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最早的民间邮刊《邮志界》自1918年2月问世以来,经过85年的演进,随着集邮活动的普及和提高与集邮队伍的不断壮大,邮报邮刊的种类越来越多。各类邮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有的虽出版仅数期,但留给集邮者的邮识确相当宝贵。无论是官办的(此处泛  相似文献   

2.
前言:集邮爱好者对邮学精心研究,并加以论述,交流信息,全靠邮学报刊的传播。邮学报刊是集邮爱好者追求邮识的根源和精神生活的食粮,这也是集邮文献收藏长盛不衰的原因之所在。据史料记载,山东的集邮活动约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较之沪杭要晚,故直到1946年1月1日才出版了第一份邮学小报,如今已达50余份。笔者试根据本人之收藏分类整理简目如下,以便同好集藏。错谬之处,诚盼方家斧正,以使此资料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3.
重视集邮文献的情况早已有之,可以说自有集邮文献起,文献集邮就已萌芽。这其中,既有集邮文献的编办者、写作者、组织者;也有一批重视邮识的集邮家。就我国而言,许多早期民间邮刊能够幸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批集邮家悉心收集、精心保存的结果。现在,随着我国集邮水平和集邮受好者整体集邮素质的普遍提高,重视邮识、重视集邮文献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从而不断激发了广大集邮组织者、工作者、集邮研究写作者和许多邮友编办、写作、出版集邮文献的热情;激发了立广大邮友对集邮文献较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激发了集邮文献研究组织形成与开展活动,引导文献集邮良好发展的热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献集邮热潮。那么,什么是文献集邮呢?  相似文献   

4.
2017,我在快乐集邮中又度过了一年,在此盘点一下我收获的种种集邮快乐。收集集邮文献之乐。通过订阅、邮友惠赠、交换等方式,我已收集到近百种2017年出版的集邮报刊。承蒙厚爱,2017年黄锡受老师惠赠大作《草根集邮文选》、洪忠基老师惠赠大作《此物最相思—邮海心迹》。有这么多集邮书刊为伴,学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我因生活充实而快乐。学写邮文之乐。2017年发出邮文188篇,  相似文献   

5.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6.
1946年水原明窗先生创建日本邮趣协会,目的是为了吸引广大集邮爱好者普及集邮知识。1982年日本邮趣协会财团化,水原就任理事长。日本邮趣协会既是集邮活动的组织者,又是邮票的经营者,还是集邮书刊的编辑发行者。经过多年经营,到1996年创业50周年时,日本邮趣协会会员遍及全国,已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日本最大的集邮组织。协会还出版《邮趣》《邮票杂志》等刊物。  相似文献   

7.
《大众集邮》一书出版由集邮家童国忠编写的个人集邮文集《童国忠集邮文集·大众集邮》一书近日由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者自1985年开始发表集邮文章。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共撰写了邮文500多篇,这本《大众集邮》收录了其中的100多篇。该书分为四个部分,分  相似文献   

8.
《邮缘》1984年10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邮缘》是我国第一部以集邮为蓝本的电影故事片,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上演后,曾风靡一时。《邮缘》连环画的出版是在影片上映不久后出版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邮递员周芹偶然结识青工丁大森。闲谈中,大森信口开河说自己爱好集邮,并勉强凑拢一册邮票,请周芹欣赏,周芹看后默  相似文献   

9.
邮学家张赓伯"集邮甚早,所藏邮学书籍亦丰","且能作精细研究而为历史之考证",人称"邮史矿"。高山仰止,实为今天文献集邮爱好与研究者之楷模,笔者在《民国稀见期刊之集邮专辑》的探访中,略有所得,旁及赓老事迹。今年3月17日为张赓伯110周年诞辰,特撰此稿敬献前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邮文化的普及和集邮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各地集邮者中关心邮学、注重邮识,对创作、收集、整理和研究集邮文献感兴趣者不断增多。以集邮图书和集邮报刊为主的集邮文献层出不穷并跻身国内、国际大型邮展,其中许多获奖的文献质量也逐年提高,说明了我国集邮文献(图书)的出版工作正进入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就目前而言,编刊办报、撰写学术论文、出版个人文集、筹办集邮文献展览、开办个人集邮文献收藏馆(室)、组织书评和文献研究等已成为众多集邮者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近来,在省市集邮报刊上,可以发现一些“老集邮、新面孔”的作者,他们的文章或谈专题,或写集邮知识,或抒发结交邮友之情感,言之有物,可读性强,实乃邮界可喜之事。“老集邮、新面孔”,说的是他们大多数已有数十年集邮历史,但写邮文较少,名字一旦出现在报刊上,令人觉得新奇——他也写起文章来了。多年的邮市炒作,加上新邮发行量大,邮票不断打折,使许多赶浪潮的“集邮者”自动退出,留下来的,都是铁杆邮迷;人过中年,邮趣不减。一个人玩还觉不过瘾,还要参加民间邮学会,隔三岔五去赶场,与邮友们侃侃邮经。  相似文献   

