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以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从而获得结论,掌握学法。具体教学设想如下:一、创设情境,合理猜想上课伊始,教师演示用力推箱子(如图1)(1)用不大的力推箱子,箱子没有动。(2)用较大的力来推箱子,箱子被推动。(3)继续推箱子匀速运动。提问:箱子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三种情况下箱子处的状态为什么不同呢?接着在图中画出摩擦力的示意图(如图2)提问:摩擦力作用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2.
所谓“受力分析”,不外乎是:分析物体(指刚体,以下皆同)的受力的个数、力的性质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中学物理和普通物理教材中,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除了分析物体的受力个数、(?)的性质外,仅仅对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分析,而对力的作用点并没有作深入的分析。也就是,研究的“物体”受力分析,其对象通常是指“质点”。正因为研究受力分析的主要对象是质  相似文献   

3.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为G=m g,式中g取9.8N/kg,有时也取10N/kg。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即与水平地面垂直的方向。由于地球为椭圆球状,所以竖直方向实际是沿地球的半径方向。2.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其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物体。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受力面上,这在画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时要特别注意。哪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作用点就在哪个物体上,但当物体受到重力在内的多个力时,常把所有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3.相互接触且有压力的物体,在一定…  相似文献   

4.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摩擦打交道。如 :手拿东西、人行走、火车能停下来……都靠的是摩擦。当你用不大的力推箱子 ,推不动它 ,这是因为箱子和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与你的推力平衡了 ,这时的摩擦叫静摩擦。你再使劲用更大的力推 ,箱子终于被推动了 ,这时你用的推力已经超过了摩擦力 ,箱子才能被推动 ,你继续推箱子匀速前进 ,还要用力 ,这时你用的推力是用来平衡摩擦力的 ,这时的摩擦即为滑动摩擦。可见 ,两个物体互相接触 ,当它们要发生 (有运动的趋势 )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 ,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这…  相似文献   

5.
在功的定义式W=Fscosa中,s表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而力的作用点不是一个仅仅和力矢量起点相关的抽象点,它有具体的物理内涵。当受力物体不能当作质点处理时,力的作用点就不能代表整个受力物体,它只代表受力物体中直接受到力作用的那一部分质点。因此公式W=Fscosa中,s应是指受力物体中直接受力的那部分质点的位移,与物体其它部分的位移无关。  相似文献   

6.
在中考中,作图题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解答作图题的规律.①要审清题目,不要在图示中多画没有要求的力;②要注意标度和单位.若题目中已知是质量,必须先计算出重力;③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重力作用点应在物体的重心上(均匀物体画在几何中心上);④压力方向必须与受力面垂直;⑤物体受力时要注意对"静止"或"匀速"等关键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习中经常要遇到画力的图示或示意图。要正确地画出它们,关键是要弄清物体的受力情况。一般我们是按重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受力分析的。要弄清楚这些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怎样的,既不能多画,也不可漏画、错画,在具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你在粗糙的地面上推箱子运动时需要用力,这时,你用推力来克服摩擦力,使箱子运动。可见,两个相互接触的粗糙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摩擦力的  相似文献   

9.
·考点复习·一、压力1 压力是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受力物体的表面 .2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压力与重力的施力物体不同 ,压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压力与重力的方向不同 ,压力的方向总是 ,重力的方向总是 ;压力与重力的作用点不同 ,压力的作用点在,重力的作用点在 .二、压强1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计算公式是 .2 1帕 =牛 /米2 .3 根据公式p =FS可知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 :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 :一定时 ,增大受力面积 ;一定时 ,减小压力 …  相似文献   

10.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用规定的符号把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三要素用直观、简明的方法表示出来;具体做法是从力的作用点(画一小圆点,对形状规则的物体画在几何中心,一般物体画在物体上即可)起,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眼力的大小成正比(先选定一个标准线段),再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但初中学生由于刚学习物理,出现的错误较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力的作用点没画在受力物体上树1地面上的木箱受到水平向左200牛顿的推力,试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这个推力.解图1甲的画法是错误的,力的作用点应画…  相似文献   

11.
一、力学作图考情解读:力学作图种类:一是力的示意图;二是杠杆力臂的作图;三是滑轮组的组装.作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力的示意图中,线段的长度不能准确地表示力的大小,但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2)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重力的作用点要画在物体的重心上;(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一定不要把力臂理解成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解题技巧:1.作力的示意图时,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效果就可能不同.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时,发现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为了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明显程度,物理学上引入了压强的概念.用压强表示压力作用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作用效果就明显,,压强越小,压力作用效果就越不明显.而实际上,  相似文献   

13.
在中考中,做图题是必考的内容之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解答做图题的规律:①要审清题目,不要在图示中多画没有要求的力;②要注意标度和单位.若题目中已知质量,必须先计算出重力;③力的作用点要画在受力物体上,重力作用点应在物体的重心上(均匀物体画在几何中心上);④压力方向必须与受力面垂直;⑤物体受力时要注意对“静止”或“匀速”等关键字的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压力和重力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压力就是重力,”这是不正确的。其一: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的受力面,而重力的方向是始终竖直向下的。其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某一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积上,但在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积处于水平时,此时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课堂上,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来自对问题的好奇心,来自对问题的联想和假设,来自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的撞击。所以激发探究的欲望,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实施的起点。教学设计时,创设情境制造两位科学家对运动观点的矛盾冲突。1.一上课,先演示敲铁钉和推箱子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铁锤敲铁钉,铁钉下陷,不敲,铁钉就停下;用力去推箱子,箱子就运动,不推,箱子就停  相似文献   

16.
一、填空题1.某人在冰面上用5N的水平推力推一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5m,人推箱子做的功为____J,重力对箱子做的功为____J.  相似文献   

17.
通常情况下,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比较容易的,但有时却较困难,下面通过例题的分析来说明,在复杂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滑动摩擦力的三要素。 一、确定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 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的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若存在相互挤压的压力N,则有滑动摩擦力f产生。N大处f大,N小处f小,N为零处f也为零。这一结论对相互接触且有相对滑动的任两物体,以及将此两物体分割成众多质点时也成立。可见f的作用点始终和N的作用点重合。于是,当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难以确定时,可以转而寻找比较容易确定的压力作用点。  相似文献   

18.
解析:此类问题通常的要求是用力的图示法或示意图法表示出物体所受到的一些常见的力,例如重力、压力、浮力、摩擦力、支持力等.对于像例1这样的题目,只要按题中的要求表示出相应的力就可以了,但有些像例2这样的题目,则要求学生得先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后,才能再继续表示出其中的某个力或某些力.在画图时应注意:力的作用点都应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箭头的方向要与力的方向一致.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时,若题中未给出标度,  相似文献   

19.
力的图示法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因此。学会作力的图示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很多同学在初学时,容易犯一些常见的错误.下面通过一些例子谈谈如何加以辨析. 例1 用50N的力F竖直向上提箱子. 分析:尽管在图中标明了力的作用点,力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力臂与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时能用力臂取代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等教与学的疑难问题,通过自制实验装置探究力臂,使学生明白力臂的物理意义,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