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师:“上课,朋友们好!”——生:“朋友,您好!”在每年的苏州市吴中区名师课堂展示活动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位老师和学生以朋友的关系互相问候,这独特的方式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学生的距离,他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孟晓庆,一位富有强烈事业心的实干型校长。也是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走进了名师的课堂,开始了解他“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如今,他成为了我们碧波实验小学的校长,我们幸运地深入走进他“灵动生成”的课堂,跟随着他开展“灵动生成”的实践研究,让我们尽情地领略了他的教学风采,看到了他不凡的教学智慧,真正理解、领悟他的“灵动生成”教学。  相似文献   

2.
早就听人提起过他,张培郁。 一片赞扬与褒奖,萌发了我写他的意念。我们来到宣武区182中,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找到了他。 “哦,你们坐,我马上就来。”他把我们让到对面一间屋里,转身又走了。 “唉呀,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他  相似文献   

3.
王会芳 《广西教育》2009,(26):34-35
有一幅漫画中的成功人士让我非常震撼:“他咋有那么多母校”,答案是“上小学时他留级四次、转学五次”。如果我们只是用“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衡量的话,这位校友绝非优秀生,也绝不会走到今天的成功人士行列。那么,是什么让他走到成功的今天?当时的教育给了他什么样的舞台?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什么样的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应该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4.
三年前一天下午,我培训回来,刚进办公室,一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早上孙某某把英语老师气哭了,老师让我们自学了。”我大吃一惊,孙某某是班上的尖子生、副班长。我急忙问:“到底怎么回事?”学生说:“英语老师在上课,可是孙某某在说话,老师批评了几句,他觉得很委屈,结果跑到讲桌前,把上面的粉笔全部给扔了,回来在自己的位置上还发脾气,我和A一起安慰他,结果他还打了我们,我们让他向英语老师道歉,他还哭闹不止。”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了一句让人肃然起敬的话,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幸福”这个词听得多了,“尊严”却比较陌生。我们终于可以谈论人的尊严了。  相似文献   

6.
假如我们教学生画一棵树,你是让他先画出这棵树的树干和枝节,还是让他先画上这棵树的叶子?假如我们在教给学生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你是先让他掌握其基本原理,还是先让他学习那些零散的内容呢?儿童知识的积累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要素”的方式,一种是“结构”的方式。“要素式”学习是经验的“自然积累”过程,也就是先积累局部的知识,然后在这  相似文献   

7.
“一”,多么普通的字眼,然而,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令他难忘的“一”,“第一个”、“第一次”、“第一名”,这无数个“一”组成了我们美好的记忆,组成了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让我们珍惜每一个“一”,珍惜我们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24日,是我难忘的一天。那天我们上英语补习班。课间活动时,我们玩得特别疯,直到补习班汪老师叫我们回去上课。我们往回走时,却发现汪老师正和一个同学争吵。那个同学是另一个班的,是个“刺头儿”。汪老师让“刺头儿”罚站,“刺头儿”却说:“我咋了?你为什么罚我?”汪老师说:“咋了?你和别人打架还有理呢?”他脖子一歪:“那是他该打。”老师说:“你打架就得罚站,我一个老师连你都管不了?你说,我罚你对不对?”“不对,我又没有错,你凭什么罚我?”“刺头儿”很蛮横地说,“谁让他骂我,该打。”老师没办法了,就把他往另一边拉。“刺头儿…  相似文献   

9.
礼物     
王桥是我的初中同学,记得他刚一转到我们班,就引起了一场“明星级”的轰动。是他太气派吗?或是他才华横溢?不,恰恰相反。他长得那么“苗条”,那么没有生气,再加上时而有些呆滞的目光,木偶式的鼻子,以及寒酸的衣着,让人觉得他离我们的世界是那么遥远。“kiss 是什么词?”英语老师问。“连接词。”“哈……哈……”笑得我们胃痛。这小子竟想当然地有此“高见”。至于数学课的一元二次方程中虚根与实根,更是让桥云里雾里“这个  相似文献   

10.
拿破仑病了     
《现代语文》2005,(9):29-29
杰克到一所大学去学历史。第一学期结束时,历史课教授没让他及格。学校让他退学。然而,杰克的父亲决定去见教授,强烈要求让杰克继续来年的学业。“他是个好孩子,”杰克的父亲说:“您要是让他这次及格,我相信他明年会有很大进步,学期结束时,他一定会考好的。”“不,不,那不可能,”教授马上回答。“你知道吗?上个月我问他拿破仑什么时候死的,他都不知道。”“先生,请再给他一次机会吧。”杰克的父亲说:“你不知道,恐怕是因为我们家没有订报纸。我们家的人连拿破仑病了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初次见到加汉,就感受到了他的热情和幽默,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更是让人意外,没想到他的中文说得如此地道。而他丰富的经历和知识让我们了解到为什么他被称为“最中国的外教”。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儿子从小很乖。大人让他干 什么,他就干什么,大人怎么说 他就怎么听。自从四年级下学期 开始,他变得“不听话了”,能和 大人争辩是非,能对一件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了。儿子一天天长大 了。有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对他 的教育方法。 一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三口边吃边谈,无意中说到孩子多么幸福。儿子听后说“孩子也有酸甜苦辣,不全是幸福。”这句话令我们吃惊,这简直不像儿子说的话,令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最后他爸爸说:“你有什么酸甜苦辣?”儿子说“比方我正在看少儿节目,你却让我去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们却让我去复习或者预…  相似文献   

