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第32页上给出了晶体的几种堆积方式,就立方晶体而言,分为体心立方晶体和面心立方晶体两种,晶体的空间堆积方式的不同,其密度的计算方式也不一样,在练习中遇到了多种都与密度有关的题日,其解法形同意异,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的核心考点保持了一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考查了电离能高低比较、原子杂化类型、配合物成键及稳定性分析、晶体性质比较、晶胞分析与计算等知识,知识点比较分散,试题立足教材并适当拓展,整体难度适中。试题重点考查了考生正确使用所学知识,结合新情境整合新内容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目标。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内容及近几年全国理综卷该模块选做题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对复习内容和解题思路的结构化设计来提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复习效率的策略,同时辨析了教学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7年高考尘埃落定,其中全国理综卷Ⅰ的第27题和全国理综卷Ⅱ的第27题设计风格十分相似,均为由果索因,鉴别物质,两者具有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对近三年全国Ⅰ卷理综"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模块选考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分类,并据此提出一些"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知识点的复习教学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7年高考尘埃落定,其中全国理综卷Ⅰ的第27题和全国理综卷Ⅱ的第27题设计风格十分相似,均为由果索因,鉴别物质,两者具有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
《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晶体结构章节内容抽象,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是全书的难点。以晶体结构的本原问题——原子的堆积与填隙为主线,从二维原子的堆积和空隙到三维晶体中的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两种空隙体验面心立方晶体的形成过程,借助软件Diamond3.2加强学生对三维晶胞模型的立体感知,同时借助笛卡尔坐标系、正多面体等知识,确定常见晶体中空隙中心或原子的具体坐标,达到理解从二维密置层到三维晶体的形成过程。建构原子堆积与填隙模型并迁移应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加减法”是解有机推断题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加减法”是指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将分子式(部分分子式)进行“加加减减”.从而推出未知物的分了式(或结构简式),其依据原理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在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和全国卷Ⅱ理综化学的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中都运用到“加减法”法,运用此法非常简单、快捷、准确.下面以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为例讲解“加减法”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常见的堆积方式有三种,对应于三种不同类型的晶胞:六方、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这部分知识点常见的考查角度一是立足于晶体结构组成(晶胞中粒子数、确定化学式等)的考查,另一是有关晶胞的计算(如计算晶体的密度、确定摩尔质鼠、键长等)考查.下面就这两种情况分别举一例对解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2019年全国Ⅰ卷理综第21题,紧扣新课程标准,以弹簧模型巧妙结合万有引力,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应用。该题目涉及较多物理规律,有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胡克定律、动能定理、图像等,要求学生能利用基本物理观念,通过知识迁移,运用恰当方法求解。本文通过对2019年全国Ⅰ卷理综第21题的评析,探源新课标下,高考命题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深层次关联,并探寻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第24题及2003年高考理综全国卷(新课程)第34题均涉及传送带问题。这类问题中物体动静交织,能很好地考查学  相似文献   

12.
正选做题是高考历史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I卷历史选做题采用四选一的形式,分值为15分,不可忽视。下面结合2013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第46题(选做)及考生的答题情况做一简单分析。此题是关于"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主题的内容。选取的材料,是有关中国近代的洋务派和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实践,考查近代化进程的相关内容。从试题的设计看,具有以下特点:一、考查内容点:小切口,大知识试题从两个派别创办刊物入手,考查中国  相似文献   

13.
由于航天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属于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有关天体运动问题的考查频率越来越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例如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14题,天津理综卷17题,江苏物理卷10题,北京理综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山东卷都在向新课标Ⅰ卷靠拢,从2012年开始,题目设置均为选择题6个,简答必做题4个,简答选做题2选1。笔者就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二轮备考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1山东卷与新课标Ⅰ卷的区别1.1试卷结构1.1.1学科顺序不同山东卷选择题的顺序是生物、化学、物理;简答必做题的顺序是物理、生物、化学;选做题的顺序是化学、生物、物理。生物简答必做题的题号是第24,25,  相似文献   

15.
公衍录  孔祥艳 《物理教学》2020,(2):69-70,25
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第25题(压轴题)是一道"多体、多过程"的力学综合题,本文介绍的是如何通过这道题,总结出求解力学综合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05全国高考理综第22题均为物理实验题,分析理综全国卷I、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中的物理实验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迁移创新能力。在这三份试卷中均涉及电表处理的相关问题,下面结合三份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如何正确处理电表的相关问题。1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所考查的知识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浙江卷)、全国卷Ⅱ(广西卷)、全国卷Ⅲ(陕西卷)的物理实验题均为第22题,且均为两个小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列表如下:试题考查的内容分值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压轴题均为第25题,分析理综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中的物理压轴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的能力,考查了物理学中的至高境界的观点——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情景的分析,其关键就是要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状态”、“过程”与“系统”。下面结合三份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压轴题,谈谈同学们在物理学习中应如何重视培养自己对“状态、过程与系统”的分析能力,如何在平时的物理学习中贯穿“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这个最基本的自然科学定律。  相似文献   

18.
在高考理综卷中,化学试题的选做题一共有三个,其中36题是化学与技术,37题是物质结构与性质,38题是有机化学基础,考生必须从三个题中最终选择一个进行作答,分值为15分,由于该题位于整个试卷的结尾部分,学生往往都是在时间很紧张的情况下进行选择并作答的,若选择36题或38题,分析题干需要时间较长,且试题连贯性较强,而对于37题一般学生可以直接看问题作答,故在高考中,物质结构与性质备受考生青睐.该试题出题规律性强,因此抓住了该专题的常考点,几乎能保证得分在13分左右.  相似文献   

19.
对两个物理量进行比较大小是历届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在2010年中不少省市的高考试卷就出现过该题型,例如在新课标区有江苏卷第6、8题、全国卷理综第21题、广东卷理综第21题、山东卷理综第18、20、22题、浙江卷理综第16题、安徽卷理综第20题、天津卷理综第7题,在大纲区有上海卷第5、9、10题、全国卷Ⅱ理综第17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有很多源于教材上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改造和创新、化学实验习题的设计等,如2005年高考全国理综Ⅱ套卷28题,江苏化学卷20题,上海化学卷26题;2006年高考理综Ⅰ套28题,理综Ⅱ套第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