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所谓“娱乐新闻”,就是予人以娱怀取乐的新闻,也就是能引起受众兴趣并使之产生愉悦之情的新闻。一般说来,“娱乐新闻”有如下特性: 其一,具有娱乐性,这是毋庸置疑的。究其原因,是娱乐新闻属于软新闻,而软新闻大都具有娱乐特性,尤其是那些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奇人趣闻或自然界的异物怪事的消息,其娱乐性表现得特别突出。 其二,具有趣味性。凡是具有娱乐性的新闻,都能满足某些受众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兴趣。这是因为,具有娱乐性的新闻,其主要价值要素是趣味。而有趣味的事物,总是会使人感兴趣的。当然,趣味有高级与低级之分,我们…  相似文献   

2.
张玉 《河北广播》2004,(4):66-67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装备,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与此同时,传媒的内容却越来越“软”。这里不仅仅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性节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新闻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娱乐新闻,顾名思义,既有新闻性又有娱乐性,既可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又可以满足其愉悦精神之需求,因此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中,娱乐新闻总是十分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各大媒体也在娱乐新闻的报道方面下足了工夫,唯恐在娱乐新闻的竞争中落后于其他媒体。  相似文献   

4.
大众化时代,娱乐产品最容易成为畅销品。在这种消费逻辑引导下的媒介,表现出来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最初是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度上升,最后则发展到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也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即所谓“新闻娱乐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小议娱乐新闻伦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娱乐新闻,顾名思义,是以娱乐性信息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娱乐新闻由于其通俗性,不仅迎合了部分读尤其是年轻人的阅读口味,而且和目前软新闻在媒体__卜的比重日趋增多的趋势相适应,因此,娱乐新闻依然成为当下媒体报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娱乐新闻在给人们带来轻松通俗  相似文献   

6.
试析当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目前对新闻娱乐化的种种界定,大致可以看出: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资讯使人焦虑,何不娱乐处之?”这是以新闻资讯立台的香港凤凰卫视提出的口号,它明确宣示了“新闻娱乐”的态度。随着它的快速走红,在全国上下引出无数的效仿者。翻开报纸,我们不难发现,娱乐版越来越厚,娱乐性新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严肃新闻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下降,而且其中加进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因素。人们惊呼:新闻娱乐化浪潮来了!  相似文献   

8.
浅论娱乐新闻言论对娱乐新闻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电视,娱乐新闻更多地牵扯了读者(听、观众)的视线,人们在关心时政之外,也希望愉悦感官,放松身心。而各类报纸娱乐版面上的“眼睛”──娱乐新闻言论,更以新颖活泼的面孔,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娱乐新闻言论属于新闻小言论的一种,目前相当一部分娱乐新闻言论是以专栏或专版的形式出现的,例如专栏有羊城晚报的《众议院》和《龙眼碌碌》,深圳特区报的《娱情评弹》,深圳晚报的《娱情末了》和《观众席》等等,专版有南方都市报的《娱乐评介·四人吧》。出现在这些专栏或专版里的评论,都是对新近发生在娱乐圈…  相似文献   

9.
陈翔 《新闻窗》2006,(5):31-32
新闻娱乐化,现在已经成为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早在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这个比例为25%比40%。新闻变“软”的趋势,在国内媒体有愈演愈烈的势头。据一位学者对某青年报的抽样调查,1998年软新闻占该报所有新闻的比例为62.6%,到2004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为73.8%。而从9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媒介开始距离娱乐性最远的媒介内容——新闻,也向娱乐化强行拉近,使二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  相似文献   

10.
娱乐新闻漫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羽  李卫 《新闻知识》2001,(10):23-24
一近年在我国新闻媒体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新闻品种——“娱乐新闻”。晚报、都市报、生活服务类报纸以其为主要内容;娱乐性、服务性电台和电视台也以其作为主打节目;就连一些严肃性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也有意识地加大了娱乐新闻的报道量。这是一种令人欣喜的现象。它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受众通过大众传媒在获得信息、增加知识的同时可以此养身怡性、消遣娱乐;二是传媒可以藉此扩大发行量,提高覆盖率,这种传受双方的良性“链动”,是当今大众传媒所极力追寻的。娱乐新闻;新闻是最近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它有…  相似文献   

