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菊兰 《新闻前哨》2005,(9):106-107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报业集团的出现,使中国报纸的经济规模扩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对报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在香港上市,标志着报业集团真正实现产业运作。在我国,报纸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的产品,报社既是国有事业单位,又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报业集团是以报社为主业的新闻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内部审计,如何根据这一特殊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在报业改制中发挥作用,是集团管理部门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1996年,中国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揭开了中国报业史崭新的一页。自此,中国报业集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用了7年的时间,前后分三批共发展到了38家。集团化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报业的主要课题。报业集团促进了中国报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的改革,提高了中国报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了中国报业市场的资源整合,有效促进了中国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上第一家报业集团于1889年在美国诞生至今,报业集团化趋势早已蔓延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我国自1996年1月15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以来,至今已经组建了数十家报业集团。但是,由于我国报业市场没有发育成熟,非市场因素太多,加之集团化还没有触及到报业改革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我国报业集团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瓶颈和困局。尽管已经组建了数十家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4.
体制创新—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孟昱 《新闻界》2001,(3):20-22
自从1996年成立第一家报业集团以来,经过五年的摸索,目前我国报业的集团化改革进入了扩大试点阶段,全国已先后成立了16家报业集团。报业的集团化经营当然是一个重大的改革,然而,从现有实际情形来看,不少报业集团更多地是解决报业的经营规模以及内部运行机制等问题,而甚少涉及到报业的根本制度即体制创新问题;少数报业集团成立之后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有沦为翻牌公司的危险。可见,集团化只是报业改革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并非根本目标。成立了集团的报社仍然要锐意改革,尤其要在体制上创新,把办报与经营从内部严格分开,并努力建…  相似文献   

5.
支英珉 《传媒》2008,(3):38-40
从报社到报业集团,从报业集团到传媒集团,中国报业正在经历一个由技术和市场双核力量引发的媒体裂变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品牌、技术、资本、专业正在成为中国报业创新体制、科学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做大做强的“新火力”。由报业集团正在升级的传媒集团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背景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运而生,它将使中国报业产生一次前所未有的“蜕变”。这种“蜕变”需要舍弃,需要阵痛,更需要一种有勇气的创新……凭着这种思考,才有了我们对未来传媒集团运营战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李鸿仁 《传媒》2001,(12):29-31
报业集团化后,如何把拥有的资产做活,并由活而强而大,是报业经营管理者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做活做强做大报业经济的核心,显然又在于,报业的经营应当随着报业的集团化而转化.  相似文献   

7.
本报业集团经营之本就是发展报业 报业集团姓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是发展报业。报业是报业集团产业之本。  相似文献   

8.
城市党报的市场定位及市场化运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颖刚 《传媒》2006,(2):28-31
目前,中国报业的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化阶段,许多城市报社均组建了以党报为龙头,以都市类、生活类报纸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报业集团.各种都市类、生活类报纸市场定位日趋明晰,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大多数城市已成为各报业集团的经济支柱.  相似文献   

9.
于滨 《青年记者》2007,(16):20-21
从1996年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至今,中国报业集团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报业集团间的竞争成为主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报业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报业集团数目正在滚雪球般的发展着,并且逐步凸现出一些现代报业集团特征.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惯性,我国报业集团还不能立刻消除因循的僵化形态,马上适应市场经济大潮.本文试对我国报业集团化现存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对未来我国理想的报业集团运作模式进行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本报业集团经营之本就是发展报业 报业集团姓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是发展报业。报业是报业集团产业之本。  相似文献   

12.
自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以来,目前我国省级党报报业集团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我国报业经济的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报业集团自身发展的局限,省级党报报业集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报业竞争已由单张报纸的价格战、发行战等新闻战升级为以报业集团为载体的发展战略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将报业集团的外部环境延伸到国际市场,报业集团将面临国际媒体市场的“入侵”并与其竞争;报业集团的发展时间较短,自身实力不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集团内外部的诸如重复建设、管理不善等问题。为此,剖析报业集团竞争力要素、培育和提升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报业集团经营之本是发展报业报业集团姓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是发展报业。报业是报业集团产业之本。报业同仁为什么吃着报业的饭,却又普遍唱衰报业,普遍感到日子艰难呢?这有认识的误区,有实践的错误,也有现实的原因。说到认识误区,从1992年报业进入市场开始,就有报社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对发展报业三心二意。所谓实践错误,一是报业的重复建设。新开报纸靠低价倾销,老牌报纸疲于应付,被动挨打。报社的领导者都清楚,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出路在于整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已有49家报业集团,自2005年7月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后,各报业集团纷纷步其后尘,更名易帜.传统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转型、升级,是传统报业在技术、市场和政策三维力量之下,面对竞争和机遇实现自我突破的扩张之路.技术、市场、政策既是报业集团扩张升级的驱动力量,也共同构成其扩张升级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关于组建区域性报业集团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入市后传媒市场的逐步开放,海外传媒集团进入中国策略的稳步实施,本土报业集团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笔者在本文中希望结合报业集团的突出矛盾和中国特殊的传媒制度,提出“组建区域性报业集团”的构想。所谓区域性报业集团,即依托于一个区域经济和一种区域文化为背景的报业集团,突破传统报业集团以一个城市经济或一个城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07年资本市场的空前红火,很多报业集团纷纷试图寻找机会上市,但太多的例子表明,上市是一把双刃剑,本文着重讨论一下报业集团上市的利与弊。报业上市之利1.有利于报业集团之间的兼并和收购,从而帮助其做大做强报业上市,无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融资,从而为以后的收购、兼并积聚大量资本。随着近年来中  相似文献   

17.
《军事记者》2001,(11):23-23
报业集团是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组织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强化报社的企业属性的必然结果。因此,红建报业集团不能一哄而上,须具备报业集团的基本条件。 1、报业集团必须姓“报”。报业集团与其他企业集团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从报纸起步并发展壮大,同时始终以办报为中心,以政治影响力强、普遍受到读者欢迎的报纸为龙头产品。即使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非报纸收入超过报纸收入后,也不能对办好报纸稍有分心。 2、报业集团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3、报业集团必须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4、报业集团必须拥有多家媒…  相似文献   

18.
报业集团,即在不同的地点同时拥有两家以上报纸的报业联合体。世界上第一个报业集团是由美国人爱德华·斯克里普斯和他的兄弟乔治·斯克里普斯以及米尔顿·麦克雷等人于1894年创办的“斯克里普斯——麦克雷报业联盟”,我国的第一个报业集团则是1996年5月29 日挂牌成立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9.
罗娜  易巍 《新闻界》2006,(2):43-44
在遵循科学发展观前提下,全面和谐发展报业集团,是报业为之奋斗的目标。众所周知,报刊是报业集团存在的基础,报刊的发展是报业集团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报业集团处于系列化模式的发展阶段,子报子刊,作为我国报业集团化的产物,其政策依据是新闻出版署组建报业集团的文件,其中第一条规定“(报业集团)除主报外,应拥有4种以上的子报子刊……”,目的是治散治滥,以达到报业集团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效益。因此,子报子刊作为报业集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报业集团和谐发展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戬闻 《传媒观察》2006,(1):36-37
自1996年国内成立第一个报业集团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报业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报业市场竞争主体。根据中国广告协会的统计,2004年报纸广告营业额排名前十的单位,除《京华时报》外,其余的全部为各集团下属的子报,其中晚报和都市报占据主体地位。整体上来看,报业集团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初步建立了适应中国报业市场竞争环境的管理、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