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题一:能看出作者对这位扫路的老人怀有深深的敬意吗?说说根据. 生:"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这说明"我"对扫路人很喜欢,30年后还要来看望他,对老人已很有感情.  相似文献   

2.
显影剂     
一个初冬的早晨 ,在莹放学的那条路上来了个讨乞的残疾老人。老人头发蓬乱 ,眼睛干涩无神 ,一看就是个因残疾而饱受打击的苦命人。许多过路人都不屑一顾的扫他一眼傲慢地走过 ,而莹被他可怜的处境打动 ,于是悄悄投了几枚硬币。“小姑娘 ,你心肠真好。”残疾老人说 ,“但你需要帮助。”“嗯 ?”莹很惊讶 ,“为什么 ?”“和妈妈吵架了么 ?”老人只是笑着。“对啊 ,她不答应我和同学出去玩。”莹觉得老人很和蔼 ,于是坦诚的告诉了事情地经过。老人听完了莹的叙述 ,接着从行囊中掏出一瓶液体。“孩子 ,我是个化学师 ,这瓶显影剂是我以前发明的 ,…  相似文献   

3.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攀登天游峰下山时邂逅一位年届七旬的扫路人,被他那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感染,与老人相约30年后再去拜访他.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决定把朗读课文、感悟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作为教学重点,设计了三重对话.  相似文献   

4.
1995年11月16日,陕西靖边县柠条梁镇农民集资修建的“思源宫”正式峻工,这是继横山县古水村的“怀英阁”之后,陕北第二座纪念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建筑物。据了解,这也是全国仅有的由农民自发修建的两处领袖人物纪念馆。思源宫门前台阶上跪着一个老人,很仔细地在扫尘土。老人叫武文华,自1995年1月16日以来,他每天都这样扫。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柠条梁风沙很大,无论怎么扫,第二天照旧落满尘土。老人72岁,就住在思源宫旁边的小房里,冬天里没有农活,自愿打扫思源宫的卫生。“毛主席好啊,我从小住在柠条梁,见过马鸿逵的队伍,也…  相似文献   

5.
在繁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位流浪汉,他呜呜的哭着,旁人看都不看他一眼。正在散步的时光老人看见了他,便问流浪汉:“你为什么哭呀?”流浪汉擦了擦眼泪说:“都怪我小时候只知道玩,不好好学习,到现在变成这样,我好后悔呀!”时光老人对他说:“如果你有返老还童的机会,你还会虚度光阴,不好好学习吗?”流浪汉说:“只要还有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时光老人决定给他这个机会。就在刹那间,他又变成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非常高兴。开始在学校学习的头两天,他学习很认真……,后来他又想,反正等长大以后变成流浪汉之后,…  相似文献   

6.
炎炎夏日的中午,有一儿童在院子里玩滚铁筒游戏。几个成人试图说服他停止游戏,但都无功而返。后来一位老人对他说:“孩子,能不能将这个铁筒滚到院子那边,我给你一元钱。”儿童听后,开始没有搭理,后来转念一想:“即使他不给钱,我也要滚铁筒,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答应了老人的建议。老人给了他一元钱。如此往返了几次,每一次儿童答应得都比前一次爽快。后来,老人对他说:“我现在只剩一角钱了,能不能再滚一次?”儿童虽然有点不太乐意,但还是又滚动了一次。终于,老人很遗憾地对儿童说:“我现在没有钱了,你能不能再滚一次呀?”儿童听后,丢下铁…  相似文献   

7.
黑白     
白 文轶,人如其名,长得高高瘦瘦、白白净净,确实有那么几分“文艺”范儿。他的头发是深栗色的,鼻梁很挺,看起来有些像混血儿。所以第一次见他进我们班教室时,我忍不住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当时教室里没剩几个空位了。他扫了一眼后,径直走到我正前的那个空位坐下,然后转身指着自己冲我说:“别看了,我是纯正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位教师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的片断:师:无限风光在险峰,饱览了天游峰的险峻之后,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采访那位天游峰的扫路人,随时记下你的采访收获。(学生读书、批注。)师:把你了解到的关于老人的情况交流一下。生1:老人性格开朗,衣着简朴。他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生2:老人很健康,他性格开朗,充满自信,他每天扫九百多级台阶,也不嫌累。生3:老人穿着一套褪色的衣服,脚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生4:老人年过古稀,但身体很好。他喝雪花泉的水,吃自己种的菜,过得很快活。生5:老人快乐、自信,对生活充满…  相似文献   

