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岑参西域送别诗的研究历来很少见,试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对其西域送别诗进行探析。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描写战争、展示西域奇丽风光、表现西域民俗风情和汉蕃交往;从艺术角度考察,岑参的西域送别诗是集雄壮、新奇、俊美于一身。  相似文献   

2.
唐代西域诗是对西域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对唐代西域民俗有着比较全面的反映。这种风俗的反映,不仅创造了唐代西域诗的独特魅力,也创造了唐代西域诗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唐代西域诗中所反映的西域音乐、舞蹈、人群生活方式等的研究,探讨了唐代西域诗中民俗特征的丰富性与典型性。  相似文献   

3.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唐代送别诗不仅在艺术成就方面远远超出了以前的送别诗,而且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也远非以前各代所能比。本文就唐代送别诗思想内容的四个主要方面略作评析,由此探讨唐代诗人在送别诗中所孕含的人生观、社会观及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4.
唐代送别诗兴盛的原因很多,章阐述了送别诗兴盛和用人制度改革的密切关系,即唐代用人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送别诗的兴盛,其中着重从用人制度中的科举制,军功授官制,茬引制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5.
唐代以前的诗歌,不乏以送别为题材的作品,但这些诗作大都带有悲哀感伤情绪,其情调一般都是低沉的。真正使送别诗以刚健高昂的格调、动人的情致和全新的美感出现于诗坛,是从初唐、盛唐开始的。本文仅以几首唐代送别诗为例作一些分析探究,以突出唐代送别诗的显著特点,进而彰显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风格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6.
唐代以前的诗歌,不乏以送别为题材的作品,但这些诗作大都带有悲哀感伤情绪,其情调一般都是低沉的。真正使送别诗以刚健高昂的格调、动人的情致和全新的美感出现于诗坛,是从初唐、盛唐开始的。本文仅以几首唐代送别诗为例作一些分析探究,以突出唐代送别诗的显著特点,进而彰显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风格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7.
唐代送别诗情感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或慷慨豪壮、奋发蓬勃;或哀而不伤、委婉缠绵;或孤愤幽怨、感伤悲切。在情境营造上,尤以饮酒话别、折柳相送、慷慨悲歌最为常见。唐代送别诗的大发展与兼收并蓄的时代风气、诗人对道的追求和自我意识觉醒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唐代送别诗的一些重要代表作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唐代送别诗的思想意义。唐代送别诗不仅表现诗人的友情与别情,而且还包含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对理想和抱负的抒发,对自己高洁心志的表白等。由此显示出诗人的人格美,表露出诗人的社会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是向达一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唐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力作。它首次就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在论述中注重音乐、美术等艺术交流的研究,揭示了中国与西域文化交流的演变。继陈垣之后,将西域华化研究进一步推向完善,是研究唐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以《古今和歌集》与《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为文本,从构思、内容等方面对日本古代离别歌与中国唐代送别诗进行比较,以探讨中日两个民族在离别情感表现上的异同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岑参卒年辨     
对于岑参之卒年,学者们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大历四年(769)岑参东归未成,遂于本年秋冬之际客死于成都旅舍。  相似文献   

12.
试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代文学名家的诗文和诗话中,对岑参及其诗作的评论很多,通过考察这些诗文和诗话,试图揭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岑参的边塞诗歌独特的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西域精魂。  相似文献   

14.
岑参的《逢入京使》和张籍的《秋思》是唐代思乡诗的代表作.真实地传达出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从中亦可看出唐诗以情动人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早朝大明宫》一组四首是唐诗中唱和诗的典范,而《唐诗三百首》在选录时却只选王维和岑参两人之作,缺选贾至与杜甫两人的诗,类似的情况还有。这样使该选本的学习唱和诗的示范性有所降低,成为该书的美中不足,白璧微瑕。  相似文献   

16.
岑参诗歌中始终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矛盾,主要体现为因仕途蹭蹬而带来的理想与现实、追求功名与向往归隐、弃笔从戎与思乡的困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明代杨慎批点《文心雕龙》主张作者要才学兼济,重视作者的真性情和文章的辞采。杨慎采取的五色圈点的形式既与个人喜好及风格有关,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唐代送别诗的题式丰富多彩,是唐代诗歌艺术的重要表现。唐代送别诗的题式大致可以分为“送别”、“留别”、“赠别”、“奉和”、“赋得”、“联句”、“兼寄”和“不及”等八种。不同题式的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差异,但都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相似文献   

19.
岑参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诗中“粗犷”、“刚劲”等风格所反映的“阳刚”与西方美学中的“崇高美”之间是相互补充、互为解释的同构关系。借鉴西方美学理论对岑参边塞诗进行再认识,拓宽了诗歌研究的视野和角度。岑参边塞诗中的景色描写,直观地体现了崇高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庚子西狩,岑春煊勤王有功,慈禧恩之。迨新政开启,封疆大吏岑春煊以近代功成登上地方官僚之翘楚,有资抗衡北洋袁世凯,史有“南岑北袁”之说。丁未年,岑春煊骤然北上,扛起清流大旗与京师奕、袁白热会战。却走上了党同伐异的死路,终以岑瞿开缺结束。台后之慈禧坐视政争,借力打力,致使丁未两党元气大伤,实无胜家。端详丁未四月间,慈禧对待岑春煊态度由亲到疏的转变,看似受人挑唆,实则事发多端,有深刻因由值得细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