相似文献   

15.
这是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的最后一场监考,我坐在讲台前,阳光透过玻璃窗使我的目光有几分迷离。我带的这个高三(4)班,是我从高一起带了二年半班主任的班级,我熟悉这每一张脸上青春的笑容。在高一的时候,我的(4)班有五十多个孩子,后来陆续走了一些,先是国外来交流留学的孩子学完一年后走了,接着是考取国外留学的孩子走了,走得只剩了四十几个孩子,我知道每一位孩子都应该走,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我不断地调整着教室里的空座位,我的教室变得越来越空旷,我像一个不断失去土地的农民,一颗心被挤压得愈缩愈小,偶尔在节日收到来自异邦的贺卡或邮件,我才会…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2007,(3)
第五代留学人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以前,很多留学人员不是从政就是做学术;现在也有很多留学人员参与了商务,成为新华商。这种现象,改变了以前的留学目的。以前要么学书本、要么学技术、要么学管理,而现在是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多种渠道都在引进。所以,现在"海归"创业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发展的一个选择,而且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是中国参加对外竞争的新优势,即国际化人才给中国带来了国际化的优势。实际上,改革开放20多年,70%的外资是通过华商引进的。前些年的招商引资,我们引进来很多国外的设备和资金,但是实际上,现在中国资金已经非常雄厚了,中国现在外汇储备已将近6000亿,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所以中国现在不是缺钱,而是缺人才、缺机制。我觉得,中国前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直是招商引资,现在应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招才引智,才是人才,智是智力,这个很重要。前20年的改革开放一直是引进来,现在的改革开放应该是走出去,包括联想收购IBM、包括TCL等。中国的企业要真正地开放,就要走出去。我讲讲中国"海归"创业的几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肖淮 《家长》2009,(2):52-52,55
我与丈夫因感情不合已经分居五年多了,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并没有正式办理离婚手续。我们结婚后就和我公婆同居一处。分居后,我搬出了我丈夫家,而我的孩子留在我丈夫家由我丈夫和我公婆共同照料。现在孩子上小学了,我丈夫出国援外,孩子很任性,他爷爷奶奶一切顺着孩子,我怕老人把孩子惯坏了,再说我觉得孩子在他爷爷奶奶处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所以,我准备把孩子接过来与我共同生活。可我丈夫和孩子的爷爷奶奶都不同意。  相似文献   

18.
南京一位读者来电说:我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可还非常害怕黑暗,晚上睡觉不肯关灯,自己不敢在暗一点的地方走。我觉得孩子应该改正这个缺点,但应该怎样帮助她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呢?主持:孩子害怕黑暗,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反应。他们年纪小,对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尚处于一种本能的反应、理解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害怕的事和物,一般都能够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但现在,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尽快从害怕黑暗的心理中走出来。我们看看杭州求是竞舟小学的几位家长是怎样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对黑暗的恐惧的。  相似文献   

19.
翔儿 《家长》2013,(2):57-57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孩子后面的人生。然而,现在许多孩子上小学后问题不断,有的孩子成天疯玩儿,有的孩子总是跟家长“闹情绪”,还有的孩子厌学、逃课,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上小学了,我们应该怎么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个家长在电话中谈到: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男孩子。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不小心碰了同学一下,那个同学就用砖头砸他。平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亲自去找那个孩子,与那个孩子谈谈,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作用的。但有时对方的家长知道了也会找我抗议,认为孩子有问题应该去找家长,不应该训斥孩子。有时我也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说“他再打我,我就打他!”实际上,孩子很多时候对问题听之任之,不会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这个家长提的问题很普遍。从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