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彭赛红 《科教文汇》2013,(28):181-182
中学生正在以几何增长的速度承受着来自考试压力、情绪情感、与家长或老师的沟通障碍等心理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心理问题应有正确的观念,注重学生心理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减少与克服亲源性与师源性心理问题,以及社会不良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材观、坚定理想信念,并学会沟通、学会自我调控,为自己的生命之舟、健康的动力系统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正在以几何增长的速度承受着来自考试压力、情绪情感、与家长或老师的沟通障碍等心理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心理问题应有正确的观念,注重学生心理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减少与克服亲源性与师源性心理问题,以及社会不良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材观、坚定理想信念,并学会沟通、学会自我调控,为自己的生命之舟、健康的动力系统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学业繁重,竞争激烈,往往被家庭寄予过高期望,心理负担过重,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中学生出走、自杀、校园霸凌、迫害动物、网络心理问题等屡有发生。因此需要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调整心态,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相比,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并由于他们生活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存在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分析成因,包括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网络依赖是指轻度的网络沉溺行为。中学生网络依赖的心理因素有逃避、好奇、补偿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加强主体的自我教育能力,可预防中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发展中的诸多不定因素,导致非稳定性家庭数量呈上升趋势。新课程下非稳定性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此类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重塑对策。  相似文献   

7.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并给他人带来身体与心理伤害的行为活动。本文主要分析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基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从中学生所处的情境出发,阐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必要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发展中的诸多不定因素,导致非稳定性家庭数量呈上升趋势.新课程下非稳定性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此类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重塑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首先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包括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厌学心理等多种原因。其次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含社会、学校和家庭三大因素。最后分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何会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要分析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罗伟 《科技广场》2008,(4):26-28
高校绩优生是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大户,其心理问题更隐蔽、更复杂、更严重,却未能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必要关注。本文拟通过具体分析我国高校绩优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探求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此期望社会、学校、家庭对绩优生的心理健康能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1.
浅议积极心理学教育在高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不仅仅生活在学校里,更是生活在社会中,他们的心理时刻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负面因素的影响下,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目前,已成为高校健康教育难点。现试图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分析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探讨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说明高校仅是引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单方面因素,高等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魏鹏程 《科教文汇》2007,(6S):32-33
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探讨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说明高校仅是引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单方面因素,高等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信息时代的发展对每个公民的要求变得愈加严格,信息素养一词在信息化社会也备受关注。在教育领域,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和影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从学校、个人、家庭等方面加强信息素养培养提出了策略。本文主要以中学生的家庭教育为研究方向,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分析法,探究分析中学生在家庭中存在哪些影响他们信息素养的因素。最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假设是否成立,并提出在家庭中正确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从黑板粉笔到电子课堂,教育信息化开启了教育行业的新一轮转型,为教育行业带来一场系统性改革。2018年4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作为2.0行动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宋倩华 《科学中国人》2014,(8S):140-140
中等职校作为社会知识、文化的传播和创新基地,承担着培养人、塑造人和完善人的重要使命,但是由于一些因素,个别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对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首先阐述了中职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和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葛元骎  孙小蒙 《科教文汇》2013,(26):204-205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80后”和“90后”的农村劳动力,也称第二代农民工。而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本文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现阶段的心理问题特征,并结合现阶段背景探讨了导致其产生的因素。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对社会不满、孤独,对人对事冷漠以及归属感不强的心理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包括社会、教育、家庭和个人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谭光勇 《科教文汇》2012,(15):149-150
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的体育精神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相当部分的中学生缺乏起码的体育常识、缺乏自觉的体育锻炼意识以及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顽强拼搏"、"受挫能力"、"对待对手"等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当前中学生体育精神的缺失与不足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的,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合力联动。  相似文献   

18.
黄海兰 《科教文汇》2020,(9):169-170,17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青少年犯罪也与网络有较大的相关性,网络导致青少年情感缺失、社交障碍、道德水准下降。由于网络的影响,青少年存在着人的需要、动机、认知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极大的消极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需要重视社会环境的建设,完善青少年监管过程中的道德法制建设,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已产生心理问题的青少年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只有建立了系统化的预防措施才能使有效预防由于网络原因导致的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正处于儿童向青年的过渡阶段,随着生理上的巨变,他们的心理也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定的时期.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疏导,但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各种条件所限,没有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文粗糙地从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对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家庭环境、学校、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