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我国为了能控制人口的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再加上近年来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部分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较弱,长大后也离不开父母,过于依赖父母。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十分重要,小学生的自理自立得到提高不仅让家长的负担得到减轻,对其今后的生活也具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就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进行了探究,望能让小学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2.
创慧 《家教指南》2004,(3):40-41
国际夏令营的辅导员发现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虫野兽;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不需要大人陪伴,也从来没出过什么险情。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富有20年儿童教育经验的辅导员、日本的冈崎喜子为此访问了美国215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经过研究,她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家庭重视对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并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美…  相似文献   

3.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究其根源就是责任心的缺失。作为教师,在发现孩子缺点的同时也要学会挖掘其优点。学校、社会、家庭要通过给孩子树立自立意识、自强意识、自控意识等多种途径,帮助孩子们找回缺失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2002,(10):44-44
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外国人的一些做法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还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有其特定的教育意义。劳动能强身,劳动可健体,劳动能磨练人的意志。在今天物质较为丰盈、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目渐突显的时代,强调自立精神,并通过劳动来培养青少年一代的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劳动是培养学生自立意识的最佳途径,也是锻炼人格的有效方式。现在青少年生活在长辈的服务之中,想劳动但是却没有劳动的机会,缺乏劳动的体验,学不会自己照顾自己。做为学校,我们要利用好劳技课,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给他们创造劳动的机会,教会学生劳动,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对新时期的家庭教育进行探讨有着重要意义。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良好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法制观念、安全意识等均是新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自立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需要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自学能力、行动自律能力三大方面入手,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把培养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自立精神和自立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农村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多数孩子在家娇生惯养。有些父母,孩子都上高年级了,还给孩子穿衣脱袜,叠被洗刷,逐渐把孩子宠成了“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私任性,懦弱懒惰,形成了致命的弱点——生活智慧匮乏,社会应变能力差,个性压抑扭曲,成年后在许多方面产生不如人的自卑心理,限制自我的发展。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教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增强其自立能力。在孩子自己动手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对以后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说到教育孩子,我们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应该说都是非常美好的,而且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作为九年级孩子的家长,每当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成了家长最大的愿望,其他的似乎都不重要。但我觉得,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小大人",孩子学会自立,学会处理一些问题,比提高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相信孩子一定能够自立,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包含3个问题的开放式问卷对315名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被试提到的青少年学生的自立领域可以划分为心理自立、社会自立、行动自立和经济自立四大领域,且这4个领域被提及的次数是依次降低;2.被试提到的青少年学生的自立人格特征主要有独立性、成熟与健康、坚韧性、主动性、道德性、灵活性、开放性等,其中独立性的频数占绝对优势。最后,对自立人格的结构、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异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1.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自立人格结构基本一致,大概是由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五个维度构成;2.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自立领域一致,主要都包括心理自立、社会自立、行动自立和经济自立四大领域;3.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在不同的自立领域的自立发展要求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贾卉 《河南教育》2004,(7):13-13
目前,社会生活中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家长把社会生活中的竞争过早地转移到孩子身上,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注重知识教育,而把对孩子的品德行为培养和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放在一边。在生活上,常常是父母的“包打天下”。尤其是聋孩子,因为他们是“弱苗”,便格外受到家长的细心照料。在笔者所在的盲聋哑学校,有的五年级的聋  相似文献   

12.
《建构游戏与素质培养策略研究》是我国研究实践了两年多的课题。我们认为在建构游戏中可以点燃孩子智能的火花。建构游戏开发了幼儿创造的潜能,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情感,提高了幼儿的审美素质,锻炼了幼儿的自立能力,成为培养幼儿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在实行素质教育。对孩子进行什么样的素质教育,如何教育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不仅是学校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也是家长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外国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孩子,是社会、家庭共同的义务,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是关系国家命运、社会前途的大事。一、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所谓自理是指儿童能够亲自处理自己身边的的各种事情。自立意识是儿童逐步走上成人之路,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一)做个"懒父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蒲俊之 《考试周刊》2008,(25):136-137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自立的重要阶段.本文综述了当前学者对大学生自立的研究成果,并以大学生自立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对大学生自立教育的德育功能进行初步思考,提出了大学生自立的培养、调控与提高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孙东 《家教指南》2003,(11):13-15
在当今中国大多数家庭里,已把接送孩子视为天职。他们不辞辛劳,周而复始地跑着同一的路线。在淋漓的雨水和汗水中,他们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的确,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家人的呵护和关爱。可是,在家长有意识地接送孩子的背后,还有许多无意识的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在发生着。这些事不但减缓了家长们生活的步伐,而且也捆住了孩子想自己行走的双腿。并非仅仅为了爱等到放学时分,各小学门前熙熙攘攘的家长群,便成了重庆街头见怪不怪的一大风景。家长群中有年轻的父母,更不乏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或骑着摩托,或推着自行车…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立动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立动机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其对于探讨自立的机制及教育措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笔者通过在理论上对自立动机的探讨及对大学生自立动机的开放式问卷与访谈调查,提出自立动机包含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大学生的自立动机包含成就需要、挑战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需要、安全需要、责任与回报、生存压力、社会压力、自立要求、自立激发等11个维度。  相似文献   

18.
晓方 《家教指南》2004,(10):64-64
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他的才华,他的天赋需要父母用爱心和耐心去发掘。如何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如何有效地激励孩子进步?如何让孩子在适度的爱中健康成长?如何保护孩子纯真无瑕的天性?如何培养孩子自信自立等品质?《在教育无痕》这本小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以上许多问题的答案。本书是一位妈妈和她的12岁的儿子共同创作的。书中不仅有儿子精辟幽默的语言,还有他画的可爱的插图。妈妈徐光通过总结12年的教子经验和亲身感受,从四个方面(感悟童心、教育无痕、解放儿童、共同成长)阐述了她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3,(3):72-72
1.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2.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3.有民主.才能有”自立”。4教育目标要一致.步调要一致。5.严格,并不乏爱护。6做孩子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实践表明:人学会自我控制,就是学会自立,自立的必备条件是生活自理.生活自理越早的孩子,心理素质就好. 鲁迅先生说过:"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便是人类的一员.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该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如今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独生子女大多娇惯、溺爱,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总是"快速服务"地满足,时间长了,孩子在十分舒适、顺利的环境里生活惯了,意志情感脆弱,自控力差,生活不能自理,没有自立意识,一旦欲望不能及时满足,就会心理失衡,同时还生出了许多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