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地方红色文化以课程思政的形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弘扬与传承地方红色文化。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渲染下,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唐山地区优秀红色文化,研究建立地方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素材库,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超越时空所传承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具体依托和天然载体。但实际生活中,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单一、微传播能力不强,致使红色文化游离于现代传播领域之外。红色文化要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培养微传播思想创新传播范式、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全方位弘扬、抓住关键时期引发热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涵,是弘扬社会正能量、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力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研究传承红色基因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联性:共同性、融合性及联系性,明晰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里的遗传密码,新时代大学生共产党员也必须将红色基因自觉承载,内化于心。新时代大学生共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其以史明志,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担当时代重任;以青春之我,助力伟大复兴。文章分析大学生共产党员自身主体、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消解各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弘扬积极影响,探索实现红色基因注入新时代大学生共产党员血脉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是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下,通过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有声、有形和有温度为切入点,探究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路径,构建“1+N”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为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提供实践性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雨花英烈精神是南京革命志士和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光辉写照,也是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新的历史时期,雨花英烈精神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并对雨花英烈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建立“大思政课”体系的路径,以此促进雨花英烈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从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仍具有传承价值,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的传承途径,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9.
优良家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化表现。高校要积极挖掘优良家风的教育资源,通过家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青年大学生在规矩中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逐渐由内在的自律走向自觉的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17年是南昌起义诞辰90周年,而南昌起义也孕育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对八一精神的研究、传承与弘扬,须从八一精神的本质内涵即灵魂──理想信念、核心──听党指挥、重点──创新精神、归宿──救亡图存以及八一精神的历史价值、当代价值和传承与弘扬八一精神的对策来入手。这种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在理论上不仅具有无可代之的理论价值,更在追求"百年奋斗目标"、追求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实践"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