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电影     
"文革"前,赤峰街有两座电影院、两座剧院。公园边上的电影院叫工人俱乐部,回民胡同往里走、坐落在一个大坑里的电影院就叫电影院,"文革"时全关了。大剧场叫红旗剧场,"文革"前,我在那儿看过话剧《千万不要忘记》,记得年轻的丁少纯穿一条毛料裤子,笔直的裤线很扎眼。  相似文献   

2.
姜秀祎 《青年记者》2010,(14):95-96
4月29日,《威海晚报》封面版推出了《51年最晚春雪》的大幅新闻照片,以独特视角记录了4月28日仙姑顶玉仙宫开园之日惊现大雪的奇观,很多读者看后惊呼"同处一座城市,竟然不知道当天下了这么大的雪!"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中,美育是一个根本性的教学层面,对于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人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电影思想为我们实施美育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启示:用"教育蒙太奇"营造审美情境,"装配"一个审美性课堂,是美育的关键;"装配"一个"现代电影"式的课堂,让受教育者在审美中遭遇一个巨大的"问题",从而自行开发其原创能力,是美育的灵魂;"装配"一个"古典电影"式的课堂,在审美中传授必要的知识,则是美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牧泽 《新闻世界》2011,(4):149-150
"左岸与其说是一个地域,不如说是一种思想状态。它是一种对于文学和艺术的高度卷入,对一种放荡不羁的生活的喜爱,一种对于右岸随波逐流的不耐烦。"——查理.德鲁德纵  相似文献   

5.
《一个和八个》是中国"第五代"电影的第一部影片,却是宣告了一个电影时代的开始,尤其是它在造型意象方面的"标新立异",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影像美学时代。它的造型美学创造,一是从不完整构图到完整构图,二是色彩蒙太奇及其情绪结构线,三是镜头运动处理方法,四是声音造型语言与环境主题,并不断地为以后"第五代"电影所反复演绎,成为"第五代"镜像语言的典型标识。  相似文献   

6.
上影集团任仲伦、万达影业叶宁、乐视影业张昭、大地院线方斌、格瓦拉刘勇,五位业内重量级人物,分别代表传统大佬与行业新贵,进行了一次围绕电影的圆桌会谈。张昭:"拐点"与"C2C"2014年是电影市场一个真正的拐点。从公司运作来讲,《小时代》的成功和《太平轮》的不成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以更好地看清这个拐点。  相似文献   

7.
刘叶琳 《新闻窗》2012,(2):125-125
"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的,"软实力"(soft power)也叫做软力量,是参比"硬实力"来说的。约瑟夫·奈在2004出版的《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中提出"软力量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他把美国拥有的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出口,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美国之音广播、卫星电视新闻、互联网、期刊、海外留学生等,都列为软实力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最近电影市场出现的所谓"绝交电影"现象进行了分析。"绝交电影"即因为对某部电影的意见看法不统一,而影响人际交往关系的电影。文章认为,"绝交电影"是关注度高的大片、制作成本较高、评价褒贬不一,且意义深刻,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的电影。进而文章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绝交电影"现象浅析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最后简单阐述了"绝交电影"现象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电影实施全面产业化改革以后,中国电影整体的产业形态和美学风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一代导演也进入了"无君无父时代",已找不到像谢晋、张艺谋那样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2006年的《疯狂的石头》无疑开创了青年电影导演的市场化转型。事实上,一个更年轻的电影创作群体创作的市场化转型,成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势力、新力量。当下中国电影还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所以青年电影导演与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关系具有复杂、多样、可变的特性。因为电影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及其他社会力量都有帮助青年导演进入、融入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义务和职责。对青年电影的扶持和支持,要在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符合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的政策安排,注重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电影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意本身对于电影繁荣及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创意"本身的活力和不断更新,都有赖于新鲜血液的加入与扩张,依赖于青年导演的大胆实践与开拓。青年电影作者的"青年",意味着一种创意性价值,意味着推动电影工业、电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当下中国电影尤其需要越来越多的充满新奇创造力、想象力的青年导演不断贡献出创意性价值,用创意保障中国电影的整体品质,带动电影工业、电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电影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奇观、文化盛景。  相似文献   

