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日两国语言词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同形词,本文通过对《新日汉辞典》一书中的日语形容词进行统计,并将日语中的汉字形容词,与汉语中的同形词语进行对比,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两国同形汉字形容词的意义的异同,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韩两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中存在许多同形汉字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同形汉字词的词义出现了差异,本文以词汇的感情色彩义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文化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口语和书面语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汉韩同形汉字词的感情色彩义的差异,将对深入研究汉韩同形异义汉字词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就使用汉字来记载日语。因此,在日语中有着大量的汉字词汇,并且这些汉字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字形相同。对于这些汉语和日语中所共有的汉字词汇,从字形和词义两方面统合来分析的话,可以把其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同形义岐词以及日本人独创的汉字这样几类。本文试从汉日语言对比的角度,从词汇的意义方面,分析探讨日语汉字词汇中的同形异义词和同形义岐词。  相似文献   

4.
王亮 《华章》2013,(22)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很深的关系,语言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日语当中有很多汉字,并且中日两国文字中也有很多互相借用的词汇,所以中日两国的语言中也就产生了很多同形语。从整体上来看,同形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同形同意语,另外一个是同形异意语。中日同形语是中日语言比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语言学者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中日同形语的存在,特别是同形异意语,让很多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望文生义,产生混淆。本论文从同形语翻译的角度出发,对中日同形语的意思以及用法上的差异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探究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同形语的注意点,如何更好的把握中日同形语。  相似文献   

5.
朱立艳 《考试周刊》2014,(15):27-27
中日两国自古就有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虽然两国语言不同,却都使用汉字。日语中由于大量使用汉字,给中国人学习日语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条件。但有些日语汉字在字形和意义上与汉语的汉字存在一些差别,或意思根本不一样,作者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以帮助正在学习日语的人正确认识和学习日语中的汉字知识。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日语中的汉字渊源于中国汉字,因此,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由于有些词在形式、意义方面相同或相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望文生义;有的词却形同义不同,由于对这些词的理解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误用.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就中日同形词的异同做些探讨,并阐明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后传入日本。这就决定了两国文字之间根深蒂固的必然联系,进而也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学日语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因此,在日语学习中走了不少弯路。笔者在这里不准备过多地强调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优势,而在这里要费些笔墨谈一谈的是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为了加以区分,现对两国的汉字做一下命名,即将汉语汉字仍称为“汉字”,将日语汉字称为“漢字”。  相似文献   

8.
赵茜暖 《考试周刊》2009,(50):44-45
本文以分类汇总、归纳对比和字书佐证的方法,主要从字音方面分析了《常用汉字表》中以z、c、s为声母的149个汉字。通过对《常用汉字表》中的字音进行个案分析,对照前人对日语汉字的研究成果,试图反映出中日两国汉字的历史渊源,以及汉字进入日本中的演变过程,为学术界研究日语汉字、考察中日汉字文化提供一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语言间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其中,一部分同形词词义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使用时容易混淆,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就汉语词义多于日语词义的中日同形近义词进行分析,供日语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大量的同形汉字词.其中,一部分同形词词义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使用时最易引起误用.本文拟从词义对同形类义词进行分类,并对同形类义词使用上出现误用的原因从社会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体制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对日语学习者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1.
汉字的字形十分复杂,字形不同的几个字有可能是同一个字,而字形完全相同的有可能不是同一个字。因此,有必要对"同字"做一个界定。本文提出了以音义为基础的方法来界定"同字",认为凡是字音字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觉符号均可视作"同字",并在此基础上以几种典型的字际关系(如异体字、繁简字、假借字、同形字及同义换读)为材料来论证这个定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是两国都使用汉字,而且在各自的语言中产生了大量字形相同的词汇,即中日同形词。然中日同形词中有部分是意思相同的,也有许多似同又不尽相同的,更有些是意思完全不同的。因此,中日同形词是中日两种语言的一个客观存在,也是日语学习和日语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同形词里最复杂、最难掌握的同形类义词则是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文使用误用分析的方法探明汉语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们中日同形类义词习得方面的异同,最后试着对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汉字的共通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不论是从记忆还是从理解的角度来看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若一味利用这种"便利"而疏于分析和甄别,则反而容易陷入其"陷阱"之中——对同形词的误用即是典型的代表。本文从具体实例出发,对一些汉日同形词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的汉字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必须改进或改革,从汉字文化学和汉字信息处理方面补充新内容,增强新鲜性与实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同形词的学习在日语的词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既同又异的特性往往使学习者出现误用。本文试图从同形词常见的误用类型出发,对同形词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在学习中如何对待同形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汉字形体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受到人们重视。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曾推出两期"探秘中国汉字"节目,探秘者对汉字的探秘虽有精彩之论,但是也有许多观点、看法值得商榷。现在依据汉字学及古文字学领域研究成果,对其值得商榷的看法、观点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虽然都在使用汉字,但由于两同国情,民族传统,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在汉字的简化结果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给我们两国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详细分析了中日简化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希望能给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8.
2009年,由政协委员的一份提案引发了简繁汉字的又一次争论,这次争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汉字简繁的第二次比较激烈的讨论。分析这次简繁之争的背景,梳理近年来“挺简”、“挺繁”主要观点,可以明确:目前,在中国大陆,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尊重文字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简化字为国家规范汉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刘庆委 《高教论坛》2007,(3):173-176
从中日学者在汉字研究方面的共同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汉字所蕴涵的丰富文化信息,汉字与汉民族、汉字与汉字文化圈的各种关系,汉字研究的种种方法以及中日两个民族间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并意识到中日学界今后仍需进一步互相交流与切磋,深入开拓,共同发展,以此推动汉字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虽然都在使用汉字,但由于两国国情,民族传统,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在汉字的简化结果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异,给我们两国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详细分析了中日简化字在字形上的异同,希望能给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