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官三境界     
有人曾把干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叫人怕,二是叫人敬,三是叫人爱,并称之为“当官三境界”。,这虽是戏言,却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2.
有人戏称:天下权力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主任也是班主任。虽说是一句戏言,却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戏言     
乔木的戏言:身秀于林不为作秀,材高出众实乃好高。灌木的戏言:生性无欲谋高位,志趣所向在底层。草的戏言:投胎田园出生即为弃子,落  相似文献   

4.
李昌林 《师道》2002,(7):20
教育界有句戏言:当官不当教导主任,教书不教中学语文。我偏偏干这两种“营生”20多年了。前者倒也罢了,在学校充其量一个“长房媳妇”角色,呕气只在校园内。后者却常遭世人“伐挞”,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不是人也得硬着头皮干,教语文是我的饭碗。只是近来我突然生出强烈的逃避意识:真害怕再教中学语文。  相似文献   

5.
"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这是姚鼐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转引程晋芳、周永年二人的一句话,程、周二人或为戏言,姚鼐却借来为自己创建桐城派张目。后来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中接着这句话后,更是宣称"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姚、曾二人的序文作为为桐城派树旗和扬旗的宣言,充分体现了桐城派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自觉意识,对桐城派的形成和流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曾有人戏言,班主任是全球级别最低的主任,此言不假。可这“最低级别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从班级、学科教学质量到学生思想教育,再到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班级虽然只有四五十人,但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影响形成了学生很大的差异性。因此,班主任应当志存高远,要以一个高层管理者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统治”好自己的小王国。在此,我把自己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那是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总是沉浸在对“吃”的渴望中。父亲见我嘴馋,常常对我说“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的道理,懵懂的我隐约感到这仅是父亲对生活无奈的自我慰藉罢了。长大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吃”消耗了一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之后,使人渐渐觉得“吃”是压力,“吃”是负担,往往是吃得无奈,吃得无聊。有人戏言,原来是“饱人肚里不知饿人饥”,谁料想如今是“饿人肚里不知饱人难”。不是吗?吃的次数多了,却没有了儿时对过春节般的盼望;吃的形式新了,却没有了中秋节晚上全家一边赏月一边分月饼时的情趣;吃的档次高了,却没有了…  相似文献   

8.
王勇 《山东教育》2010,(5):17-17
有人曾戏言,一个人出好名不容易,出恶名很简单。只要不顾廉耻.与道德相悖,恶名自然就会形成了。看来,出名是否好事,关键还是要看其是好名还是恶名了。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与一些基层校长座谈。  相似文献   

9.
纵观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已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从“红杏枝头春意闹”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回想课改之初的轰轰烈烈,真是感慨万千,于是有老师戏言:“咱们的课堂也算是回归到‘原生态’去了。”虽是戏言,却让人深思: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仍难看到学生雀跃的身影?对此,本人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试着从教材本身、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的素质等方面谈谈一些看法,作一番反思。  相似文献   

10.
愚蠢的曾子     
人们总是赞扬曾子诚实,遵守承诺。我却认为曾子因为妻子一句戏言而杀一头猪的行为,实在过于愚蠢和荒唐可笑。首先,曾子的儿子听曾妻说要杀猪,就不哭不闹了。这说明曾子一家平时很少吃肉,家庭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一家人辛辛苦苦养的一头猪,可能是全家的重要经济来源。而曾子因为妻子哄孩子似的一句戏言,就杀了它,这足以说明曾子分不清事物的轻重。其次,曾子的儿子想要吃猪肉,曾子就不管不顾地杀猪,这也体现了曾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如果所有的家庭都按曾子重承诺而杀猪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那如今的家庭里出现“小皇帝”、“小公主”、“小霸王…  相似文献   

11.
<正>曾有人戏言:未来的学校是"机器"社会,学校里只要有一个人就可以把学校里所有的事情都包揽下来。也有人说:未来社会可谓是"鼠标一点,指点江山"",按下按钮,指挥万千",虽然现在我们的社会和学校还没有发展到如此发达的地步,各类电教媒体却已  相似文献   

12.
因为一首《离歌》而认识了信乐团,总是一遍遍听,一遍遍看,信那略带沙哑的声嘶力竭,分明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所要表达的不顾一切,也明白了他自己所戏言的“唱歌怎么会这么累”是怎样的投入心态。信是用全情投入从心底最深处来打动人——一个人,做事做人,不光要看其做得好与坏,还应看其投入了几分。只要十足用力过,在成与败、好与坏之外,总能让人窥见其汗流浃背而感动万分。  相似文献   

13.
曾有人戏言:未来的学校是“机器”社会,学校里只要有一个人就可以把学校里所有的事情都包揽下来。也有人说:未来社会可谓是“鼠标一点,指点江山”“按下按钮,指挥万千”.虽然现在我们的社会和学校还没有发展到如此发达的地步.各类电教媒体却已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了中小学课堂,为课堂教学“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4.
曹聪 《留学生》2010,(12):8-9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电影中的这句戏言,无疑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过程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5.
转眼间,我已临近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育者,对当今的教育也确实有许多的疑惑和无奈。当与同龄人谈起教育问题时,我曾经说我们小时候不是经历了“素质教育”吗?一句无意中的闲谈戏言,没想到却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转眼间,我已临近不惑之年,作为一名教育者,对当今的教育也确实有许多的疑惑和无奈。当与同龄人谈起教育问题时,我曾经说我们小时候不是经历了“素质教育”吗?一句无意中的闲谈戏言,没想到却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一怕作文,二怕鲁迅文.三怕文言文",曾经有人这样戏言学生学语义的三怕,虽然只是戏说,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也道出了许多学生的心声,学生怕学文言文的确已成了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时间     
本来,案头积压大量拍案叫好的“少年思想者”稿件待发,为什么这一期还要集中刊发一位老师所教两个班学生一次作文产生的佳作呢?想表明两点:一、指导老师,对佳作的诞生,有不容否定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只能体现在从感受到思想的“针刺”、拓展、提炼上,而不是其它。如果一切以“使花巧,玩公式”的削足适履为中心,那么,何来篇篇睿智勃发的好文章!二、如果钥匙投“簧”,那么,即便是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在一次作文课里,也能写出一批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好文。作文裸里无差生,每个人都能在短期内写出佳作,这不是戏言。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脑、手机普及率的提高,无纸办公、无信问候把人们从执笔书案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然而网上曾这样戏言":一手好字让电脑给毁了"。这话虽片面,但也反映了一种文化现象,久而久之,人们规范书写和正确使用汉字的意识就会逐渐萎缩,这不是一件小事!因此,教师要大张旗鼓地树起规范书写和正确使用汉字的大旗,担当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成仙(一)     
正成仙是一句戏言,只有孩子才会当真。一、夏天这个故事里有我的姐姐、我的哥哥、我的弟弟,还有我,这些人构成"我们",除了这些人,其他人都不是我们。贞观年间,我们住在长安城的一所大院子里,那院子中高周低,下雨天存不住一点水,这使我们对邻居低洼的院子大为羡慕,并早早的感到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