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逸星 《新闻窗》2010,(1):92-93
2005年,整个报业前三季度广告收入低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整个传媒业正面临一个拐点。2008年始,新闻纸价格连涨,报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在此态势下,报纸是否真如一些人所说,到2036年或2044年就消亡了?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到2044年,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此预言在国内外媒体界流传甚广,而去年报业经营遭遇困难。似乎又给这种“报纸消亡论”提供了实证。对报业同行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2005年,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恰在此时,我国报业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领势,无论是媒体受众、还是广告收入都在日趋向网络媒体集中。 事实上,“报纸消亡论”在历史上几度泛起,几度沉寂。当广播、电视相继出现时,报纸就两次被判“死刑”。美国加西亚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马里奥·加西亚说:“人们总是长篇累牍地谈论一种媒体的出现将取代之前的媒体:先是书籍取代布道,然后是报纸取代书籍,广播取代报纸,而电视则将消灭其他所有媒体。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一次,网络传媒来势汹涌,报纸的命运会如何呢? 如果说,有些困难是在报业发展中必将遇到的,那么,作为起步早、成熟度高的美国报业可能会先于我们碰到这些问题。事实证明,早在几年前,他们就感受到网络的挤压,并在积极寻找出口。总之,为了拥有未来,报纸必须作出改变已成不争事实。放眼世界,反观国内报业,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原阳 《新闻采编》2009,(3):36-38
比尔·盖茨在2005年时预言,今后10年报纸将失去原有意义,大量信息将通过电子途径传达到受众。美国北卡罗列莱纳大学的菲利普·梅尔教授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甚至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从报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看,上述言论并非危言耸听,报纸的确在受到新媒体的威胁。不  相似文献   

5.
王展 《青年记者》2009,(18):86-87
“报纸消亡论”并非新鲜话题,美国的一位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说:“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到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我国一些学者也有这样类似的观点:中国报纸可能在30~35年内消亡。  相似文献   

6.
虞国芳 《传媒》2014,(3):65-68
正2005年7月,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Philip Meyer)预测"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看似危言耸听,但是,发行量骤降、广告直线下滑的现实却也客观地摆在面前,报纸近年来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报业寒冬论""报业拐点论"不绝于耳。2012年12月7日,德国著名的经济日报《德国金融时报》发行了最后一期报纸,头版全黑,"终于完了"几个白字跃然纸上,一片凄凉。对于曾经辉煌的报纸来说,"狼"真的来了。  相似文献   

7.
"报纸消亡论"并非新鲜话题,美国的一位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说:"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到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我国一些学者也有这样类似的观点:中国报纸可能在30~35年内消亡.  相似文献   

8.
陈建云 《新闻传播》2006,(10):10-13
去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梅耶,在其著作《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报业》中的大胆预测,在世界各国报界引起强烈震荡:报纸将于2044年10月消亡!有着400年历史的报纸是否会消亡、何时消亡姑且不论,全球报业经营形势整体下滑、风光  相似文献   

9.
报纸总编辑有两大使命:一是坚持报纸的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和人民的声音,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二是经营好报业,使报纸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办好报纸,是报纸生存的根基;经营好报业,是报纸发展的加速器。因此,要求总编辑既要做“政治家”,又要做“企业家”。在这方面,《新疆北屯报》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0.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有人说,到2044年,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此预言在国内外媒体界流传甚广,而去年报业经营遭遇困难,似乎又给这种“报纸消亡论”提供了实证,对报业同行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44年内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的。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对于今年…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新闻知识》2007,(9):18-20
美国有位对报纸产业研究了30多年的菲利浦·迈尔公教授2005年写了一本书《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以精确的数字和细节论证出一个预言:"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读者将结账走人。"作为持续风光20多年的中国传统报业的从业者,实难接受这样残酷的前景;但面对日新月异、铺天盖地而来的新媒体的狂轰乱炸,曾为传统纸媒  相似文献   

