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人们常说,新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作为新闻人,决不能以此为脱责之借口,我们的职责、目标就是让遗憾少些再少些,把新闻产品尽最大可能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应当作为新闻人不懈的追求。然而,尽管我们殚精竭虑,孜孜以求,但仍不免有很多遗憾从指间溜到版面上。这些遗憾就像一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发了一条新闻:红歌星毛阿敏在南京补交偷漏税。此条新闻在观众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现场报道。一位观众说,这条新闻真实,有动感,我们从银屏上看到当时的情形,有如亲眼目睹。遗憾的是,从总体上讲,我们的电视新闻中现场报道太少了,当然有客观上的原因,但有没有主观上的比如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上的原因呢? 有这样一件事,某地公路桥上,两司机因斗气互不相让,致使南北交通中断长达6小时,堵车千余辆。事后,当地电视台仅播发了一条口播新闻。一位观众去信询问:“当时,我们的记者到哪里去了?”记者到  相似文献   

3.
新闻,这里指消息,篇幅不长,要求却很高。一篇写得好的新闻作品,应当具备思想性强、真实准确、短小精练、迅速及时、生动活泼这样一些特点。当然,这也不容易,不是每一条新闻都能作到这一步。但是,起码的一条,应当是把所报道的事情交代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无论如何,总不该稀里糊涂拿出去,扔给读者许多疑团。如果是这样,不但无法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即便说客观地提供信息,也难以让人接受。遗憾的是,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SOS儿童村的报道,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那么导语便是这“眼睛”里送出的第一层“秋波”,导语有无神采,决定着读者能否对你的新闻“一见钟情”。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新闻,又何尝不是呢!干记者的人,谁心中没有几多遗憾!回头望望,我们写出的那一条条消息、通讯、特写的导语,有多少是经过苦心锤炼而独出心裁的,有多少是凑凑合合、得过且过而草草出场  相似文献   

5.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有人要说,难道编辑还有不会说话、说不好话的吗?遗憾的是,确实有一些编辑还说不好话,说出的话要么辞不达意,要么讨人嫌,甚至可能遭人骂. 谓予不信,且看最近新华社记者在一篇报道中提到的一件事:一位骑车人不幸被汽车撞得头破血流而死,对这飞来横祸,其家人、亲友自然悲痛不已.而某报的编辑竟在报上毫无同情心地说,这个骑车人"中头彩"了(见报标题为:<骑车人"中头彩"惨死>).这算会说话吗?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2006,(9):43-43
《记者摇篮》2006年总第425期发表崔铁民的文章《新闻有两条命》。 文章说,新闻有两条命,一条叫真实,一条叫新鲜。缺了其中哪一条,新闻都活不成。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无须赘述,因为道理很简单。笔者下面的任务就是说清楚为什么新鲜也是新闻的一条命。  相似文献   

7.
惊悉丁淦林老师逝世,无比悲痛.丁淦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新闻史研究专家.他的逝世是我国新闻教育界、新闻史学界的一大损失.我也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丁老师年长我七岁,从年龄上看我们是同辈.但是从学术上来说,他是我的前辈,是我敬慕的思师.  相似文献   

8.
一些年轻的通讯员朋友问我:新闻是什么?我说:新闻是一条路.对于新闻这条路,我有四个方面的解释.新闻是一条出路.有一句法国谚语:“新闻是通向一切的途径——只要你能够跨越得过去.”我对这句谚语的体会很深.  相似文献   

9.
正全媒体时代,无论是新闻采写角度、深度,还是新闻采写的思想、情感,一些地市级党报不同程度地存着这样那样的"新闻遗憾"。这样的"新闻遗憾",不仅会降低地市级党报的竞争力,还会弱化权威性。尽量不让新闻留遗憾,地市级党报需要打造新闻升级版,铸就"地气新闻",深挖"背后新闻",汲取"本质新闻",展现"前瞻新闻",营销"思想新闻"。"新闻遗憾"在实践中的表现"慢的遗憾"——主要表现在判断新  相似文献   

10.
北方 《视听纵横》2006,(2):106-107
语言创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新闻播音也不例外。在每期新闻节目结束播音后,创作主体——新闻播音员同时总会感觉这一次的创作留下了些许遗憾。而在地方电台、电视台从事新闻播音工作,这种遗憾感更为强烈。本文就是要客观真实地揭示出这些遗憾,从而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一起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遗憾。  相似文献   

11.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说过头了,人家反而不相信了,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从何时起,电视台刮起了一股“说新闻”风,播音员不再是板着面孔用特有的播音腔播新闻,而是像平常说话一样、仿佛在讲故事似的“说”新闻,还时不时在两条新闻之间加一些串词把两条新闻连起来,以增加亲切感和整体感。  相似文献   

13.
汤小瑜 《青年记者》2017,(12):65-66
从讲究新闻时效性到“抢时效” 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相比于其他新闻价值因素——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时效性往往决定了大部分新闻的报道价值,如果一条新闻很重要,但是过了时效期,那么这条新闻被刊登的概率就比较小.时效性暗示着新闻的保鲜期相当短暂,“昨天的新闻是今天的历史”,说的就是时效性的特征与特性.从时效性的内涵来看,“时效”代表的是全时性和即时性,全时性指的是全天候、全过程和全方位;即时性指的是零时差和零距离.  相似文献   

14.
许多人都说过自己从事的职业是份遗憾的职业,其实记者这个职业又何尝不是一份遗憾的职业。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可以给我重新采访的机会,我相信许多采访会做得比你们现在看到的更好。但这无法做到,这正是新闻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前辈穆青说过,没有资料,没有历史背景,新闻就很难写深入,很难有真知灼见。这话看似浅显,实则意蕴深刻。它揭示出了新闻与历史相通、新闻背景需要历史资料的道理。历史是新闻的积淀,新闻是历史的瞬间。遗憾的是,当前的新闻实践中,一些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编辑记者,往往容易忽略历史。  相似文献   

16.
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主要的条件有两个:真实,新鲜.是否真实新鲜,是新闻与非新闻的根本区别.其中,真实是构成新闻的首要条件.一切新闻都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的优势所在.可以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问题是新闻工作的首要问题.1982年<新闻战线>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陆定一同志,这位长期担任新闻宣传领导工作的老同志意味深长地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的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信用了.有信用,就有人看."  相似文献   

17.
杨冰漠 《视听界》2002,(3):53-53
假如我们能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工作方式,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走一条弯路,这条弯路的核心是我们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忽视了受众,而受众的感兴趣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衡量一条新闻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美国有一位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就是写人、感染人。他这里说的“感  相似文献   

18.
新闻常常是“遗憾的艺术”。2008年1月,我和我所在的媒体就经历了这样一场遗憾。遗憾之余,是关于经济新闻报道视角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太快了!太快了!我们几乎来不及与2015好好说会儿话,甚至来不及与它郑重地说声“再见”,它已经不见了身影. 新闻人每天与时间赛跑,光阴飞快地消逝在一条条新闻的追赶、采写、编辑和传播中,消逝在一期期报纸飘散的墨香里!时间、生命、忙碌,构成了我们的2015,也必将构成我们的2016.您可能要问,2016你们将忙点啥?这也是我们在此想向您报告的.  相似文献   

20.
文娱新闻中不乏批评稿件,但多黾所谓的曝光,某某和女明星开房了,某某明星又离婚了.看这类稿件多了,业内都以为文娱新闻没有批评报道,只有捕风捉影的猜测.在这种氛围中,文娱新闻需要有建树的严肃批评,获得齐鲁新闻奖的<山东曲艺有三大遗憾>,就是这样一篇严肃的文娱批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