14.
家庭足球赛     
冬天,屋外天寒地冻,寒风凛冽。我们全家在饭后遛弯的习惯也在悄然中停了下来。天性好动的儿子可受不了如此的安静,他一会儿吵着要出去玩,一会几又缠着我们,非要我们拿起“金箍棒”、“钉耙”和“禅杖”跟他一起玩“西天取经”的游戏。往日他喜欢的听英语故事、看故事书等活动也不再能让他安静了,我们想得到  相似文献   

15.
Jokes and Humour     
拿破仑病了杰克到一所大学去学历史。第一学期结束时,历史课教授没让他及格,学校让他退学。然而,杰克的父亲决定去见教授,强烈要求让杰克继续来年的学业。“他是个好孩子,”杰克的父亲说:“您要是让他这次及格,我相信他明年会有很大进步,学期结束时,他一定会考好的。”“不,不,那不可能,”教授马上回答。“你知道吗?上个月我问他拿破仑什么时候死的,他都不知道。”“先生,请再给他一次机会吧。”杰克的父亲说:“你听我说,恐怕是因为我们家没有订报纸,我们谁也不知道拿破仑病了。”hair.头发汤姆:你怎么脱发了?杰克:因为烦恼。汤姆: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歪歪——歪歪——”每天早上只要一听见这个声音,就知道是我们班的“歪歪”来了。先说说这个“歪歪”的由来:“歪歪”大名陈家辉,自从上幼儿园开始,他就每天哭着说“歪歪”不过,每个阶段“歪歪”的内容各有不同:如刚开学,他就每天“歪歪”着不肯上幼儿园。后来一看不上学是不可能的,他就每天开始“歪歪——”着说肚子痛,让我们和家长都提心吊胆。  相似文献   

17.
“呼噜———呼噜———”这声音时而清脆,时而厚重,有时像狮吼,有时像鸟鸣;长短不同,风格迥异,千变万化。这就是我们寝室里“呼噜大王”潘钿杭的杰作。一说起他的呼噜,我们寝室里的同学无不埋怨。还没有熄灯,你听,他早打起了呼噜。潘钿杭像奏乐一般,“啪啪”、“轰轰”、“呼呼”、“咚咚”,搅得我们不得安宁。郑浙峰说:“他这么讨厌,索性跟生活辅导老师说一声,让他搬到别的寝室去。”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啊!他搅得我们每晚都睡不着。”只有鲁俊杰说:“不行,难道别的寝室就没有意见了?”“不怕,我有绝招,我上次在电视里看到吹口哨可以…  相似文献   

18.
看过《神雕侠侣》的同学一定很喜欢“老顽童”吧!我们班也有一个“老顽童”,他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数学老师的脸有点长,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头发的颜色可是丰富多彩:“刘海”是黑色的,头顶夹杂着些许银丝,后脑勺的头发是半黄半白的。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9.
老师     
崔善华 《师道》2003,(1):36
他有漂亮的外表,有丰富的学识。他没有我们先前的老师特有的青草和泥土味,他是我们的新老师。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非同凡响。那天,我们一个同学受全班的推举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写“欢迎新班主任”,却由于才疏学浅将“主任”写成了“主人”,让他一声大喝赶了下来。但他的威武没有招到任何同学的非议,他说他哪怕对班长也是一视同仁。这以后他就以他崭新的方式开展了我们这所乡村小学的教育革命。他在冬日的早晨拥被长坐,让课代表到几里外的镇上买早点,然后捎话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以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我们的作文比先前我们的老校长…  相似文献   

20.
边洪春,也算“正当少年时”。从他现在刚刚越过的32岁这个“门槛”往前推,那是一段让大多数中国人激动跳跃、千方百计寻找发达机会的岁月;那是一个让“能人”们彻底出人头地的时代。那么,有什么问题让正逢“而立”’的小边学会了如此“深沉”?他先是和我们面面相觑。沉默良久,似乎他对刚才说的“差一点就没有活路”的“断言”又不知从何谈起。他将一根香烟放在嘴边,慢慢点燃,深深吸了一口,接着又是沉默。浓浓的烟雾从他紧闭的嘴角挤出,飘过紧锁的眉梢,再飘上去……30来岁的边洪春鬓角不知为什么过早地点染了霜色。我们相望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