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2006,(5):47-47
懒惰表现——思想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时空》2011,(6):62-63
我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我懒得动脑思考问题时就想,我不举手,总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的。还有,我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天去做。在完成当天的作业时,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说:"教语文,没那么复杂,就三件事:读书、写字、作文。这三件事做好了,语文不好也难。这三件事做不好,语文要学好也难。"然而就是如何做好这三件事,却有太大的外延,首当其冲的必是课堂教学的高效。如何使语文课堂实现高效是目前小语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在"课堂观察"的研讨中,我们听到的最重要的一个词语就是"还学于生",即: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笔者就教学经验和个人学习所得谈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  相似文献   

4.
正以前,我总觉得学生上课不举手就发言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不仅有违课堂纪律,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思路、教师的讲课情绪,造成课堂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但上学期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插话"让我措手不及人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篇文言文——蒲松龄的《山市》,这是一篇描写海市蜃楼的文学作品,海市蜃楼这一自然现象虽不常见,但学生在小  相似文献   

5.
记得上初中时写日记,老是坚持不下来,于是常常敷衍了事。有时能写上三五百字,有时却只有一句话:"今天没事可写。"那么长一天,怎么会没有事情可写呢?关键是懒,懒得动脑,懒得把那些貌似平常的事情理出头绪,寻找出其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并把它写下来。有些同学一写作文就发愁没什么可写,其实也大多是这个原因。他们记叙一件事,三  相似文献   

6.
正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很多学生愁眉苦脸,写作时抓耳挠腮。学生为何对习作不感兴趣,是他们天生讨厌这件事吗?当然不是。那么,如何让学生重拾习作兴趣,让他们乐于写作?一个有趣的题目,自由的表达空间,自主、合作的评改方式,就可以让习作有趣起来。一、让题目变得有趣类似于"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我的同学"等等写人系列习作,还有"记一件有趣的事""记一件难忘的事"等等记一件事的习作,写来写去总是这些题目,怎么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呢?如果换一个题目呢?我们给常规的习作题目做了适当的改变。例如,我们常常会遇见介绍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市的李女士最近正为一件事而苦恼:去年夏天她托关系、找门路,好不容易才把儿子送进了一所"热点"初中就读.可孩子入学不久就显出了疲态,过去活蹦乱跳、精力旺盛的儿子周末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床睡觉,连话都懒得和父母说.李女士和丈夫最初还以为是初中课程增多、孩子一时无法适应所致,所以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事情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两天孩子回家,竟然冲他们喊起来:"你们给我找的是什么破学校,让人连觉都睡不够!"并口口声声提出要转学.  相似文献   

8.
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在学习上容易遇到一些障碍,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对症下药。学生懒怎么办?表现:一年级有些新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差,别的同学积极思考时他们却懒得转动大脑;别的同学上课时紧跟老师的节奏,他却连书懒得翻。原因:因为家长的溺爱,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许多机会,久而久之,脑子和手就“锈”住了。药方:一个四肢不勤的人不会是一个勤于动脑的人。需要孩子自己做的事一定让他们自己完成;孩子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应该鼓励他自己解决。抵触老师怎么办?表现:许多被宠惯了的孩子上学后受不得半点委屈,他们抵触老师…  相似文献   

9.
正高三的学习紧张忙碌。在高三的总复习中总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影响到大家的学习效率。王鹏(化名)刚进入高三时信心十足、精神饱满,但高考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却发现自己突然变得越来越"懒"了:懒得上课、懒得看书、懒得做题,每天总是犯困。生活就是每天同样事情的不断重复,一叠叠的试卷摆在那里,好像一座山,永远也做不完。这些使得他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儿来,情绪还很低落,行为变得古怪,经常发牢骚和发无名火……老师和家长都挺为他着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7,(9)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一种较普遍的现象:现在仍有不少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总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呢?我觉得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所倡导的"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不失为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该做的事,不是我们没有想到,而是我们没有立刻去做。时间一过,就把它忘了。有时是因为忙,有时是因为懒。想到某一件事该做,但当时没有时间,于是想,“等一下再说吧!”但等一下后,为其他事务分神,就把这件事忘了。有些人虽然不忙,可是喜欢拖延。虽然想到,却懒得立刻着手去做。心想,“等一下再做吧!”可是,等一下之后,他就忘了。或者已是事过境迁,失去当时的时机了。  相似文献   

12.
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以真情去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每天做的就是这一件件平凡而细小的事,而这些小事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我感到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不能仅仅表现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而且还应该体现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上。  相似文献   

13.
撒尿,自古以来人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但这件事不是随便就做的。在文明社会里,做这件事必须有个准则,起码有个规定了的场所——厕所。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一个学校教学楼的墙角并不叫厕所吧,但是偏有那么一些学生总喜欢在教学楼的墙角撒尿。我不知道他们为何做这种选择,但“客观”地说,在墙角撒尿也确实有几点好处:一、距离近,不用走很远的路,减少损耗的能量;二、消灭害虫,据说墙角处多有蚂蚁洞,一泡尿就可以置之于死地。可我还是被他们的勇气惊呆了。各位在墙角撒尿的仁兄定是鼻腔炎患者,闻不出空气中的骚臭味,难道他们都是张大嘴巴来吸气的?…  相似文献   

14.
从2到12     
"这一排可以走了。"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如释重负,不约而同地从医务室蜂拥而出,一哄而散。只剩下最后两排同学"独坐敬亭山",气得他们直向我们斜眼儿,我们却乐得向他们扮鬼脸儿。打麻疹疫苗这件事真是惹得我们这些"莘莘学子"民怨沸腾。干吗非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可学生却“身在宝山不识宝”。这不是他们没有观察,而是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平时我注重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三八妇女节,我让学生写一写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6.
镜子,古而有之,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明事理。找一面镜子不难,找一面能准确对照自己的镜子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一定要为师,我看先要为"镜"。做学生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应该公正地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应该清楚地照见他们的瑕疵,应该清晰地反映他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我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没有任何经验。都是按照一些老教师的做法来进行教学管理,但这些经验我用起来却不灵了,我很苦恼,甚至想放弃教育工作。是一件事改变了我。记得是1998年的事了,那天我上跨栏课。在上课时有一个全校都有名的捣蛋学生,全年级的老师都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都在想办法要将他开除出学校。他在跨栏练习时却表现得非常认真,动作做得非常好,还积极地帮着搬运栏架。我当时很是吃惊。课后我找了他,他告诉了我一件让我更吃惊的事。  相似文献   

18.
我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没有任何经验。都是按照一些老教师的做法来进行教学管理,但这些经验我用起来却不灵了,我很苦恼,甚至想放弃教育工作。是一件事改变了我。记得是1998年的事了,那天我上跨栏课。在上课时有一个全校都有名的捣蛋学生,全年级的老师都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都在想办法要将他开除出学校。他在跨栏练习时却表现得非常认真,动作做得非常好,还积极地帮着搬运栏架。我当时很是吃惊。课后我找了他,他告诉了我一件让我更吃惊的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然不成为教,学也不成其为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学,而不是机械地指挥他们。新课改一直都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笔者利用项目教学法将所要教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尝试着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自己备课,自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爆竹的记忆》实际上是以爆竹为线索的对儿时农村过年的一篇回忆,在酣畅的行文中跃动着的是炽热而烂漫的童心。不要以为穷困寂寞的生活里就只有悲哀和叹息。对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一点小小的满足也能带来极大的快乐。他们仿佛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只知道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享受快乐,而对痛苦却懒得理睬。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放炮这件事给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