9.
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问我一道题:有一位老人,到2004年100岁,却只能过25个生 日,请问:老人出生在哪一天?仔细一想,此题很有些代表性,它表面看是一道计算题,而 实际上却包含了算理和天文学知识,是一道综合测试题。怎样引导孩子思考,从而让他自己解开这道难题呢?我认真思索之后提示:“你还记得动 画片《快乐家家车》吗?‘呼噜’是哪天生日?”听了我的问话,他很高兴地想了想,挠挠头 说:“好像是二月,几号我忘了,‘呼噜’好像4年才过一个生日。”旋即紧锁眉头,向我 反问道:“这与百岁爷爷过25个生日有什么关系吗?”“怎么…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日午休,小A正与同学闲聊,班主任来教室看到地上挺脏,因小A离得较近,于是说:“小A,你把地扫扫。”小A兴头被打断,不太高兴,但见是班主任,便很和气地说:“今天不是我值日。”班主任有些生气:“不是你值日,就不能扫扫地吗?”小A当没听见一样继续闲聊。班主任很恼火,拿起筹帚走到小人面前:“不是你值日,我也要你扫。”小A也火了起来:“凭什么‘!该我干的活,我一点不少干,不该我干的,我一点儿也不多做。”班主任气得眼冒金星:“好!小A,你记住,从今以后;选优秀团员、评三好学生这些事没你的份。”本来小A…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上实验小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孩子报一个特长班,比如小提琴、书法等。儿子喜欢下象棋.可是兴趣班里没有,只有围棋班,请的是北京棋院最好的老师。于是我想征求他的意见:“大轩,你觉得怎么样,要不先报围棋班试试?”第一节课我去看了一下。儿子听课很认真,但是他回来后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是真的不喜欢。”我很放松地说:“那就别去了。”儿子说:“那我们交了那么多的钱怎么办?”我对他说:“别管钱了,兴趣很重要。”那天儿子很感动。儿子从小拥有选择权,他很自由,很放松,我从不勉强他去做什么。  相似文献   

12.
4月20日子魁现象我的住室与2(1)班教室相对。每天清晨,我总爱先扫扫校园活动一下身子。后来发现这班里有个叫子魁的小家伙,八、九岁,长得虎头虎脑的。他从一年级下学期就和我抢着扫地。有时候他早早到校,扫完地看着我,显得很得意;有时他竟警告我说:“老师,你不要扫俺这边的!”好象要抗议我剥夺他的劳动权利似的;有时他和几个小伙伴争着捡地面上的纸屑废物,扫这样巴掌大的一块地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乐事。一天,我悄悄问:“子魁,这样做老师表扬你吗?”“老师还批评我哩!”他不以为然地回答。啊!原来他是一个考不了一百分的小学生。不过,他已…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3元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3元钱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角钱。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角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相似文献   

14.
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善渔老翁,很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捕鱼能手,但儿子始终未有多大长进,老人为此很苦恼。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就问:“你一直手把手教他吗﹖”“是的,为了让他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的很仔细,很耐心。”“他一直跟着你学的﹖”“是的,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跟着我学。”“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给了他技术,没有传授给他教训。”故事寓意使我联想起职业高中的专业课来,学生的专业技能光靠教师教得仔细、教得耐心是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学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生专业技能时,要培养他们的创…  相似文献   

15.
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今年68岁,满脸皱纹,可是显得很慈祥。今年暑假,我经过千辛万苦来到了奶奶家。走在通往奶奶家的楼梯上,我更是高兴不起来,垃圾们三五成群地在楼梯上休息,楼梯简直成了垃圾站。“奶奶,这楼梯怎么这么脏?”这是我来到奶奶家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啊,”奶奶无可奈何地说,“真想找个机会扫扫。”我听了半开玩笑地说:“就您这年龄不得干个十年八年啊。”没想到,奶奶吃完午饭竟然真的要去扫楼梯。“我给您拿扫帚和水吧。”我说。奶奶说:“不用你,我自己来。”我听了,就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看足球赛。大约三点一刻,奶奶大汗淋…  相似文献   

16.
精彩片断之一:师:同学们,上节课我和大家一起饱览了天游峰那美丽的风光,还认识了一位老人。(揭题: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伊始,学生在教者亲切温馨的话语中很快进入了新的情境。)师:这位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们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位老人?请大家边读课文,边划出有关语句。(揭示要求:用“—”划出老人神态的句子;用“”划出老人的语言;用“△”划出老人的动作。)生:(边研读课文,边划出有关句子。小组交流,讨论研读成果。)师:大家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把你研读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全班同学争先恐…  相似文献   

17.
诗人李夏普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他小时候跟父亲到一位老人的铁匠铺修理耙子和锄头,他父亲付给老人报酬时,老人说:“不用了,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但他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年轻人,”老铁匠对他父亲说,“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老人,时不时舒展一下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节气     
高玉红 《师道》2014,(4):12-12
前日。读到毕淑敏的一篇文章,感触颇深。文章里有作者自述的这样一个片段——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西红柿摞成金字塔样。拿起一个,柿蒂部羽毛状的绿色.很翠硬地硌着我的手。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呀!”  相似文献   

19.
孔子带领弟子游泰山,遇见一个叫荣启期的老人,只见他坐在树下,身披鹿皮,鼓瑟而歌,怡然自乐。孔子问道:“先生为何这样快乐?”老人答道:“让我快乐的事情太多了!天地生万物,惟有人最为高贵,而我得以为人,此一乐也;人有男女之别,我得以为男人,此二乐也;人生有未离襁褓便夭折者,而我年至高龄,身体还很强健,此三乐也。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老人在黑漆漆的电影院地下爬着,周围的人对他很反感。“你丢了什么东西?”一位妇女问道. “我的软糖,”老人回答说. “你就为了一块软糖而妨碍了每一个人。”“是的,夫人,我的牙粘在它上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