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宪政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在本原意义上,宪政被认为追求两种核心价值的法律正义:一是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自由,二是限制社会公共权力.作为一种捍卫个人自由的政治学说,宪政以宪法为基础,有限政府、分权制衡和法治是其基本的制度安排.自由主义宪政在制度安排上试图贯彻各种美好的理念,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如私有财产权与代议制民主的冲突,个人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冲突,民主与效率的冲突.宪政在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自由与权威、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上由两难导致困境.并最终背离自由主义宪政的初衷,最大的原因在于传统自由主义赖以建立的功利主义伦理基础.西方自由主义宪政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哲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宪法与宪政,于中国而言,是“一字之差,百年之别”。中国有宪法已将近百年,时至今日中国宪政才刚刚踏上希望之路。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没有宪政。为什么宪政的幼苗在中国大地的成长如此艰难,甚至不如某些后发的中小国家?本文拟对当前中国宪政建设的困境及当前中国宪政建设的路径进行简要的思考和分析。1宪法与宪政宪政(constitutionalism)通常也称为“立宪政治”或“民主政治”。它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和政治形态,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就已出现,最初的含义是以宪法来控制国家权力行使的一套制度设计,规范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1]我国学者上官丕亮认为:“宪政是以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为基本内容,并体现法治精神的宪法在国家的实际生活中充分实施所形成的现实的民主政治体制。”[2]美国学者丹莱夫认为:“宪政意指法律化的政治秩序,即限制和钳制政治权力的公共规则和制度。宪政的出现与约束国家和官员相关。”[3]日本宪法学者阿部照哉认为:“宪政是依据宪法而进行政治的原理。”[4]可见,在宪法学的研究中,宪政的概念基本上是与宪法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宪法是宪政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宪法就无所谓宪政。有的学者把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比作建筑物的设计图样和建筑...  相似文献   

3.
宪政与民主政治的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与近现代民主政治紧密相联,它以民主政治为前提、为基础、为内容,是民主政治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种历史形态,宪政与民主政治有着共同的特性。社会契约论是民主思想和宪政思想的共同理论支撑,保障人权是宪政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共同价值目标,宪政运动使民主政治的内涵得到提升,宪政与民主已成为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必须与时俱进。原有政治体制改革原则是政治体制改革新原则的前提和基础,政治体制改革新原则是对原有政治体制改革原则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原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升、提炼和升华。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原则包括:民主原则,即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机制是民主互动的,博弈机制是民主双赢的,以民主文化为支撑的,民主的实质是给人的尊严与幸福提供保障;宪政原则,即把民主纳入宪政的轨道,公民才有良质,社会进步才有良序;完善根本制度原则,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遵守宪法原则,即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宪政的实质、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一个涉及宪法、社会根本制度、政权组织方式等重大问题的概念.宪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和统治秩序.从西方宪政史的重要文献看,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与三权分立等制度,构成了西方宪政特有的内涵.我国已探索出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宪政民主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6.
宪政是以良宪为依据,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充分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宪政建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30年来,宪政实践表明:制定一部良好的宪法并适时修改是推动宪政建设的基础,渐进展开、稳步推进是宪政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是宪政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世界宪政发展新趋势,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国情,因而应当成为新时期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宪政建设的条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宪政文化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7.
宪法惯例是宪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宪政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因符合宪政精神、实际操作需要及某些优良政治传统而被公众接受和认可,成为重要的不成文宪法规范,主要起着补充和完善成文宪法的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宪法惯例能促进宪政实践,及时适应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宪政内容,完善宪政运作机制,培育民众的宪政精神,对实现真正的中国宪政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发达国家,运用宪政制度对民主政治进行制衡使民主政治能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已有很长的历史.而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宪法-美国联邦宪法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现今中国宪政可从美国联邦宪法对民主进行防范制约制度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宪政是一个涉及宪法、社会根本制度、政权组织方式等重大问题的政治概念。资本主义宪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和统治秩序,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与三权分立等是资本主义宪政特有的内涵。国内的一些宪政鼓吹者正是按照资本主义宪政的本质要求,在中国宣扬宪政民主、倡导宪政改革的,其目的是要虚化、削弱乃至最终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引导中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实质是要在中国确立资本主义宪政制度。因此,宪政决不能成为"中国梦",更不能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政党已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现代民主政治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政党政治。实行政党政治、完善政党制度是现代宪政民主的必然要求。伴随着代议制发展起来的政党制度,是一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文明、民主、规范的政党制度是实现和推行现代宪政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理清党政关系、党民关系,推进宪政建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发扬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的根本途径与目标。为此,必须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推进制度的民主化建设;必须完善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推进民主的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针对我国政治体制运行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对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尤其是对民主政治功能价值取向、民主集中制、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宪政民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深化民主政治改革的进程中,我们研究刘少奇的这些思想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容和主体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遵循党内民主、基层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杨平 《西北师大学报》2004,41(5):128-132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法治。民主和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实行宪政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宪政的实现必须具备良好的宪法、完善的宪法保障制度、分权与限权的国家体制等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5.
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发展党内民主对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民主制度建设、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和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等方面,都可以利用党内民主所带来的动力予以继续推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新布局.预示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新时期。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我们必须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扩大党内民主、优先发展基层民主、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为突破口.寻求破解政改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新阶段迈上更高台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本文在对中国梦的政治构架以人民民主为本质规定及其若干制度依托的论述基础上,分析以人民民主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信仰选择和持有,强调提升信念的内在的精神驱动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循序渐进、稳中求进、扎实推进,同时还必须加强以宪法为中心、以权利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是列宁所要实现的主要政治目标,消除官僚主义则是列宁所要克服的主要政治危险,而最终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则构成了列宁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主旋律。列宁这一宝贵思想遗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是违宪审查制度的思想根源,而民主则存在着堕落为群氓政治的危险。民主并不适用于经济领域,应当被严格限制在政治领域。在自由与民主之间必须保持张力,并使民主定位于自由主义,从而转化为宪政民主。这样,民主为违宪审查提供合法性基础,违宪审查确保民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