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的辉煌开端,也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学绵绵不尽的源头和取之不竭的宝藏。《诗经》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围绕着《诗经》形成的“诗经学”已经与“红学”“龙学”一样,成为了一门显学。因此,了解一些与《诗经》相关的名词术语是十分必要的。有趣的是,在诸多与《诗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至为崇高的。《诗经》的源头性意义是多方面的,有思想方面的,也有艺术方面的。不管哪方面,都有一个共同性质:原始性、典型性、重复性、模式性。下面选四例谈谈《诗经》所开创的诗歌模式,从而探讨古诗词的阅读鉴赏。  相似文献   

3.
《诗经》大小《雅》的文学价值在现代诗经学史上一度受到忽视。通过对大小《雅》相关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诗经》大小《雅》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达到了当时诗歌艺术的最高水平,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主要形态——叙事诗歌和抒情诗歌在大小《雅》中都已得到了相当充分的发展。这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诗话?诗话是一种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作法、探讨诗歌源流的著作。它是在诗歌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诗歌源远流长,特别发达。约三千年前的殷商卜辞和周易卦爻辞,已经有了一些用文字记载的极其简朴的原始诗歌。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更出现了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已经相当成熟。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合称“风骚”,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诗经》英译本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国外热点理论学说的结合运用和翻译策略的宏观探讨,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笔者认为,《诗经》英译本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误译现象,即使向来被誉为"标准译本"的理雅各韵文全译本也难辞其咎。本文认为,《诗经》既是一部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又是中国悠久的经学传统理念下的经学著作,因而《诗经》英译本要担负起传播中国古老的诗歌艺术和充当海外汉学名著重要版本的双重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十五国风是《诗经》的精华,它对中国诗歌的体裁、用韵、艺术表现手法、语法修辞、诗歌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炳海《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所谓的《弹歌》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歌谣的问题,所谓的《国风》是歌词选集的问题,所谓的《诗经》为乐官采录编选的问题,关于骚的解释问题,关于《诗经》为歌诗的问题等。李炳海《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存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严重影响了李炳海《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含蓄性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人们常说古代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含蓄蕴藉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往往被推为诗艺的极致。《蒹葭》是诗经中的抒情名篇之一,是《诗经·秦风》里的代表作。秦诗中多是慷慨悲壮、粗犷质朴的作品,由此清新柔美《蒹葭》在《秦风》中显得尤为特出,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本文主要从艺术表现和审美欣赏的角度来阐述《蒹葭》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9.
张松多 《华章》2011,(7):51-51
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形式,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它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四言诗风靡中国诗坛的时代,五言形式已开始萌芽,如《诗经》中的《父子露》和《北山》。  相似文献   

10.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为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更是直接而频繁的出现,以至影响到后世文学,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水文化现象。在《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作为一种意象,它蕴含了哪几种审美情感,下面试析。  相似文献   

11.
《周易》卦爻辞已经开始讲究对仗和用韵,句式生动流畅、简明洗炼,在形式上呈现出诗歌的特征;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色彩斑斓、摇曳多姿的艺术风格,在内容上具备了诗歌的意境。《周易》对《诗经》的创作具有明显影响。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诗歌原初状态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说到诗歌,中国绝对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始终光芒四射,它以自己独特的美和内涵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中华儿女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在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讲求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学子》2003,(11):49-52
1《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逃之夭夭”,“杨柳依依”等四字句,今天人仍被广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选集,收录了中国大约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是能够唱颂的歌词集成。《诗经》与原始祭歌和民歌虽有密切的联系,但不是简单的仿效和继承,而是充分吸收了西周文明的精华。它不仅在内容上充满人文精神,充分利用了当时语言文字进化的新条件,而且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成功地完成了中国诗歌由口头创作到书写创作的历史性的转化,是中国语文的第一次书写的儒家思想元典,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发展很早的一个标志,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诗经》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国风是其中的精华,收录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共160篇,而这些民歌中价值最高的,则当属爱情诗了,国风中的爱情诗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爱情可谓是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文学史上的这一主题应该是《涛经》开创的。  相似文献   

16.
倪芝 《考试周刊》2013,(8):12-13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意象使用甚广。乐府诗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精神,将意象手法的运用推至新高度。在这当中,最为深刻的变化莫过于大量动物意象的涌现。正是一系列动物意象的使用,《诗经》乃至乐府诗歌的创作,文人的情感才有了抒发的出口,将现实生活的愤懑和悲怨推向高峰。作者以《诗经》《乐府诗集》为切入点,论析动物意象对古典诗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西汉时《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后人对此作了很多诠释和演绎。《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诗篇大多是表达青年男女爱情的。《关雎》就出自《诗经·国风》中。有好事者评选出“中国古代十大经典爱情诗词”.其中就有《关雎》。可以这样说,这首传说中中国最古老的情诗表达爱情直接而朴实,没有矫情的掩藏.没有夸张的煽情.真实地反应了男子追求美女不得而辗转反侧的焦虑心态。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与《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源头,无论是从思想内涵还是艺术形式上看,它们都对各自的文化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郭绍虞先生认为,风相当于抒情诗,雅相当于史诗,颂相当于戏诗。《圣经》包括旧约、新约两部分,从文体上看,诗歌约占其总篇幅的三分之一,《雅歌》是其中最著名的抒情诗。作为中西抒情诗的经典,  相似文献   

19.
徐多毅 《考试周刊》2011,(43):35-36
诗歌是人类存在的最纯、最美的文学语言。《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而《关雎》是整个《诗经》的开篇之作,在《诗经》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关雎》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在《关雎》翻译中,既要保留原诗的形式、内容、意义,又使原诗在译语中得到等值的再现。诗歌的翻译不但要注重译文是否符合原文的内容,而且要考虑译文是否具有美感,能否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虽同时运用于《诗经》和《楚辞》的创作之中,但彼此之间则经历了学习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诗经》和《楚辞》中的比兴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原始诗歌审美意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最终使得诗歌审美意识趋向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