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胚与胚乳基因型的推理、判断是对遗传与变异和生物生殖与发育进行考查的一种题型.学生常常因对胚与胚乳形成的内在机理不清楚而难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在复习胚与胚乳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探讨胚与胚乳基因型推理、判断题型的解法.  相似文献   

2.
种子的类型,按有无胚乳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大类。其中无胚乳种子通常以双子叶植物菜豆为例说明种子结构,而有胚乳种子以单子叶植物玉米为例来说明其结构的。所以许多教师和学生误认为双子叶植物种子都是无胚乳的,单子叶植物种子是有胚乳的。因此有必要说明种子的类型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胚乳(endosperm)和外胚乳(pefisperm)是生物学中容易混淆的概念,现将两者辨析如下: 1胚乳和外胚乳的定义 胚乳是位于种皮和胚之间,是种子中营养物质贮藏的场所,由贮藏组织构成,供种子萌发时利用。外胚乳是少数植物种子在形成过程中,由一部分珠心细胞发育而来,为种皮与胚乳之间富含淀粉的薄壁细胞群。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倍体胚和三倍体胚乳的种子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以锌含量不同的7个玉米自交系及其间配置的F1、F2,BC1、BC2、RBC1、RBC2世代为材料,研究了7个玉米种子性状的胚直接效应、胚乳直接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结果表明,籽粒锌含量及籽粒粒型性状的遗传同时受种子胚效应、胚乳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影响,并以母体效应为主,选择短、窄粒且粒重较小的籽粒作为母本有利于选到后代富锌组合.  相似文献   

5.
在遗传和生殖发育内容中,有关胚、胚乳的基因型,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下面从卵、极核及精子的形成和被子植物双受精的过程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6.
初一《植物学》,在讲授绿色开花植物时,对这类植物的胚和胚乳的形成论述得较细,但在“裸子植物”一节课时在提出胚和胚乳的概念时,教材只是一提而过。在平时教学时,不少学生对此产生疑问,那么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胚和胚乳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种子里都有胚和胚乳,它们的胚都是由精细胞和卵细胞受精后发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水稻胚乳细胞发育过程、淀粉体和蛋白体结构特征与结实特性、养分输入胚乳细胞的途径、ATPase活性分布与水稻充实的关系、水稻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发育与其结实特性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研究胚乳细胞发育及其超微结构与籽粒生理活性的关系,可从深入开展亚显微水平下强弱势粒背部维管束结构、ATPase的活性分布、差异表达基因对结实特性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恒 《生物学教学》2003,28(5):53-53
1 试题一株纯黄粒玉米与一株纯白粒玉米相互授粉 ,比较这两个植株结出的种子的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 ,其结果是 (  )。A .胚的基因型不相同 ,胚乳细胞的相同B .胚的基因型相同 ,胚乳细胞的不相同C .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D .胚和胚乳细胞的基因型都不相同2 解题思路(1)玉米是雌雄 (单性花 )同株植物 ,雄花在植株顶端 ,雌花在植株中下部。所以纯合体的同一植株上产生的卵细胞、极核、花粉粒 (萌发成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 )的基因组成都相同。(2 )根据第三章植物的个体发育知道 ,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 ,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普通小麦作母本,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的杂种胚乳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分裂,染色体及其显带的观察,对杂种胚乳中干物质积累、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并对淀粉酶的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显示出杂种胚乳细胞分化异常,不能成为淀粉贮藏细胞,胚乳细胞中染色体组的不协调性,导致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不均一排除,产生了细胞不同情况的异常发育与死亡.  相似文献   

