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过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肯定会困惑: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课堂上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对此,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反思我们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们每天从早到晚很辛苦,在同样条件下,为什么彼此之间的教学质量、管理成效会有较大差距呢?如果经常关注学生状态且对此加以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工作中普遍存在、而急需改进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魏静 《小学生》2012,(11):28-2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而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这是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一个学生如果"想"问,说明这个学生很有主见,如果"敢"问,说明他的思维非常活跃,而学生"会"问,证明他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者,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仅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当把主动权适时、适地地交出去。  相似文献   

4.
周敏华 《教师》2010,(3):98-98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少提问题,提问题的习惯只是在于个别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使学生多提问题?  相似文献   

5.
匈牙利的一位数学家认为:数学教学的“四步法”一是弄清问题,二是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问题解决,四是反思。此“四步法”洞其实质是要求学生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为什么可以这样解决哪些问题也可以这样解决?等等。我们在“四步法”课堂教学中往往停留在前几个环节上,容易忽视“反思”环节,由此导致好多学生特别是中、下游学生做了大量习题,却不会解决问题,学习效率低下。如果加强学习反思环节的互动指导,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6.
李敏 《中学生物学》2008,24(6):53-54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一般会在考试之后,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其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注重教师考后反思的同时也应重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考后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校正学法,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过程更加和谐,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上课有什么价值?这值得我们反思。在"去问题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机械、被动、教条的回答有着标准答案的问题,与此同时,却让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失去了他们该有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位科学家曾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万有引力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一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阐述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过程的反思,从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坚持进行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方式之一。反思什么、怎样反思、如何把学生研究与教学反思结合起来改进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本期我们继续请“新课程理念转化为优质教学实践的过程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季苹教授作主持专家,她将结合多年研究所得和具体案例与大家探讨“学生研究与教学反思”。“学生研究”是本刊“教研教学”拦目重点关注的一个系列话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状况的调查,发现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反思了教师教学中的失误。文中提出我们必须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问题意识培养的一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给我们带来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有学习的困惑,有生活的困难,有纪律的培养,有班风的建立,当然还有家庭的矛盾,成长的烦恼,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学会做一名既让学生尊敬,又让学生"畏惧"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李敏 《中学生物学》2008,24(5):55-56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一般会在考试之后,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其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注重教师考后反思的同时也应重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考后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校正学法,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使学习过程更加和谐,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常常出现不经意的错误,当经其他人说出正确答案时又恍然大悟,后悔莫及;不少学生能回答答案,但说不清解题思路;学生经常对一些类似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学习较为困难,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学习反思意识,造成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常犯低级错误”、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学习.下面是我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教会学生质疑,探理求源,这对于创新学生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仍未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我们常会提供一些有助于学生产生疑惑的学习情境或材料,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情境或材料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不管是我们创设的情境,还是提供的材料,通常都是在备课时精心预设过的,等待着学生在课堂中展现出相应的反馈。这样的做法,我们不妨称为“预设提问”,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蔡茂凤 《小学生》2013,(11):120-120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上的追求。作为一名聋校教师,要转化问题学生,需要教师认真研究问题生心理,准确向学生传递信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理解、尊重、关爱、激励他们,使其克服障碍,树立信心,不断进步。要转化问题生,需要分析问题生成因,反思我们的教学,坚持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在美术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在教学反思中留下这么一个问题——学生会欣赏、会评述吗?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学生是否生成了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实践表明,掌握学习方法是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勤雁 《山东教育》2011,(Z5):49-51
"经验+反思=成长。"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的一个人成长的简要公式,可以看出反思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学生既要教会他们一定的知识,也要教会他们掌握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们学会反思,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长期的教研实践中,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是交互进行的,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模式,评价活动效果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学模式的设计,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指明认知方向;教师评价学生时,既要肯定和鼓励成功;又要质疑与修正错误,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参与数学活动,反思认知过程,学生的数学活动一般要经历数学实验,教学猜想,数学严谨3个阶段;学生的反思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环节,设计-参与-评价-反思,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循环往复,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黄克成 《广西教育》2007,(7A):75-76
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的教学预设应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成功。然而,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就会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