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四和《别内赴征三首》,旧说认为,前者是天宝十载(751)为鲜于仲通伐云南而作,后者是天宝初应玄宗征诏时作。本文根据二诗内容、李白行踪、史书记载等,考定前者是天宝十三载春夏间为杨国忠征天下兵伐云南作,后者是至德元载(756)冬应永王征辟赴江陵幕府时作。旧说错误。  相似文献   

2.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不用时间单位,人们几乎无法说明任何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问题。时间单位用得最多的是年,最容易用错的也是年,而一旦用错,就会贻误读者。本文拟探讨一下“年”的正确使用问题。 一、历史纪年注意用”年”还是用“载” 一般地说,年、载是同义词,人们常说:“一年半载”。但用于历史纪年,该用年处用年,该用载处用载,不能替代。我国西汉时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他即位的那年称建元元年,以后顺序递记。在产生年号纪年以前,是从帝王即位那年算起,如西周共和元年。须要注意的是:唐玄宗使用天宝这个年号的时间为15年,除天宝元年、天宝二年用“年”外,其余13年“改年曰载”,即天宝三载、天宝四载……天宝十五载;唐肃宗使用至德这个年号的时间为3年,除至德元年外,余为至德二载,至德三载。从西汉刘彻至晚清溥仪,我国封建帝王用年号纪年,历时共2051年,只有上述两个例外——用载不用年。可惜很多书稿作者,编校人员不注意,  相似文献   

3.
杜甫《春望》一诗作于至德2年3月(公元757年)。诗中“烽火连三月”中的“连三月”该作何释?说法不一,通常有两种:一说“连三月”是指正月、二月、三月,时为三个月(五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也是此说);另一种说法是指“连逢两个三月”,时为一年。笔者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可商榷。请看历史:天宝14年(公元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756年6月叛军破潼关、占长安,唐玄宗李隆基离长安奔蜀,杜甫携家从奉先到鄜州。7月,肃宗  相似文献   

4.
《永乐大典·潮州府·建置沿革》载,潮州于“天宝元年(742年)改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州。”韩愈贬为潮州刺史时(819年)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之句;李德裕《过恶溪》诗亦云:“潮阳未到人先说,海气昏昏水拍天。”诗中的“潮阳”就是潮州。直到北宋初,陈尧佐诗中乃称潮州为潮阳。  相似文献   

5.
曹振国 《现代语文》2004,(11):24-24
《行路难》(以下简称《行》)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以下简称《宣》)是李白七言古诗中的名篇。《行》写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宣》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在宣州与族叔李云饯别之时,两首诗的写作时间虽前后相差九年,但两首诗具有很多相同、相近和相似的地方,堪称比肩的姊妹篇,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赏析。一、两诗具有相同的背景、相近的意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怀抱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受诏入京,供职于翰林院。两年后因谗毁而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内心十分愤慨,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从天宝三年到…  相似文献   

6.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于安史之乱前,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人当时在边塞的封常清幕府中任判官。这年八月,他在轮台(今新疆库车县东)送一位姓武的判官回京,写下了这首意新境奇,独具一格的送别诗。  相似文献   

7.
三、“安史之乱”以后的生活和创作天宝年间各种矛盾的尖锐化,终于在十四载爆发了历时八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整个唐王朝从昌盛走向衰微,起了划时代的变化。那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范阳(今北京)。那时,唐朝军备废弛。“禄山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藏匿,或为所擒,无敢拒之者。”(《通鉴》)十二月,陷洛阳。至德元载(756)六  相似文献   

8.
《春望》写于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三月。两年前,即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长安沦陷,杜甫携家逃难,住在鄜州(今陕西鄜县),七月肃宗即住灵武(今陕西灵武县),他前往投奔,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幸因官职卑小,未被囚禁。当时长安被叛军占领着,诗人身陷贼营,他看到长安被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即景生情,就写下了这首伤时恨别,忧国思家的千古名篇。  相似文献   

9.
郎士元考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生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皇甫冉榜进士。姚合《极玄集、卷上》:“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年进士。”《新唐书·艺文志四》:“郎士元诗一卷。字君胄,中山人。”计有功《唐记纪事·卷四三》所载殆与《新唐书》同。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按:《极玄集·卷下》谓:皇甫冉“天宝十五载进士”。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皇甫冉)  相似文献   

10.
煌煌一代大唐,其独特的社会土壤,艺术环境成就了一个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继往开来的诗歌创作群体。历数这个群体成员在诗歌创作上各自呈现的艺术特征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除了杜甫之外,恐怕我们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以忧黎庶、偃甲兵、念谏求、薄赋敛、致君唐虞为已任、用如椽大笔、如虹气势写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诗中圣哲。宋人李纲曾在其《校定杜工部集序》中对杜甫有过这样的感喟:“自开元天宝太平全盛之时,迄于至德,大历干戈乱离之际,子美之诗凡千四百四十余篇,其忠义气节,羇旅艰  相似文献   