11.
王少华 《视听界》2004,(5):64-65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乍一看,似乎同出一辙,但两者却又不同。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它的定义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  相似文献   

12.
李艺 《新闻知识》2005,(5):27-30
娱乐,在今日中国,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主流,不仅纯娱乐休闲的娱乐性节目和内容大幅上升,而且新闻与娱乐之间的距离变得日益模糊。而什么内容最具娱乐性?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金钱、爱情、性、暴力事件、花边新闻等,只要与女性沾边儿的软性内容,无疑首当其冲。纵观2004年大行其道的娱乐新闻,更是把“女性”当成了新闻的“卖点”,女性成了被调侃、猎奇的对象。似乎只有在“与娱乐相关的新闻”中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多的“女”性——女明星、女大学生,女白领,  相似文献   

13.
娱乐化 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众所周知,美国的传媒业在全 球是最发达的。9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装备,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与此同时,传媒的内容却越来越“软”。娱乐化、本土化正成为席卷全美传媒的两大潮流。 传媒的娱乐化,不单单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性内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版面)受到冷漠和挤压,而且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内容越来越多,严肃新闻也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美国新闻界称之为“娱乐信息”,用来形容传媒提供没有实质的家长里短的消息。新闻的娱乐化主要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相似文献   

14.
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在《保卫良心》的访谈中说:“我觉得现阶段,整个电视界的生态环境不好。整个电视界呈现一种浮躁,娱乐为王。不光娱乐节目,就连新闻,都极可能采用娱乐的方式表达,观众的收视也呈现一种功利、浮躁的心态。这就让我们这些做严肃节目的同行们,非常困惑。”(见2006年第5期《新华文摘》)无所不在的娱乐拥有难以抵御的霸权,在大众传媒的版面、黄金时间中占有越来越大的百分比。媒介对娱乐价值的重视渗透到新闻界的每一个细胞,从最初的纯娱乐性节目大幅上升,到现在离娱乐性最远、媒体用来立身的新闻,也向娱乐强行靠近,新闻与娱乐的界限日益模糊。  相似文献   

15.
于都  胡舜文 《军事记者》2005,(10):12-14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了抵制新闻低俗之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媒体陷于低俗泥潭难以自拔,巧打低俗“擦边球”以遮人耳目.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些媒体把贴近受众与媚俗的“娱乐化”等同起来,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夺受众的新法宝,视为取胜市场的灵丹妙药。报纸纷纷争“软”,电视竞相比乐,电台抢着搞笑……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16.
新闻娱乐化趋势之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化时代,娱乐产品最容易成为畅销品,在这种消费逻辑引导之下的媒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最初是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大幅上升,最后则发展到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即所谓的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17.
何为新闻娱乐化,目前还没有简单明了的定义。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向受众播报: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娱乐新闻中的"春光"价值几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在影片《忘不了》中饰演未婚妈妈的张柏芝因为在拍片间隙逗“儿子”玩,“一度不慎露出了黑色底裤边,大泄春光亦懵然不知”。为了证明此事并非记杜撰,该报还配发了一幅“视角独特”的新闻图片:穿着裙子的张柏芝蹲下时,裙下之物依稀可见。单纯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分析,这位记的功底着实了得!要想抢到这样集“可读性、娱乐性、轰动性”于一体的独家新闻,没有对女明星“春光”的高度敏感和把握稍纵即逝机会的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的娱乐新闻除了可以满足一些人偷窥明星隐私的欲望、使报纸的销量一时增加几份外,我不知道它还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律他律“双管”提升娱乐新闻品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所有新闻类型中最“软”的品种,如今的娱乐新闻已从化新闻分化出来,并有吞并化新闻,与政治、经济、体育、社会新闻相比肩之势,成为报纸最受欢迎的板块之一。但是繁荣的背后,媚俗、虚假、炒作的低俗化倾向,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演越烈。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近年来,国外新闻业的娱乐化现象已经波及中国。如今,新闻娱乐化现象不仅在都市报中盛行,在严肃类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报道中也同样时有所见。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中,甚至有了娱乐到“底”的基调,这就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度”的问题。新闻娱乐化是趋势所在新闻娱乐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在内容上软新闻的激增和硬新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