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的九保阿昌族乡和曩宋阿昌族乡、陇川县的户撒阿昌族乡,在潞西市和盈江、腾冲、云龙等县也有分布,人口约4万人。古代汉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  相似文献   

2.
阿昌族     
阿昌族有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德宏州陇川县的户撒和梁河县的遮岛、大厂等地。另外潞西县和龙陵县有零星分布。阿昌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分户撒和梁河两种方  相似文献   

3.
阿昌族传统文化深厚鲜明,民间手工艺发达,户撒刀锻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户撒刀影响着阿昌族群众的经济生活、族际互动与民俗活动,彰显了民族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受到社会变迁与文化传递等因素影响,户撒刀及其锻制技艺的传承日渐式微,基于“文化自觉”角度,阿昌族要采取若干举措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元明清时期,道教在阿昌族地区的传播,给阿昌人的宗教信仰增添了新的内容。道教在阿昌族地区的传播首先是受移入滇地的内地人民的影响,其次是道士在阿昌族地区传道和管理道教的机构道纪司的设立。德宏户撒的皇阁寺保留了阿昌族道教信仰的诸多元素。道教在阿昌族地区传播表明,阿昌族很早就接受了中原地区的道教并成为自己宗教的一部分.使阿昌族宗教带上较深的道教烙印。阿昌族的道教信仰正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哀牢夷是战国末到秦汉时期活跃在澜沧江上游一带的古老族群,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是浪娥人。南诏国是由哀牢夷的后裔浪峨人建立的。南诏灭亡之后,在不同的环境下,经过不断的分化和组合,形成了令天的阿昌族、怒族以及茶山、浪速、载瓦、莨峨、黑语等族系,而有的则分别融合或被同化在其它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6.
音乐小词典     
【阿昌族民歌】阿昌族人民分布在云南德宏的陇川、梁河、潞西和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历史悠久,歌谣、故事、传说等口头文学十分  相似文献   

7.
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评选,2004年10月12日在北京揭晓。云南德宏州梁河第一中学159班阿昌族12岁女孩曹钰楠光荣当选。这个阿昌族的女孩儿,性格活泼开朗、爱跳爱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唱起阿昌族民歌《开乃背的格》(《今天好时光》)更是有模有样,怪不得同学们称她是“百灵鸟”。曹钰楠喜欢编织麻炸花,喜欢把自己的坏心情悄悄写在日记里,喜欢睁大眼睛说自己与飞蚂蚁的“搏斗”经历……她继承了阿昌族人能说会唱的优点,也遗传了阿昌族人皮肤黑的特点,同学们亲切地叫她…  相似文献   

8.
跨境民族阿昌族是全国各省区中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云南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阿昌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保持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阿昌族与其他民族世代友好相处,在分布上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经济文化方面形成鲜明的共生现象;阿昌族作为跨境民族,和缅甸边境人民友好往来,保持着民间边境自由贸易,形成共同的宗教区域,对边疆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定,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新的世纪,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云南跨境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阿昌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有少部分分布在保山市腾冲县和龙陵县.因其有语言无文字,阿昌语承载了其全部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基于保山阿昌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等的了解,对下一步阿昌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潞西等县。其余分布在盈江、龙陵等县。  相似文献   

11.
阿昌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但很少有人关注其语言使用状况。在昆阿昌族人口较少且居住分散,为了了解昆明地区阿昌族的语言使用情况,笔者利用参加“第二十二届在昆阿昌族阿露窝罗节”的机会做了一次专题调查。本文通过对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阐述昆明地区阿昌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其语言态度,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阿昌族不仅是我国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而且在缅甸克钦邦等地也有数千之众。随着20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识别和社会历史调查工作的开展,阿昌族研究开始兴起并得到发展。回顾阿昌族研究成果,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特点、不足及今后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3.
阿昌族社会对于“性”的认知和态度往往与传宗接代的生殖观念糅合在一起。为了欢愉的性行为被严格控制,“性”变成了不涉及个人情欲的制造人口的工程。将性行为的生育功能推向极致导致了阿昌族社会的“非性化”发展,男女两性在身体上的差异被尽量掩盖,即使对已婚夫妻来说,性也成为一件羞耻或丑恶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阿昌族的性观念已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永年  言兼 《神州学人》2001,(6):34-34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哈尼族为1253952人。他们有多种自称:如“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峨努”等。自称“哈尼”的主要分布在红河自治州;自称“雅尼”的在西双版纳和澜沧自称“碧约”、“卡多”、“豪尼”的在思茅地区和元江县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经本民族共同商定以哈尼为统一的族称。 哈尼族渊源于南迂的古氐羌人。公元前3世纪从北方迁到大渡河南,唐代部分又南迁至红河两岸,部分西去澜沧地区,史称“和蛮”。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以后又先后被元明清诸朝所统治。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  相似文献   

15.
(农历九月初十)会街节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户撒一带,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十开始举行,为期五天。会街节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间的日子。传说佛  相似文献   

16.
云南西部阿昌族聚居的村寨普遍存在经血不洁等错误观念,阿昌族妇女由于月经禁忌的限制而采取的诸多不恰当的护理方式,极大地损害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很多针对经期妇女的行为限制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妇女的健康。在与经期病痛长期作斗争的过程中,阿昌族妇女在经期护理中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地方性知识。改革开放以后,现代科学的经期护理方式逐渐被阿昌族年轻妇女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遮帕麻和遮米麻》作为阿昌族先民的生活写照和历史记录,是其民族特有的文化象征。史诗中承载了阿昌族先民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在原始社会时期起到了规范社会秩序、形塑社会道德、认识人类起源、记录生产生活、形成宗教信仰等现实作用。在"万物有灵"思维的影响下,阿昌族先民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构筑起"世俗化"和"神圣化"的生存、发展双模式。世俗化是阿昌族先民社会实践的结果,神圣化是阿昌族先民解释未知世界的手段,两者都是原始思维的表达方式。由此,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成为阿昌族先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景颇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少数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镇以及临沧市耿马县、普洱市澜沧县等地,现有人口约14万。景颇族有“景颇”、“载瓦”、“喇期”、“浪峨”、“波拉”5种自称。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景颇族。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1957年在原有拉丁字母拼音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景颇文。  相似文献   

19.
“被”字常常作为被动句的标记。在语料中我们发现一些特殊而明显的标记,如“让、教、给、蒙”等也可以作为被动标记。其中“蒙”相较“让、教、给”略有不同。通过研究其语义特点、结构特点、语用价值,总结归纳出了“蒙”作为被动标记的特点、“蒙”字句的基本格式以及“蒙”字句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0.
巍巍的吉山脚下,潺潺的洞水河畔,有一所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朱光亚等20多位领导和袁隆平、陈国达、魏荣爵等6位两院院士题词鼓励,并被评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示范基地学校”的小学——隆回县洞下小学。一所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学为何能如此引人关注,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这离不开一个人——洞下小学前任校长,该校现在的兼职科技辅导员,并有着“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湖南省教育系统劳模”等10余项光环的小学特级教师陈富昌。家乡的落后,使他从小就懂得了科技的重要,立志要把科技的星火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