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进入多媒体时代,副专刊与新闻版的互相交织已成为我国当代报纸的新景观。报纸副专刊的概念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几乎包括了新闻版之外的所有版面。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相似文献   

2.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均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报业发展、新闻改革的浪潮中,专版、专刊和副刊像报纸的正刊一样,同样经历了大幅度、甚至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和扩张。可以说,专副刊这一不属于新闻范畴,但却是新闻的延伸和深化,并带有某种新闻的视角和“气质”,与新闻版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特殊新闻”,在满足读者对报纸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审美需求和服务需求,在组织、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影响群众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报纸的副刊已成为报纸分层次、分特点吸引受众的特色手段。专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新闻版不可替代的特性和作用,具有其它新闻版无可比拟的自身优势。”(江作苏:《办好专副刊是我们光荣的使命》)正因为专副刊在报纸中有着这样重要的地位,所以,专副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报刊史上一直把专刊这一独特的版块笼统地归入副刊,而且认定是对副刊的补充。这种观点在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学大辞典》上有明确的表达:“专刊:专门刊载某一方面材料的副刊。……报纸设置副刊,是为了补新闻版不足。报纸在综合性副刊之外又设专刊,又是为了补综合性副刊之不足。”这一模糊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专刊的个性,影响了专刊功能的发挥。实践的发展,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版块,准确地把握它们的个性,明确它们的分工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于报纸而言,文学副刊以其绚丽多姿的魅力,修改与调整着报纸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节奏,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着各种政治的与非政治的综合信息,并以此成为成熟报纸的坚实一翼,与新闻报道共同拓展着报纸的发行市场和读者群。对于文坛而言,文学副刊为文学注入了新鲜活泼的血液:一方面在不断培育着新的作家,同时又使成熟的作家拥有了一片张扬自己思想与声音的阵地;另一方面,依附报纸巨大的发行量与涵盖面,文学副刊为文学构建出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使文学与市场,作家与读者更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我国的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散文创作高潮。这两次高潮的出现,除了出版快速发展的因素之外,都与报纸的文学副刊有着直接的干系。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党报比作一桌富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那么文学副刊版就应该是这桌大餐中一道最诱人、最有风味的大菜。与正刊相比,文学副刊更具可欣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是吸引读者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  相似文献   

7.
周俊芳 《编辑之友》2013,(7):52-53,63
副刊是现代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和培养固定读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与普及,报纸副刊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巨大冲击。网络时代报纸副刊的创新之路,首先是要改变副刊定位,其次是版面设定不能为文学而文学,第三是编辑策划丰富多彩的副刊内容,第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副刊资讯。同时,要努力挖掘"草根文学",使其成为副刊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党报副刊是党报正刊的延伸和补充,是党报党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报纸而言,文学副刊以其绚丽多姿的魅力,与新闻版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文学副刊与新闻版具有相同的使命,但却具有着不同的实现形式,特别在目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读者对文学副刊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侯力明 《传媒观察》2004,(12):44-45
报纸文学副刊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繁荣和九十年代前半期平稳发展后,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逐渐显现出萎缩的迹象,一方面,报纸文学副刊整体版面数量大幅减少,有些地方缩减了版面,更有甚者,取消了文学副刊;另一方面,文学爱好者的热情和投稿量也明显下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报纸文学副刊的“营养”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报纸中的文学版块即文学副刊,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读者"买报纸就是为了读副刊",而在互联网时代,文学副刊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网站、客户端等扩大作品的容量、体裁和作者队伍,从而提高报纸品牌的整体影响力和凝聚力,同时还要探索专业手机阅读模式,增加网络小说、电子书等内容,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专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国报纸改扩版的大势下,其专副刊也在不断寻求变化,以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读者的需求。笔者在山西晚报专副刊版面的实践中,对报纸专副刊的变化态势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总体分析,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一、报纸副刊不应成为小众文化 在大众传播媒体日益强调新闻性、信息性、休闲性的今天,曾经占有报纸一定版面的副刊正逐渐丧失文学品性。报纸副刊分为文学副刊、亚文学副刊和非文学副刊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邹陶嘉 《新闻界》2005,(3):127-128
19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报业竞争的加剧、报纸改版扩版热的不断升温和受众观念的加强,传统报纸副刊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空前丰富多彩,形式应有尽有,同时各种专刊也发展势头强劲,专副刊的属性和界限一度变得模糊不清,学界曾以“大副刊”统称之。本文试对新时期报纸专副刊发展中的几大关系进行梳理,以期加深对报纸专副刊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副刊、专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地方报纸中,副刊、专刊的容量很大,而且可读性强,副刊、专刊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受读者欢迎。这主要是因为,除发表一些重要新闻外,副刊、专刊还可以充分体现其信息集中优势(既然名之曰“刊”,可以适当带有杂志化倾向;而“专刊”要专,可以突出重点加大份量),提供更深层次的新闻分析和新闻背景陈述,提供更多层次的不同精神需求的作品。但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还应该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这是由副刊、专刊的特点与功能决定的,也是当今社会的文化语境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的现实要求,更是报纸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如果地方报的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固步自封,失去时代感,就会失去特色,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15.
报纸文学副刊缺少吸引力,主要是贴近性不够,远离现实生活,漠视社会热点,甚至罔顾读者阅读欣赏习惯的变化。增强报纸文学副刊的贴近性,必须转变办报思路,走草根、本土、年轻化的路子,既要关注作品,更要关注作家,观照文学热点,有机对接新闻板块,使文学副刊成为新闻产品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对报纸副刊,尤其是党报副刊的定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运作理念。有些人主张报纸副刊就是文学副刊,必须刊登“纯文学“的东西,甚至大声疾呼副刊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报纸要为文学留下“一方净土“。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当今时代文学“式微“态势明显,报纸副刊应该逐步走上专刊化的道路,以更宽的范围、更多的容量,最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办报体会,就报纸副刊的定位和运作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报纸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新闻、评论的增加量是有限的,大量的新闻容量多体现在专副刊上。尤其是在厚报时代到来的当今,专副刊已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已远远超越了纯文学的传统概念,各类专刊副刊既丰富了报纸内容,又突出了报纸的品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专副刊办得好坏决定了报纸本身的品质定位。  相似文献   

18.
刘元娟 《青年记者》2007,(12):82-82
乍一看,策划似乎与报纸正版新闻类板块关系更紧密一些,而与副刊关系不大,特别是文学副刊关系不大。报纸正刊为了及时反映新闻事件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需要进行精心策划,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副刊一般时效性新闻性不强,但有专家曾经说过:“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文化品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副刊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可否认,如今的报业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地方党报若想在这种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除了在新闻版上求新求活之外,还需要报社各部门的协调运作、通力合作。报纸是新闻纸,专刊、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应再远离报纸的中心工作自娱自乐,不应再以大量版面发表那些离生活很远、离新闻更远的文章,或仅仅满足于遣兴消闲、常识宣传、猎奇猎趣等等。我们认为,对专刊、副刊新闻性的强调,正是专刊、副刊作为传媒的价值功能的理性回归,给专刊、副刊插上新闻的翅膀,走新闻化专刊、副刊之路,应该是专刊、副刊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副刊作为报纸正刊的延伸,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块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如今,报纸副刊的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其体裁不仅保留了往日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类文体,更多的是融合了新闻与文学众多特点的透视、扫描、特写等文体,其内容更是囊括了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军事、体育等领域,涵盖了家居、旅游、消费、休闲、娱乐等方面,辐射至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在新的历史时期,副刊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已成为各家报纸版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