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民有经产,顺民牧民""士农工商,协调发展""朝有经臣,君臣相亲""以法治国,礼法并举""尊王攘夷,一匡天下"5个方面归结《管子》和谐治国的具体方略。尽管这些措施都是属于"民本"范畴,仍可作为今日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管子·权修篇》在2000多年前提出了朴素的教育经济观。"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管子·权修篇》摘录管子的这一论点,从治国安邦这一重大利益着眼,不仅充分揭示了教育培育人才的重大政治意义,而且肯定了教育树人的巨大经济作用。它将教育树人的价值与种谷、树木做比较,形象而深刻地指出:教育树人,不像种谷、树木那样只是有一年、十年短期效益的小计,而是具有"一树百获",能够长期获得…  相似文献   

3.
《管子》一书阐述了管仲的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教育等思想,有关教育经济思想的论述,散见于各篇之中,虽无系统论述,但对后世的影响却颇为深远。一、对发展经济与伦理道德辩证关系的认识《管子》全书开首的《牧民篇》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正>一、这是一节内容丰富的诗词赏析课《八声甘州》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中的一篇。《唐诗宋词选读》作为选修教材,我们教学的定位首先是"选读",即通过阅读诗词佳作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其次是"欣赏",即对作品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美之处能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气学思想包含“精行四时”的“圜道说”,“本生”“适欲”“达郁”的精气涵养理论,以及“与元同气”、执一无为的政治主张三个方面,是对先秦道家气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吕氏春秋》同时把阴阳家关于四时之气的思想纳入黄老道家的“精气说”范畴,在继承《黄帝四经》《管子》四篇、《鹖冠子》等黄老道家养气以施无为之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保证君主政令畅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管子》中,提出了以"孝"治国的思想。其"孝治"的思想很丰富,论述了"孝治"的意义、价值,富有理论色彩;构建了"孝治"的方略;提出了"孝治"的措施。本文重点考察《管子》孝治的视野,普及孝慈教育的方法,在选举、民生、法律等制度方面引入孝文化的措施,把"治家"与"治国"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安定,藉以稳定政权。开启了历史上文化战略的政治先河。  相似文献   

7.
《管子》的治国思想以“中和”为纲要,其具体表现为追求和谐、提倡适度、注重公平。如果说和谐是《管子》治国的最高目的,那么适度与公平就是实现和谐的前提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9.
"敬"是礼的根本精神,这是千百年来制礼与行礼者的共同认识。《礼记》开篇即说:"毋不敬",乃至后人在追溯礼学精神时,认为:"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1]关于"敬"与"礼",徐复观先生在《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中举出如《左传.僖公十一年》:"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等有关"敬"与"礼"的关系的三条材料。徐先生在答复日本加藤常贤博士的信中指出:"礼之中,必含有敬之精神状态。然敬字之本身,已有演变。  相似文献   

10.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11.
《现代》是一份兼容并包的杂志,也是"新感觉派"的重要阵地。穆时英则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他在《现代》杂志上共发表十一篇小说,由此出发,可探索穆时英创作上的"南北极"风格及此种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孙子兵法.计篇》的再解读,认为应把"计",译成"(军力)评估",而把"吾计"注释成"我的(军力)评价体系"才为准确;其"经之以五事",即以五个方面的"事"来衡量各国军力的强弱,构成一级指标;其"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即搜寻情况、搜索情报或寻找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来比较各国军力的大小,列成二级指标。用指标体系评估军力是孙子的重要学术遗产,即便放到21世纪的今天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仍可作为建立国际军事实力评估体系的基础;用《孙子兵法》与《国际形势黄皮书》、《美国防务报告》做比较,其对国与国之间的军力评估方法,仍旧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3.
管件与校伦分别是公元前8世纪~6世纪先秦齐国和古希腊雅典城邦最有影响的改革家和立法者。在他们的政治思想和行政实践中,都蕴涵着丰富的以法治国的内容。康有为的门生麦盂华曾指出:“中国数千年未闻有立法之事,惟求于两千年上,其有足与来库古、梭伦相仿佛者,于齐则得一管子,于秦则得一商君。”(1)这话是颇为中肯的有识之见;以管仲与校伦相比拟,亦可谓慧眼独具。管件的法治理论和立法行令的原则细目分见于《左传》、《国语》和《管子》一书中的《法法》、《明法》、《重令》、《权修》、《牧民》、《正世》、《禁藏》、《乘马》…  相似文献   

14.
《管子》一书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本文仅就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做粗浅的探讨。  一、养民顺民原则为了实现富国安民而强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子》提出了养民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为此《管子》开宗明义列《牧民》。牧民者,养民富民也。《牧民》云:“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  相似文献   

15.
学者解释《大学》,向来采用朱熹之说,认为《大学》是一篇教育学论文。实际上,《大学》通篇讲的是君王治国之道,此论可从四方面得以证实:其一,唐儒陆德明、孔颖达已发现《大学》主旨在于为政、治国;其二,从训诂学层面审视,朱熹之论不合《大学》文义;其三,《大学》所征引的文献均凸显君王治国之道这一主旨;其四,《大学》的内在逻辑—先后阐发了治国之前提与治国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管子》是春秋初期齐相管仲治国方略的论集,是齐文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实践证明了他们的治国方略是成功的;他们的治国政策是开放型的。本文拟就《管子》阐发的开放性治国政策的形成基因,以及实施开放性治国政策的基本原则等问题,粗陈陋识拙见,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7.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其人性理论在极大程度上继承并发扬了早期法家,特别是《管子》的人性思想,但《管子》人性思想和韩非的人性思想也有显著区别,并且都从自己的人性理论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之策,研究《管子》和韩非人性理论及其治国之策,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应该说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月,《咬文嚼字》"围观名家博客"活动"围观"对象是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近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了"围观"结果。编辑部发现,综观其长长短短的博文,笔误颇多。比如他在《让文化"落地"为文明》一文中说:"孔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以为经济发展上去了,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这是有问题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出自《管子·牧民》,它不是孔子说的,而是管子说的。再如《〈红豆生南国——一个城市曾  相似文献   

19.
《管子》治国方法论中蕴含着两个基本原则——务实、辩证及两者的统一。其治国的基本思维逻辑和实践方法是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这一点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中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性原则基本一致;其治国理论与实践方略,都特别关注事物联系与发展过程中不同方面互渗互融、互为中介、相互过渡的中介环节及其辩证运动。《管子》治国方法论中的中介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中介观也有所契合,但尚未得到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根据《管子》一书撰写管仲的传记。主要是管仲的"轶事",首先述评了管仲与鲍叔牙终生的莫逆之交,管仲体认到"鲍叔知其贤";其次述评了齐桓公称霸,用了"管仲之谋也"。他概括为:一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加强道德建设;二是"以民为本","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又述评了管仲善于化祸为福,转败为胜的"轶事"。因此,他高度评价:"管仲世所谓贤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