10.
马青青 《新闻世界》2011,(7):243-244
2010年,克里斯托弗.诺兰把一个写了近10年的故事搬上荧幕,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绝不仅仅是一部感官大片,"梦境"这一母题的描述多少给《盗梦空间》增添了一丝"心理悬疑"的色彩。电影未上映之前影评界的热烈追捧,剧组创作成员的闪烁其辞,都让《盗梦空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如电影本身要为我们表现的主题一样。影片的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采访中说:"这部电影,完全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对梦境的理解和想象,里面有特有的结构、规则,这些也是诺兰的创作内容之一。"如果将电影界比作浩瀚的宇宙,那诺兰一定是擅长电影叙事形式主义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两岸三地跨境合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一种重要制作方式,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三地电影越来越紧密的融合更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格局和观念,呈现出"华语片"的未来大趋势。在这种格局下,台湾部分电影自《海角七号》后仍然与内地电影保持一定的疏离,一方面叙事模式有别于以往的台湾电影"曲高和寡"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坚持台湾在地文化,保持创作的自由度、文化主体性,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新局面,成为亚洲电影的一股新势力。文章将这部分电影放置整个华语电影大格局下,探讨其特殊的品格,从而展现出它是如何成功地征服台湾观众,占有台湾市场的。  相似文献   

12.
电影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娱乐元素了,我们会经常看到或者听到大家对某个电影、某个导演、某个演员,甚至某家影院的各种"闲言碎语",而这些言语如果在以前,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踪迹皆无.幸好,大数据来了,于是电影遇上了大数据!当他们遇上后,会发生哪些情节呢? 情节1:在上映前提前预测是否赚钱 利用大数据的分析,针对社交网络上大家对电影、导演、演员等评论和关注程度,也就是以前我们听到的"闲言碎语",通过分析建模后,我们就可以在电影放映前一定时间段内预测它的票房,从而判断这部电影是否赚钱.国内已经有公司开始做这件事情,那就是我们投资的一家叫新影数讯的公司.  相似文献   

13.
王晶晶 《新闻世界》2014,(11):137-138
电影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与性别成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他者"的地位,处于男性视觉监管之下。那么女性主义电影针对这种现状是如何反击的呢?本文将从"去他者化"说起,从几个方面去尝试剖析女性主义电影对女性主体形象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武岳 《新闻世界》2014,(6):247-248
"法国新浪潮电影"是继法国先锋派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掀起的第三次电影运动。1962年《电影手册》杂志,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从而"新浪潮"作为一次电影运动被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日报》4月20日的《京华周末》版里,刊登了一篇揭露“治癌仙姑”王淑华行骗始末的长文,其中第五部分的小标题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新闻界”,我以为,这篇文章特别是文中第五部分,可以作为生动的教材,促使新闻界的同仁作一些反思。只当过几年护士、连处方权都没有的王淑华,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治癌仙姑”,明目张胆蔑视法纪、非法行医骗取钱财,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新闻界某些人的推波助澜,某大报记者先是出内参,后又  相似文献   

16.
香港电影近些年无论产量、质量都大不如前,如果细化到各个方面,在票房收入、社会反响甚至学术领域都充分反映了这一"东方好莱坞"的日渐没落。有人将这归结为"后九七"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杨晶 《声屏世界》2014,(5):34-36
冯小刚导演、王朔编剧的喜剧电影《私人订制》在2013年末抢入贺岁档,故事讲述了葛优领衔的"私人订制"公司帮助当事人圆梦的故事。从市场和观众表现来看,此次冯氏"圆梦"也陷入了"高票房、低口碑"的中国式电影"怪圈"。其实,《私人订制》的"反常"不同以往,其反常原因在于影片的改革性意识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但改革性的解释未必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心底、点中了事理的命脉。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要发展,必须"变脸"——从文化帝国主义的固有意识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东方式思维的涌现以及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等因素也促使好莱坞不得不转型,这背后不仅仅是文化的交流,更多的是后现代文化以及后现代电影的典型特征——以大众性、娱乐性甚至畅销性来衡量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合拍片并不是一个新近发明的概念,但与它相关的问题却构成了当下中国电影学术共同体内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一方面,合拍片是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合拍片"重新整合华语地区的电影资源,构建起全新的华语电影版图,重构全球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想象。  相似文献   

20.
王戎 《大观周刊》2012,(3):20-20
现今电影已充斥着人类生活,人们理所应当的叫着"电影"这个名字,可大家对其的界定却没有得出清晰统一的答案。对我来说,它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的词汇来定义,比如说,艺术、媒介、工业……那都是不完整的。我认为电影不是某一类艺术,但不否认它是由多重艺术发展交叉而生,从而造就的一个奇妙全新世界。这个世界包罗万象,某一个种类不可对它进行定义,而它可以包含所有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