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是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其中,王蒙结合元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开创了密体山水新格,从而为中国山水画再添独具特色的形式美、结构美。  相似文献   

2.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是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其中,王蒙结合元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开创了密体山水新格,从而为中国山水画再添独具特色的形式美、结构美。  相似文献   

3.
元代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府的王朝,也是民族融合的特殊时期。吴镇是元代文人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本文针对吴镇的一生的绘画创作,对其生平经历与绘画艺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绘画创作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4.
元代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府的王朝,也是民族融合的特殊时期。吴镇是元代文人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本文针对吴镇的一生的绘画创作,对其生平经历与绘画艺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绘画创作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5.
对大多数的中国文人来说,隐逸都是一种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美丽、恬静,充满诗情画意。因此数千年来,隐逸都是中国传统文人热衷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有人从纷乱、烦恼的生活中逃出,走到深山密林之中,寻求庇护和宁静,体验"久在樊笼里,始得返自然"的滋味。他们有的隐于诗,  相似文献   

6.
题画诗到元代发展到了一个繁盛的时期,在艺术表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吴镇就是其中的代表.吴镇是"元四家"之一,在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吴镇的诗画思想是其艺术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文从诗情画意、道儒随性、文学意蕴几方面论述具体分析吴镇的诗画思想.  相似文献   

7.
熊蓓蓓 《新闻前哨》2005,(12):56-57
央视2005年中秋双语晚会充分利用了媒介在宣扬传统文化,搭建民族情感桥梁上的优势,利用种种表现方式进行意义传达和情感沟通。当文化通过电视载体实现对亿万观众的意义传达和精神指导时,它便拥有相当意义上的影响社会文化进程的力量,而电视晚会在节日文化中所承载的基本功能便不容忽视。 一、文化仪式的功能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它对于传播和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保持一种民族意识、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8.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人喜爱的隐居之地,具有浓郁的隐逸文化氛围。内涵丰富的隐逸文化资源,成为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文章对庐山的道隐、佛隐、儒隐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传播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人喜爱的隐居之地,具有浓郁的隐逸文化氛围。内涵丰富的隐逸文化资源,成为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文章对庐山的道隐、佛隐、儒隐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提出了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传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赵宏 《大观周刊》2012,(46):33-35
紫砂壶的制作不始自明清时期,但却于明清时期兴盛起来。其根源在于中国封建社会和文化体系自明代中晚期出现危机以后,封建正统秩序沿袭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出现危机的老例,以隐选文化应对,而饮茶正是隐逸文化的形式之一。由于时代的不同,隐逸文化的方式不同,饮茶的方式不同,因而茶具也就有所不同。紫砂壶把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追求”壶井”的境界演变为一种更为直观的形式,直至清代成为单纯卖弄形式因素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在六朝时期已经成熟,并不断发展。在唐宋时代的特殊文化语境中,传统隐逸文化以吏隐的面目重新出现,并在身份判定、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内涵上较之前代均有较大改变,对之后隐逸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在六朝时期已经成熟,并不断发展。在唐宋时代的特殊文化语境中,传统隐逸文化以吏隐的面目重新出现,并在身份判定、生活方式以及思想内涵上较之前代均有较大改变,对之后隐逸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探析沈周的文人隐逸精神为切入点,进而研究吴门书派的书家在讲求"士气"基础上崇尚淡泊隐逸的文人志趣,并引申出有关吴门书派"隐逸精神"的特征分析和吴门书家"不仕而隐""隐于司官""治世隐居,关乎己身"和"隐不拘于形迹"的多重表现。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吴门书家隐逸精神中的独立自由和求真之风,塑造了吴门书派书法的多样发展和变革精神,展现出吴门书派艺术风格的自然天成。以沈周为代表的吴门书派的隐逸精神特征中,既有吴门书家以身示隐的"显性"线索,又包含吴门书家因其意志精神、士人担当、性情志趣综合起来所暗含的"隐性"的隐逸传统,表现出吴门书派隐逸精神的复合性。本文进而探讨文人隐逸精神与吴门书派艺术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元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在此背景下,元代室内建筑设计在装饰、家具、地面、墙壁、梁架、柱子、斗拱等各个细节处都表现出了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元代磁州窑艺术形式多样,主要以民间文学题材为主,展现当时文人清雅、隐逸的思想。同时,磁州窑陶瓷的装饰内容也反映着当时的绘画内容及技法,陶瓷艺术上的纹饰体现着当时民间的绘画风格,是元代娱乐休闲文化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依托于政治、经济的强势,颇有"天下大同"的"全球化"趋势;弘扬民族文化、保持文化自觉是民族认同的当务之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与西方文化相比,有着异量之美,不妨"异质同构".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23,(11):35-37
<正>本书包括元代的皇家生活、士人生活、平民生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生活等内容,通过对元代的政治、皇室家族、经济行为、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现象等多方位的考察论述,力图还原元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是读者了解、认识和体味元代社会历史文化的一个较好的读本。  相似文献   

18.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元代蒙藏地区已有吸闻鼻烟的习俗,到明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带入了意大利鼻烟,鼻烟便作为礼品在中国流传。在此之后,京城逐渐出现了内画鼻烟壶,手巧的画家们在鼻烟壶坯内画上精美的艺术造型,如山水风  相似文献   

19.
张美晴  高剑峰 《今传媒》2020,(4):121-122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48集历史连续剧《长安十二时辰》在网络播出后便成为暑期档的热播剧,它体现着美国编写的反恐类型叙事与中国主体文化诉求的冲突,在既定的"反恐"故事范式下,制作者力图"还原"大唐生活风貌,而观众也通过对"盛唐气象"的想象与认同来寻找身份--此后支撑的是全球化意识下中国主体面对美国的复杂心态。《长安十二时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民族文化诉求与美国建立的既有娱乐范式相结合,融合了全球化意识中的当下经验与历史想象,不失为一种新的民族历史片类型。  相似文献   

20.
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边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使少数民族受众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三者关系的认知上容易错位,加大了社会风险。当下,学界对影视剧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传播的社会功能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影视剧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形态是民族精神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呈现载体,研究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功能关系到我国的边疆稳定和国家发展。"一带一路"的宏观政策又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带来了契机。研究影视剧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问题不仅关系到地方精神文明建构,又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