10.
胚乳的倍性     
胚乳是种子植物才有的结构,作用是为种子萌发提供养料。关于胚乳的倍性问题,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不同的,在不同的被子植物中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种子萌发时,一般最先长出的是根。学生对此生物现象不理解。为了使学生懂得种子萌发时一般是根先长出的道理,我向学生作以下解释,供参考:种子(具有完整胚的种子)萌发时,首先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胚和胚乳(或子叶)体积增大。胚乳和胚吸水膨胀后,在适宜的温度下,细胞内的酶开始活动,细胞的呼吸作用同时增强,贮藏在种子内的营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转化成为可以被胚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就在这个同时,种子内的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动激素)等以束缚型(或结合状态)转变为自由型(或游离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生物学教学》刊登的“教师命题参考(高中生物Ⅰ)”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在正常情况下,胚乳细胞有几个核?提供的参考答案是D,即有很多核。笔者对此有点质疑,如果题目指的是整个胚乳组织的多细胞结构,那还有点道理,如果是指单个胚乳细胞的结构,似有不妥。  相似文献   

13.
黄平 《生物学教学》2000,25(10):40-40
玉米籽粒是颖果 ,有黄、白、紫、红、花等不同颜色 ,其显色情况较为复杂。它的外围保护层是由果皮和种皮共同组成的复合层 ,两者互相愈合 ,不易分离。其中果皮 (2n)是在受精前形成的 ,是母本组织 ,有红、花、白等色 ,是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的 ,其显隐性关系 :红 >花 >白。从籽粒纵切面上可以看到胚和胚乳的相对位置 ,胚乳占有籽粒的大部分体积 ,跟胚乳相对的一面是胚 ,仅占很小部分位置。胚乳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细胞组成糊粉层 ,与种皮紧贴 ,其余是含淀粉的胚乳细胞构成的淀粉层。其中糊粉层 (3n)是双受精形成的 ,有紫、红、白等色 ,其显…  相似文献   

14.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在高考中出现的机率并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和遗传联系在一起,就成为一类重要的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学生遇到此类试题往往对果皮、种皮、胚乳细胞的基因型、表现型等问题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复习目标一、知识方面1.基础知识(1)高等植物(被子植物)的基本发育过程,包括:胚和胚乳的发育(含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点) (2)高等动物的基本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含羊膜功能,卵生与胎生),胚后发育(变态发育与直接发育)。(难点)  相似文献   

16.
玉米素和吲哚乙酸与水稻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发育、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强势粒玉米素含量高峰早、峰值高,促进了胚乳细胞分裂,故强势粒胚乳细胞较多、体积较小;而弱势粒玉米素含量高峰迟、峰值低,吲哚乙酸含量虽然高峰迟,但峰值高,促进了胚乳细胞扩大,故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较少,但体积较大.强弱势籽粒内源玉米素和吲哚乙酸含量动态与其灌浆强度动态基本一致,于抽穗期喷施玉米素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从而提高其产量,但对强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无显著影响.于水稻抽穗期喷施吲哚乙酸对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的强弱势粒结实率和充实度以及产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1.胚乳基因型的计算 例1 某植株荠菜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人工去雄后授以基因型为aabb植株的花粉,则形成的胚乳核可能的基因型是( )。  相似文献   

18.
被子植物经开花和传粉后,成熟花粉产生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生长进入胚珠的胚囊中,其中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一步发育成二倍体的胚;另一个精子则与胚囊中的两个极核结合,发育为三倍体的胚乳。全世界60%的食物来源于种子中的胚乳,如玉米胚乳占籽粒重量的80%-85%。  相似文献   

19.
初中《植物学》课本中在介绍裸子植物这一类群时,是以松为代表具体讲述的。这里说的松不是指某一个种名,而是松属植物的泛称。在讲述松的生殖内容时,最后有这样一段话“每个鳞片上都生有两个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种子里有胚和胚乳,种子具有膜质翅,因此种子可以随风传布。”(第194页倒数1—3行)学生对松的种子的胚乳是否与被子植物的胚乳来源相同,种翅是不是种皮的结构提出疑问。下面简要谈谈松属植物种子的胚乳和种翅的发育过程。松属植物都是雌雄同株,大孢子叶球(即课本中说的雌球花)生在新枝的近顶部,初生  相似文献   

20.
柯勉 《中学生阅读》2007,(12):48-52
一、知识方面 1.基础知识 (1)高等植物(被子植物)的基本发育过程,包括:胚和胚乳的发育(含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点) (2)高等动物的基本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含羊膜功能,卵生与胎生),胚后发育(变态发育与直接发育)。(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