12.
胡思勇 《今传媒》2007,(3):41-45
2005年,我国报纸的广告收入普遍下滑,是20多年来的最低谷.不少报业集团的利润大幅度下降,有些出现了亏损,个别报社甚至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1)因此,不论是新闻学术界还是新闻实务界,都有同仁把2005年视为报业进入冰河期的"拐点".国外甚至有人预测,报纸将会在2044年消亡.  相似文献   

13.
对纸媒体遇到的新的变数与困难到底该怎样看?庄子说:“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有起有伏,起起伏伏就是事物运动的常态,报业运营概莫能外。然而有人把这种变数与困难看成是报业终结性的衰退,并像算命似的认定报纸将在2044年消亡。他们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无非是所谓的替代论,即网络媒体将要取代报纸媒体。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当前报业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优化报业结构与优化报纸的新闻产品结构同时发生,报业集团体制转型与报纸转型同时发生。2005年-2008年,是中国传媒产业改制与转折的重要年头,是传媒产业能否实现真正企业化转型,决定其能否具备足够发展后劲、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一搏。其特点与趋势概括为“五化”,就是:集中化、主流化、国际化、范围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报业数字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概念不绝于耳。人们熟悉数字化的概念或许最先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数字电视开始的。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报纸印刷由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取代铅排铅印时就已经走向了数字化。如今,在发展现代报业的道路上,数字化已成为新时期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有报纸2007种,分属1200家报社和报业集团,而从1996年广州日报成立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到今天全国已有39家报业集团。组建报业集团是推进内地报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的重要措施,报业集团建设在整体上推动了中国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报业从业单位经济规模的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更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十多年的发展表明,不管网络媒体如何发展,也不能取代报纸,但对报纸产生的生存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国报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新闻优势走数字化发展的道路。可喜的是,中国报业在走向报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已在逐步走向数字化的全面发展道路,提高了报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但勿庸置疑的是,由于受观念、认识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科技》2009,(7):48-50
目前来看,中国报业在繁荣发展中面临着严峻挑战:报业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产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报纸出版成本大幅上升,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导致行业盈利预期风险加大;信息技术革命导致多元化传播格局加快形成.传统报业面临新兴媒体的强大压力。向数字报业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报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于2001年7月8日成立。五年来,事业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上都翻了一番,相当于五年再造了一个报业集团:新增8个媒体: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有一张报纸发行过百万份和一个刊物发行过百万份的“双百万”报业集团:年均利润增长29%,新上三个总投资达7亿多元的工程建设项目基本上为自有资金。尤其是最近三年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报业遭遇“寒冬”、  相似文献   

18.
罗晓 《新闻采编》2000,(1):14-16
1999年是南京报业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南京读者最引以为自豪和得意的一年。因为在这个年份里,南京爆发了一场中国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价格大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南京的一些报纸竟卖到了一角钱一份,少数报纸还免费供读者阅读。难怪一些业内人士惊呼:当年英国的“便士报”又出现了。但他们又不愿将这种报纸称为“便士报”,而是美其名曰“廉价报”。笔者历时一月有余,每日必购南京市售的所有报纸悉心研究,并在采访各方人士后。方对南京此次爆发报业大战的原因、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南京报业市场的当前现状 目前,在南京报摊零售市场,人们通常可以见到  相似文献   

19.
瑞典、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是世界上著名的报业发达国家.2005年,世界报纸人均拥有量居前5位的依次为挪威、日本、芬兰、瑞典和瑞士.2008年,挪威、芬兰、瑞典的报纸千人购买量分列世界第2~4位.近年来,受世界报业不景气的影响,北欧国家的报业开始出现衰退.北欧传媒研究中心所做的调查显示:在过去10年间,所有北欧国家的报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报纸出版人对来自互联网和免费报纸的挑战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20.
贺艳 《传媒观察》2008,(3):61-63
2005年,是国内报业的“拐点”。在报业发行量下滑、广告增长放慢的情况下,国外甚至有学者预言:“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帐走人。”那么,2005年美国报业的全局情况究竟如何?作为一个媒体帝国,美国的经验和实践对我国的报业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