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远东运动会的创办与发展及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远东运动会是近代亚洲地区最早的综合性运动会,从1913年—1934年分别由中、日、菲三国举办了共10届,中国承办了第2、5、8届。这是近代中国最早参与及承办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不仅激发了国人对体育的关注,也促进了当时我国全国性体育组织的成立、运动员选拔机制的形成以及竞赛体制的形成,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以民国时期出版的若干部<体育原理>为切入点,论述了美国的威廉姆斯、麦克乐和中国的宋君复、方万邦、吴蕴瑞、袁敦礼等人的体育思想,说明我国近代体育科学发展中美国体育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总体态势.  相似文献   

3.
远东运动会,在我国近代篮球发展的进程中曾有过积极作用,它是中国篮球队最早走出国门参加的正式国际赛会。 1910年,在菲律宾工作的美国芝加哥青年会体育干事布朗(E·S·Brown)的倡导下,菲律宾成立了体育协进会,并推选他为会长。1912年,  相似文献   

4.
阎锡山作为近代中国实施义务教育第一人,民国时期山西的义务教育普及堪称全国之楷模。而义务教育的普及不单单是民众参与民主政治的"筹码",也为义务教育下初等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石,更为山西近代学校体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体育的发展历尽艰辛,中国在十届远东运动会上,除个别项目外,均落后于日本和菲律宾;在1949年以前参加的三届奥运会上,竟没有一个中国选手获得名次。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8,(6):492-495
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对民国时期国术与体育二者之间归属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二者关系变化开始是由于近代体育一词的引入和西方列强的文化渗透;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健身价值需求为重要因素。然而武术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挑战,我们应坚持走属于中国本土特点的武术发展道路,正确认识国术和体育间关系,挖掘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而不是使武术不断西化和变质。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期我国为了御国保种开始对体育进行改革,传统体育遭到冲击,近代体育登上历时舞台。在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国时期再到军阀混战到抗体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代体育在战争中艰难的发展着,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现代化体育发展才开始步入正轨,到现在经历了60余年我国由体育发展成了体育强国。随着历史的进步,我国人民的健康需求也不断地变化着,人们对健康观念认识的改变也影响着我国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丘纪祥是我国近代排球运动的先驱,也是广东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体育活动家。早从1910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远动会及1913年参加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起,就投身于发展我国体育运动事业。1987年10月由王振亚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旧中国体育见闻》第五章“我国参加远东运动会简况”内载:在旧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初期,广东南武学校陈颜,丘纪祥就是当时的佼佼者。丘纪祥在第一届远东运动会上,参加田经、足球两项,又参加了临时的排球表演赛,在第二、三届是我国排球队主力队员、第四届至第十届则担任排球教练或领队,为我国排球在远东运动会上五次夺取冠军,立下了汗马之劳。  相似文献   

9.
对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民国体育家群体形成于近代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是中国体育事业近代化事业进程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其群体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地域分布以江、浙为主,学缘结构以近代中国的整体留学运动为依托,毕业于国内、外体育名校诸多,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女性虽处于弱势地位,但女性体育家的出现为中国妇女体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肩负体育救国的历史使命,兼容并包的学术风范,融贯中西的治学理路,交叉融合的学科背景,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知行合一的实施方略是民国体育家的整体特征。民国体育家对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贡献主要表现在促进民族精神与国民体育意识的提升;促进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积极传播西方近代体育,推动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人才培养以及中国妇女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正廷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体育外交家,也是我国近代体育的开拓者。文章以王正廷一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为基础,着重论述了他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突出贡献。同时根据中国近代体育发展为线索,从历史角度对王正廷不同时期体育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进行分析解读。研究认为:王正廷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一生的经历密切相关。在近代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碰撞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王正廷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体育事业的参与热爱,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育思想,并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