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一颗安宁的心,一颗坚定的心,一颗安稳的心,对教师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急剧变化的今天,特别需要教师的内心力量,特别需要教师回到自己的心灵——守护好自己的心灵,关照好自己的心灵。教师只有滋养好自己的心灵,才能关照好学生的心灵,守望住教育的本真。一、内心认同——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的一个热词。作为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教师成长的"源头"和"动力"。究其源头,教师成长应当包括"精神成长"和  相似文献   

2.
心育是教书育人的美好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说:“教书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只有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这种以心发现心的艺术、师生心灵沟通的艺术,正是最重要的教学艺术。”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重要性。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无论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亚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在我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中,正是用师爱塑造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同时也收获着信任、尊重和感动.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的探索是在不断地"追问"当中完成的,教育发展也一直在呼唤"问题意识"。"钱学森之问"让我们深刻地思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在人们心中本是"解惑"人,用学识与智慧为生命扬起前进的风帆。问题,触动着每一颗心灵,并刺激着每一颗心灵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教育中,教师既是问题的解惑者,同样也是问题的发起人,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在教育中,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教育实现"交往",形成真正关注"生命本质"的一种教学  相似文献   

5.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在教学中给学生多一些的灵魂牵引、心灵导向,充分关注学生情感与兴趣,用心灵去呵护心灵,达到个体生命不断的快乐与激扬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担负着塑造人的心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重要历史使命。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更要有一颗"善感"的心。只有如此才能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抓住任何一个细小的教育契机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语文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用一颗真心、一颗爱心、一颗高远的心投入教育,教育才会闪出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于桂珍 《成才之路》2011,(23):12-12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以关心人、教育人为己任。是的,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对此感触颇深。教育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这种以心发现心的艺术是用爱搭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走进学生说『谈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是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师生之间的谈心,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常用的形式,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交流与情感沟通的桥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谈心教育更是心灵交流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是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师生之间的沟通,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常用的形式,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交流与情感沟通的桥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所以,沟通教育更是心灵交流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句话生动地告诉我们,教师的激发调动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点燃这心灵的火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教育极需要充满艺术和智慧。教师要学会倾听,俯下身子听听学生心灵之音,尊重学生个性、特长,了解学生,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正确地对待学生犯错误。  相似文献   

12.
感悟细节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孩子的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一个生命。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更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  相似文献   

13.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做有"心"之管理,做有"心"之教育,以心育心,以德育德,师生共育,人格共进,是我们心灵关怀的校本策略。一、心灵关怀绘就生命底色的"关怀"理念以心灵关怀绘就生命底色,是我校多年来坚守的治校理念。我校长期面临"三多"挑战:一是学生"三多",60%以上的学生来自乡村,留守学生多达38%左右,单亲家庭学生约占7%;二是教师"三多",80%的教职工来自乡镇学校,女教职工多达80%以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中。"因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神圣职责并不在于只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熏染与再教育,而这一都取决于对学生的爱。同时,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是唤醒学生每一颗善良的童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接受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茁壮健康的成长。只要用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正>在"353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审视自己的教学经历,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正由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教师在给予学生智慧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力量。课堂中学生不仅在学习中获得成功,而且更多的在心理上得到收获。一、点燃真诚的情感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在小组学习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班主任则是这一光辉事业的领导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一颗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仅需要班主任具有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一颗爱心。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教育改革似乎成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新教育的讨论几乎都围绕着技术层面的改革:学校如何改革,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育和考核制度,学生如何学到更多的知识。殊不知,我们更需要的是"心"教育,而不仅仅是"新"教育。"心"教育,顾名思义,教育应由心而发,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对心灵进行培育。一、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应该像陶行知先生的诗句所写一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有一颗爱心,让我们捧着一颗爱心,去沐浴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去照亮每一个学生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面对的是特殊群体,这对班主任工作提出更好的求和挑战。聋哑学生的教育工作更是如此,这更体现出班主任工作的重、艰巨和光荣。面对特校中一颗颗纯真、无暇而又是脆弱、自卑的心灵,面对的是一个个复杂多变的心世界,班主任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才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教师进行的教育工作才能获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大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教师对教育的认可和热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源动力,本文从笔者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提炼出对教育的认识和体会,希望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用心去感动去教育,感化一颗颗幼稚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