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荇 《高中生》2013,(10):9
他们是身披光环的著名运动员,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名气和荣誉,却甘愿远离令人羡慕的鲜花和掌声,退居幽静的校园一隅,埋首于书丛中,默默地享受着内心的充实与外在的孤独。邓亚萍: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邓亚萍是世界乒坛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三项单打冠军于一身的女子"大满贯"运动员。自退役后,她便开始了十几年的求学之路。从一名职业运动员转型为高等学府的学生,尤其在国外那段没有任何优惠政策、没人为其保驾护航的日子里,邓亚萍  相似文献   

2.
她心中有盏明亮的灯———读邓亚萍奥运会答记者问有感●肖伟昌报载,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在亚特兰大再次夺得女子单打奥运金牌以后,潇洒自如地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几个敏感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读着她和记者的一问一答,笔者禁不住拍案叫好,并且似乎更深刻地明...  相似文献   

3.
2008年奥运会一天天地临近了。这是中华民族自己举办的体育盛会。如果能为这届奥运会做一天义工,都是非常荣耀的事。你知道吗?在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办公室里,有一位漂亮的金领丽人正在为奥运会做着亿万人羡慕的工作,她的名字叫邓亚萍。邓亚萍是所有运动员中退役转型最成功的一位,但是这一切并不是用她头上的冠军光环换来的。邓亚萍曾经很自豪地说过“: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的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她1997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学习,2001年拿…  相似文献   

4.
一个非同凡响的体坛英雄,一个孜孜不倦的中国学子,一个出类拔萃的中国女人。中国乒乓球历史上,她把"霸气"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不用十年,她获得了14次世界冠军的头衔;不到十年,她从小学学历开始起步,一举攻读剑桥博士学位;不及十年,她从运动员、学生过渡到奥运会官员。她就是邓亚萍。叱咤风云的乒坛女皇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十几年恋情千回百转,随后选择低调地悄然结婚。2006年3月6日,缺席"两会"的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邓亚萍,在法国巴黎一家医院剖腹产下一个男孩,体重3.4公斤。33岁的邓亚萍脸上写满幸福,她和丈夫给孩子取名林翰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恋爱1973年2月6日,邓亚萍出生在河南  相似文献   

5.
刘涛 《初中生》2009,(5):12-13
她5岁开始学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14次获得世界冠军,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她在世界女子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不用说你也猜到了,她就是——邓亚萍。  相似文献   

6.
她5岁开始学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14次获得世界冠军,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她在世界女子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不用说你也猜到了,她就是--邓亚萍.  相似文献   

7.
邓亚萍,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奥运乒乓史上唯一一位蝉联两届冠军的运动员,河南郑州人。自小喜爱乒乓球运动,5岁起就在郑州市文化宫打球。1983年进入市队,1988年入选国家队。虽然她身材矮小,但在球台前总以咄咄逼人的气势给对手以强大的威慑力。她有一句名言:“宁可自杀,也不能让别人杀死!”1987年3  相似文献   

8.
1997年,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接近退役的年龄。这时,萨马兰奇主席提名她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成员。由于工作需要,她经常要与外国委员打交道,有一次开会,她的翻译因故晚来,会议凶此推迟,有的委员露出了非常不屑的眼神。这个眼神深深地刺激了她——一定要学好英语,决不能再让外国人瞧不起!  相似文献   

9.
水耳 《家长》2012,(5):27-29
邓亚萍,河南郑州人,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1983年进入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进修学业,现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在其乒运生涯中,邓亚萍共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0.
讨论一下吧先看下面的这则报道然后发表你的看法,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吧。邓亚萍在2002年12月12日参加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毕业典礼,经过3年多的学习,她已获得该校的中国当代研究成果硕士学位。目前,她已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攻读博士学位的录取通知,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虽然邓亚萍是乒乓球名将,但学校并未因此对她放松要求或给予特殊照顾,她依然要自己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需要经过严格考核才能获得学位。诺丁汉大学新闻官菲利普对记者说,邓亚萍虽然有名,但平时平易近人也乐于助人,在与邓亚萍接触中,他丝毫感觉不到邓亚萍居然是…  相似文献   