11.
此诗选自明代黄凤池选辑的《六言唐诗画谱》,作者为中唐著名诗人刘长卿。刘长卿(?——约785年),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问县)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三年春,刘长卿因某事而由苏州长洲尉贬为潘州南巴尉。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大历中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所诬奏,因有人为他说情辩护,遂量移睦州司马。以后又作过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后的心情。他长于五言,权德舆称他为“五言长城”。刘长卿性刚多忤权门,因此两遭迁斥。他这种“傲其迹而竣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  相似文献   

12.
答: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辞海·历史分册》“大学士”条释曰:“官名。唐天宝初于崇玄署置大学士一人,由宰相兼领。至德时,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贞元时并罢。五代后梁,曾置金鉴殿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系优礼大臣的官衔”。按此说,“大学士”这种职官始置于唐玄宗天宝(742—755)初年。查《旧唐书·百官志》“修文馆”目下称:(中宗) 景龙二年(708年)始置大学士四人,以象四时;学士八人,以象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时。《资治通鉴·唐纪》也载:“中宗景  相似文献   

13.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①詹锳先生据集中《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诗中的“百岁落半途”名及诗题,定本诗为天宝十二载(753)作,时年五十三,可从。敬亭山:在宣城北十二里处,相传为  相似文献   

14.
(一) 游河朔的时间岑参《送郭又杂言》诗云:“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河朔指黄河以北,当与“河北道”之河北同义。《新书》卷五《兵志》云:“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即指盘踞于河北道的三个藩镇。岑参曾在河朔地区漫游,这是他前期生活中的一次重要游历。岑参游河朔时所作的《敬酬杜毕淇上见赠兼呈熊曜》诗中有“忆昨癸未岁”之句,可以据此定斯游之年。癸未岁是天宝二年,则河朔之游在天宝三年。这与他游河朔时所作诗也是相符的,他在《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中说:“一从弃鱼钩,十载干明  相似文献   

15.
卢纶几首诗的题注有“至德”,这一直被人认作年号;由此引起对卢纶生年及诗意的误解。本文提出至德不是年号而是地名;它与池州乃至鄱阳(饶州)都有关系。文章结合这些地名的考证讨论了卢纶的生平,并对其作品作出了更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篇第一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解题”中称此诗为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随封常清西征播仙时所作。“播仙城即左末城。距播仙城五百里有且末河,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车尔成河,是征播仙时的必经之地。这里的走马川即左末河。”自此之后,  相似文献   

17.
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游桃花潭,汪伦酿美酒相款待。临走时,汪伦送行,李白甚是感激,至放歌台作《赠汪伦》一首留别,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汪伦为何人?宋本《李太白文集》注曰:“白游泾县桃花潭,村汪伦酝美酒以待白。”后人多沿其说,包括地方志。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盛唐诗研究是唐诗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前人在论及盛唐诗时,往往将开元与天宝两个时期的作品合在一起论述。笔者认为,开元诗之基调与天宝诗之基调并不相同。开元年间政治较为清明,而开元诗之基调较为积极乐观。到了天宝年间,由于政局由明转暗,各种矛盾也逐渐激化,因此这一时期的诗歌也大多流露出一种忧患意识。在唐诗发展史上,天宝时期上承开元,下启大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李颀是盛唐诗人,生于武后天授元年(六九○),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七五四)以后。①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中进士。他比王维、高适、李白等都大十多岁。其诗固不能与此辈相伉,然己入盛唐之音,被后人视为盛唐一大家。《全唐诗》存李颀诗三卷,计一百二十四首,另收逸句两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李颀的全部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0.
李白 ( 70 1— 762 ) ,诗风飘逸浪漫 ,性格豪迈雄健 ,志向高远不群 ,终其一生 ,都希望自己能在那个伟大的时代建功立业。天宝元年 ( 74 2年 )他终于应诏到长安 ,受到唐玄宗的隆重迎接 ,诗人以为实现自己夙愿的机会终于到来。但他在长安的生活虽然优裕 ,而且受到天子的格外礼遇 ,但他的任务主要是粉饰太平 ,歌颂帝王生活 ,得不到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后又受到高力士、张洎等权贵的谗毁 ,被迫离京。这首诗大约就作于他离开长安的天宝四年前后 ,诗中表现了自己失意后的茫然与愤激以及不屈于现实的自信与豪迈之情。在痛苦之中洋溢着昂扬的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