12.
江西抚州市集邮协会编辑的《抚州集邮志》日前出版。该书为16开本,316页,21万字,插图1000余幅;分为邮事篇、邮品篇、邮戳篇、邮刊篇、邮谊篇、邮文篇、邮人篇、大事记、附录等共十大章。全书采用“略古详今”、“一纵一横一突出一中心”的编纂方法,对抚州集邮  相似文献   

13.
美国集邮家克里夫顿·阿姆斯特朗·豪斯(1873—1936,图1)主要收集加拿大、朝鲜、日本等国邮票。他在邮刊发表文章,还出版集邮专著。1911年在波士顿出版的《加拿大:邮票与邮政用品》,是他享有盛名的经典专著,至今仍是研究加拿大邮票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他是当时美国集邮界最为活跃的成员之一。1910年8月起,他成为美国集邮协会(APS)会刊《美国集邮家》主编,并经常发表自撰的研究性邮文。  相似文献   

14.
谈到红印花邮票的研究文章,自然要提及集邮家赵人龙。赵人龙收集和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早期古典邮票,同时对中国欠资邮票、新中国普票等也有极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迄今近80年的集邮生涯中撰写的集邮普及与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其中关于大龙、小龙、万寿及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四大古典华邮的研习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广泛刊载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出版的数十种集邮刊物上,如《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鼓楼邮刊》、《邮友信箱》、《中国邮史》、《邮票世  相似文献   

15.
鉴于公开出版的综合性集邮期刊的合计发行量正在萎缩,而内部出版的专门性集邮期刊的品种正在飚升,为了各家邮刊的持续发展,作者建议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协调下,邮刊的主办者和从事者进行有默契的分工,各自打造精品名牌,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邮友信 箱》是无锡崇安 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的一 份邮刊。1959年 8月创刊。 《邮友信箱》起初是《集邮通讯》的副刊,每月随《集 邮通讯》订户附赠。此刊实际上是集邮小组组员的交流 平台,主要刊登组员的征让信息,在联络邮人、促进邮 友交流、邮品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自1960 年3月后,《集邮通讯》停刊,《邮友信箱》逐渐由副刊  相似文献   

17.
读编往来     
新《集邮博览》杂志已经出版四期了,总体来看办得非常好。新杂志起点高,印刷精美,版式新颖,文章有特色。从文章来看,大多以邮政史、集邮史为主,馆藏文物介绍在目前我国的集邮报刊中是独一无二的。紧紧抓住集邮四史,以史赏邮,用邮史说话,善于利用邮政邮票博物馆的优势,这是《集邮博览》的特色,让人耳目一新,完全改变了以往集邮文章重复乏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新光邮票会于1925年冬在浙江杭州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取得较大发展,出版邮刊,举办邮展,队伍不断壮大,会员不断增多,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为在我国普及集邮,扩大集邮的社会影响,建立了显著的功绩。因此,新光邮票会成为我国集邮史上最负盛名的三大邮会之一。 纪念新光邮票会,主要是纪念新光邮票会在集邮活动中,热爱祖国、重视邮德、邮识和邮谊的宝贵传统。 新光邮票会的许多老会员,在旧中国,在沦陷时期,以保存国粹为精神动力,坚持发扬民族文化,收集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2015,(1):2
《中国集邮年刊(2014)》为中国邮政2015年首推年鉴式集邮年刊,2015年1月出版。内容涵盖2014年全年邮票邮品背景资料,全年集邮大事记(邮票、会议、活动)、重要邮文,邮局邮网,拍卖信息、邮市行情等,具有权威性、资料性和史料价值,将为各级集邮组织和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学术研究和集邮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为"中国集邮史料"的编撰积累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乙酉年,风和日丽,桃红柳绿,菜花金黄的日子,郭老自贵阳给我寄来了他的新作《郭润康集邮日记》,真乃喜出望外,如春风吹拂送来邮书芳香。这本书是郭老继《集邮传真》、《郭润康集邮文选》一、二卷之后的第四部集邮专著。《郭润康集邮日记》是从2003年3月23 日至2003年12月31日,以日记体裁所写的集邮文章,共26篇,28万字。目录以写作时间为序。为方便查阅,内容又分:心系“非典”、邮苑新枝、邮海泛论、邮缘邮谊、释疑解惑、封片戳卡、偶拾随笔、票品评介、邮会邮刊、邮旅记事10个专题。篇篇生动朴实的集邮日记均由短文组成,邮识丰富多彩,文理精湛动人,通俗流畅易懂,紧随邮事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以集邮作“大文章”,以集邮阐发哲理,以集邮指点人生,以集邮愉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