11.
既是运动员又是大学生的邓亚萍,最近又添了一个身份: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在新疆乌鲁木齐打完CCTV杯乒乓球擂台赛第45场比赛后,记者与邓亚萍在2月16日返回北京的途中做了一次长谈,关于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关于第44届世乒赛,关于她的伤病,关于她的学业,关于她对乒乓球擂台赛的感受。谈话中,她经常提到一个  相似文献   

12.
她身高只有150厘米,被认为是不可造之材,数次被拒于省队、国家队大门外,所以,从5岁开始,她就必须打得比别人更快些,跑得比别人更多些。终于,她跑过了她同时代的所有对手。她用她更快的球速、更快的移动步伐和“我就是要打服你”的气势,赢得了她愿意赢得的所有比赛。她的球员生涯,通常被称作“邓亚萍时代”。1997年,24岁的邓亚萍退役。人们很难把后来求学于数个名牌学府、在各种重要场合用流畅英文著言立说的那个温文尔雅的她,和赛场上的她联系在一起。邓亚萍之于这个时代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她实践的另一段人生。退役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  相似文献   

13.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我心目中的中华青春偶像"的评选活动中,得票较高的"中华青春偶像"主要集中在体育、科技、新闻及经济实业领域.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位列榜首。姚明、邓亚萍两位体育运动员同时上榜,原来呼声很高的娱乐明星刘德华、郭富城等人却一一落选了。据悉,邓亚萍当选的理由是她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胜利;而姚明当选的理由则是他改变了世界看中国人的"高度",为中国赢得了声誉,为整个亚洲赢得了尊重。  相似文献   

14.
5岁时,邓亚萍就开始学打乒乓球。9岁时,她的乒乓球技艺已经非常出色。在河南省新队员集训中,邓亚萍技压群芳,但集训结束时,她却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5.
乒坛名将邓亚萍曾连续七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共18次获得世界冠军,在各类比赛中,共获一百多次金奖,是乒乓球运动史上第一个集所有重大比赛冠军于一身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如今,她一边在北京奥组委工作,一边“攻博”,完成她的博士论文——《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邓亚萍如此出色,良好家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达明 《课外阅读》2009,(20):13-15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邓亚萍由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提名,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国际奥委会在正式场合使用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而只会说中文的邓亚萍,只好每次会议都带翻译,而所有委员中,只有她一人带翻译。倔强的她觉得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自己必须也一定要胜任!  相似文献   

17.
1. That's Deng Yaping. She is a great Chinese ping-pong player.(P53)那是邓亚萍,她是中国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18.
知止而为     
1997年,24岁的邓亚萍又一次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夺得址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和混双亚军,宝刀不老的她依旧站在世界乒坛的最高峰。就在人们翘首以待她的下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邓亚萍却选择了退役。许多人迷惑不解,扼腕叹息,认为失去她,是中国乒坛的一个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笔者曾到邓亚萍家采访,那时她的家在郑州市体育场附近,一套狭小的二居室,屋内几乎没什么值钱的摆设;现在她的全家已搬进河南省体委奖给邓亚萍的两套住房里,这个家给人的感觉是崭新而明亮,虽说不上豪华气派、富丽堂皇,但像个在体育明星的家了。邓亚萍的父亲邓大松最大的愿望是为女儿布置  相似文献   

20.
马霄燕 《现代教学》2009,(7):148-149
[案例] 小孙是我校垒球运动员,在进入高三后,由于自身英语的基础较弱,很难跟上高三的进度。在摸底考试和第一次的月考中她成绩很不理想,因此我和她约好每周在办公室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她的成绩很有起色,并在本区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中考到了班级平均分的成绩,这对她是个不小的激励,我也为她感到高兴,努力总算有了回报。此后,她每周也照常来,但在时间上却不太能够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