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是由国家制定并具有法定效力、反映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及人的需求的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及与其他教育之间相互交叉、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系统.专科与本科的衔接可以分为专升本模式、交叉模式和专本一体化模式.专科与本科衔接必须处理好组织管理、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已不完全是一个地理概念,它是架在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政治地位、不同教育水平的全体成员之间的桥梁,从而使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各种文化素质的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和理解成为一种可能。作为社区功能要素之一的社区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提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社区教育是社会文明和传统教育文明不断发展而派生出来的现代教育范畴。它是在社会结构、区域经济不断分化重新组合之后形成的新型教育集合。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地区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由当地政府统筹监管并根据本地区社…  相似文献   

3.
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两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二者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统一发展态势.而具体针对不同的历史阶段来考察,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却暴露出严重的冲突现象,不均衡、不协调的地位使它们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此消彼长.而这种冲突本身就是教育系统中不同层次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部失去有序、统一和协调,以至在意识和行动上出现对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考察区域教育,更多反映的是区域内教育发展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在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用整体的眼光认识和把握区域教育系统内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素和变量,并从其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中,审视区域教育系统运行的整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这一过程中,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不断地在全球范围最大限度地自由流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频繁.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势头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事物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反映在它们的数量关系上,就是各种数量关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一个变化了,其他的量也随之发生变化,而量的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高中数学中的函数主要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民间教育传统与正统制度化的教育传统是教育传统的两个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三门峡民间教育传统中的非制度化教育传统和教育心理传统,所反映出来的望子成龙、重智轻德、重勤学苦学等特征和旨趣,与三门峡素质教育中重考试升学的现状存在必然的联系,要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就必须处理好民间教育传统与正统教育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发展观,在具体意义上,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从工业化早期至今,发展观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资本主义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当然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本文就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不断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声乐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地区和地区之间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相互交融,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文化特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多元化的发展形势下,声乐基础教育的发展成为我国声乐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阐述了声乐基础教育的意义,分析声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声乐基础教育的实践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函数往往所表示的是运动变化着的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映出某种规律,而这主要是利用函数(或映射)来实现的.函数深刻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与实际事物的量与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它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结果.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它突破了各地区、国家、民族间的闭塞状态,使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实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比较史学是史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专门领域——教育史,应充分吸收史学母体学科所提供的理论养料,借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和教育史研究相结合,遵循其基本原则,对提高教育史研究水平、扩展教育史研究领域、提升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地位等方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俗史学热正潜在地腐蚀着高校史学教育的目标。面对通俗史学热的冲击,高校史学教育必须寻求相应的对策。通过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吸收和借鉴优秀通俗史学作品的观点、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课堂教学语言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青年学生的史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理性的研究和阐释历史的能力,为史学的健康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4.
学史理论是从学实践史和学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对学发展规律的种种见解。学史作为一种学术范型和大学课程在中国出现始于上世纪初,回首年学史之路,不难看出存在着一定的“学史八股”现象, 诸如学史观单一化,研究方法简单化、语言表述社论化等。因而亟须建构并运用多元化的,科学的学史模式理论和方法,指导学史的研究、述和教学。在学史教学中注意在大化视野中把握学史现象,树立以学现象把握的独立品格,引进多元化的参照系统,拓展思维空间等,从而使学史这门传统的大学必修课程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史虽然在国际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不少局限性。全球史观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方法论,把它与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唯物史观相提并论确实不很妥当。世界史的研究方法有必要借鉴全球史学者的一些方法论,但全球史不能代替世界史。西方文明是一个既有惊人创造力又有惊人破坏力的文明,它的成就和灾难都是一些“牵动世界全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事件”。在世界史的编纂中,用科学发展观重点阐述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绝不是“西方中心论”。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史学具有社会科学的一般发展规律:教育史学适应教育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发展;深受政治的影响而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与社会文化的更迭兴衰遥相呼应。教育史学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又有史学的演进规律:教育史学发展史就是教育历史被不断重写的过程;研究队伍的整体素养与教育史学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史学研究中史料、方法与理论三者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描述叙事性的教育历史与解释分析性的教育历史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宏观教育史研究与微观教育史研究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教育史学自身的特殊的演变规律表现为: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齐头并进,且维持动态平衡;教育史学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互依赖、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史学史是教育史学的客观演进历程,不仅为人们提供教育史学演进的知识谱系,而且提出教育史学研究中的问题、局限性与不确定性。由于中国教育史研究源于新式学堂的教学需要,服务教学成为中国教育史的研究起点并使其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由此出现了不同取向的教育史学研究。从1950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史研究者在借鉴苏联教育史学的基础上,对以往教育史研究成果重新作出分析评判,教育史学史得以兴起;然而,由于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使用不当,在改变学术研究性质的同时,还改变了研究方向。改革开放后,研究者在教育史的恢复重建中,开始关注以教育史学科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史研究,教育史学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果。但是,这不意味着教育史学研究没有问题。为繁荣教育理论,为人类教育事业贡献智慧,未来的中国教育史学研究需要处理好以下问题:其一,克服固守于“用”的教育史研究定位;其二,教育史研究中的概念和概念体系建设;其三,教育及教育史研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四,外来教育史学理论与本土教育史研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革要求大学历史教育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引领,学习中国文化史课程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开阔历史视野,增强理性意识,该课程对于当今文化创新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文化史教学应使学生明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唤起他们人生创造的激情。教师应努力探寻文化史教学与学生专业发展、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建构文化史学习与学生人生发展的联系,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史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编写江苏教育史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处理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各卷的关系 ,充分体现江苏教育的地方特色 ;在人物评价中 ,必须注意全国与江苏标准的统一 ,着力解决写作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新兴领域,教育身体史致力于研究历史上教育参与者的身体活动与教育理念、制度、实践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当前,教育身体史研究主题涵盖了身体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文化面向中身体的动态或静态表现;就研究对象而言,研究者更关注教育中的女性与儿童身体。同时,注重对于实物、影像等新史料的发掘与利用,基于福柯规训理论、知觉现象学和具身认知理论,采用隐喻、文本解读、话语分析和影像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未来的教育身体史研究,应该警惕“身体”的模糊性,使相关研究从混沌走向清晰;应该注意对身体进行恰当深描,避免“抑身”或“扬身”的极端失重;在拓展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同时,也要坚守身体史研究的教育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